安全事故频发,监管全面收紧,电动自行车加速驶入正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自身出色的便利性,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家家户户短途出行的首选。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到3.5亿辆,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自行车虽然本身具有足够大的基数,但仍然属于一种“年轻”的物种,随着产品的普及,近些年也发生了不少的安全事故和社会争议。电动自行车本身的设计、制造、使用规范,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屡禁不止的改装起火

据上观新闻报道,5月8日上午,上海交警在道路进行例行检查,几分钟内被拦下的几辆电动自行车全部被发现使用涉嫌超标的电池,甚至有人一辆车里配了5块电瓶。

在电池箱中,5块红黑色外壳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组成了60伏电压的电池组,明显超过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要求的48伏电压标准。根据现场画面显示,这些加装的电池组包装简陋,没有相关阻燃措施,电池使用、充电时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非法改装就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霾。早在2022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电动自行车超速改装问题,包括新日、金箭、台铃、绿源、小牛等等品牌,销售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都能通过解码器解锁等手段,实现对于新国标25km/h限速的破解。

在一系列暗访当中,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硬件进行限速破解为了能够在交警查验时瞒天过海,很多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店铺还提出了“改速不改表”的骚操作,即车速可以达到30~40km/h,但是表显速度却停留在25km/h。

根据北京交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已占全市交通亡人事故的29%。电动自行车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行为导致的道路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路面上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行业从业者刘敏告诉钛媒体App,如今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在设计制造时普遍是按照新国标要求的25km/h设计制造的,车辆的轮胎、刹车、车身强度不会有太多的余量,自行解锁限速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除了非法改装带来的车辆行驶安全问题,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电池所带来的火灾隐患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23年12月29日早上,北京市丰台区一居民小区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消防部门扑灭火灾后调查发现,起火为两名租客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带回家中充电所致,为此两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事后火灾调查人员对起火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起火点位于客厅电脑桌上,并发现了电动自行车电池的残骸。事主承认,起火电动自行车电池是合租室友的,事发前一晚两人将电池拎到四层的家中充电。清晨已经充了一晚的电池发生短路,随即引发了火灾。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超过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接报居住场所内因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有3242多起,比2021年上升17.3%,有关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安全问题整体有着上升的趋势。

安全&效率之间的博弈

具体到电动自行车领域的问题来看,骑手追求更高的送单量、老百姓出门代步希望能够快一点都是正常的需求,但前提是要在不危害自身和路上行人的安全。

2024年一月,话题词“外卖平台给骑手大量规划逆行送餐路线”冲上热搜。据上观新闻报道,美团平台一名骑手致电“12345”,投诉平台给他规划的送餐路线中包含逆行路线。相比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常规路线,美团内置导航所规划包含逆行的路线缩短了1.2公里。据骑手介绍,“分配到每单上的送餐时间通常是卡得紧紧的,按照平台规划路线走才不会超时。”

资深导航产业技术专家邓勇认为“这显然不是技术问题”,导航软件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不规划逆行路线。而外卖平台之所以会规划逆行路线,与它的“调度算法”有关系。

邓勇称,外卖平台通常都有路线规划、距离计算的算法提供商,会根据平台的运营逻辑来开发算法。能规划出逆行路线,则说明在算法中遵守法规显然没有被放在第一位。

据投诉的骑手称,自己已经向平台反馈超过20次。要求平台规划合理的路线并配置足够的送餐时间。平台客服曾给过他不同的回应,有时候客服会强调平台提供的路线不是骑行的导航路线;有时候客服会承诺“平台将会采取措施予以优化”。反映得多了,平台索性以“距离补贴”的名义每单转给他2元配送费,算是将他“打发”了。骑手就此认为,平台对于规划逆行路线的现象应该是“默许”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骑手的取送餐地图界面上,美团平台特意标注了“路线非导航规划”,并提醒骑手要“遵守交规”,但这似乎不应该成为能够让平台置身事外的免责条款。

北京市惠诚(成都)律师事务所张一凡律师曾表示,针对导航使用者和导航软件平台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地图厂商来说,目前尚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规划推荐逆行线路,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针对外卖平台在提供路线示意图时,注明了“非导航规划”,是否就可以不承担主体责任。张一凡表示,外卖平台如对骑手的路线进行了限制,强制要求骑手必须按其规划的路线行驶,此时如因规划路线错误而出现了交通事故,外卖平台应承担部分的赔偿责任。

对于电动自行车用户而言,除了生活的压力,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池风险认识不足,周边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成本问题,也是让很多人心存侥幸的原因。

相比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更适合新国标电动自行车。

但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也存在成本高、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其中安全性能较差,就是指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存在起火的可能。

导致锂离子电池起火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过充,另一个是受热短路。过充时,锂从正极的过度释放会改变正极的结构,过多的锂被插入负极造成沉淀,电压过高电解质分解出现大量气体,从而引起火灾;在高温情况下,温度会使电池内部的隔膜烧毁,随后电解液分解为气体,导致内部压力过大,随后起火。

虽然,正规的锂离子电池往往都配有防过充的设计,但总难免有劣质产品或是功能失效的可能。此外用户在日常使用电动车时,也有可能会增加火灾风险的习惯,像是在夜间睡觉时充电、将电池拿到室内充电,在很多电动自行车用户看来并不是一件有问题的事,但却实实在在威胁着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除此之外,在内卷加剧的大市场环境下,高价格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也许还有缓冲的空间,但对于2000元左右的电动自行车而言,既要廉价又要长续航轻量的锂电,结果就只能是牺牲安全性。电动自行车行业从业人员海洋告诉钛媒体APP,对于一些廉价电池供应商而言,使用电动汽车上面淘汰的废旧动力电池根本就是常规操作。

除了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池风险认识不足之外,使用成本也是让很多电动自行车用户对风险视而不见的原因。

钛媒体APP实测,充满一块符合新国标标准的48V26Ah电动自行车电池,需要大约1.2度电,以北京市的电价计算, 对应价格大约是0.5-1元钱。应该说即便是对于每天都使用电动自行车的用户,把电池带回家充电的成本也不能算高。

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小区会对电动自行车放到指定充电区域收取需停车费,单次1元-2元不等,算上充电费用,每次的使用成本可能会达到3元左右,相比于拿回家只要几毛钱的充电成本,直接翻了几倍。

考虑到有些小区还没有足够的充电桩,或是充电桩距离较远,都相当于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成本。除此之外,担心电池、充电器被盗,都可能导致电动自行车用户更愿意把电池带回家里充电,进而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

电动自行车用户王刚告诉钛媒体APP,自己很了解电动自行车电池的风险,因此从将电池拿到家里充电。但由于小区没有方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就只能在公司园区内充电。王刚表示,如果小区有着平价且数量足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自己当然愿意在自家小区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但可惜没有。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安全与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追求绝对的安全就只能放弃效率,但如果不顾安全的追求效率,势必有人要为一部分人支付代价。他们可能是路上骑自行车的普通人,也可能是和骑手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在没有做错什么的情况下,随时有可能面临飞来横祸,为商业公司的利益或是别人基于不方便而产生的侥幸付出高昂的代价。

全流程加强规范,多方面出击治理

作为一种新型事物,电动自行车的普及也是在最近十年间才完成的事,自然需要有一定的宽容度,但这也绝不是放任其野蛮生长的理由。

进入2024年春季后,多个部门先后发布了有关电动自行车的条例规范,就上述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室内充电、平台规划逆行送餐路线做出了相应要求。

2024年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三部门日前印发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

据新华社消息,针对上述文件的相关要求,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民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行业也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上述文件从多个角度对保障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品质量加以规范。

一是从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如切割、焊接、装配等重要工序流程均需配备与整车产能相匹配的生产线及设备,并满足焊接自动化率达到70%以上、电动或气动装配工具达到流水线上产品工艺设计总工位的70%等关键指标要求。

二是从检测设备与检测能力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如企业需配备底盘测功机等必要检验检测设备,且具有充电器、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能力,设备原值不少于100万元。

三是强化标准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引领作用,要求电动自行车整车及充电器、锂离子蓄电池、铅蓄电池、电动机、控制器、电线束等关键零部件均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四是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方面提出相关要求,如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员按照工作制度执行相关质量工作安排。

上述文件明确,企业生产或采购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应依标准进行编码标识,推动电池信息溯源管理;企业应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自建、委托、合作等方式提供老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加强废锂离子蓄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宣传,引导消费者规范安全移交废锂电池;鼓励开展对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管理。

4月底,深圳市司法局公布了《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电动自行车非法加装、改装的问题,要求销售门店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电动自行车实施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非法改装行为。对于加装雨棚等严重威胁行人安全的加装行为,明确由深圳市公安交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百元罚款。

针对邮政、快递、即时配送等民生行业的企业职责,明确规定针对因配送考核机制不合理导致驾驶人超速、冲红灯的问题,企业应当优化改进平台算法,保障合理的配送时间。同时,要求企业强化骑手通行安全和车辆停放充换电安全教育,利用技术手段对超速、冲红灯、驶入禁限行区域、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提示、干预和管理。

针对充电问题,明确将加强城中村、老旧小区、商业、办公、医疗机构等区域充换电设施建设,以及存量设施合规化改造。压实物业服务人责任,要求物业服务人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对违反规定的停放、充电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以及“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鼓励电梯安装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进入监测预警系统”。

上海方面,最近也有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新规推出。5月14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决定》已于2024年5月10日表决通过,将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明确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规范群众蓄电池携带、放置和充电等行为,加强对违规充电行为的综合治理。对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充电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增加了禁止在居住建筑的室内区域违规停放充电以及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者其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的规定,并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明确对从事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经营性活动或者销售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合来看,上述多个文件将会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管理行为,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推动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从业者刘敏告诉钛媒体APP,随着行业的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行业竞争环境有望改善,行业的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吴泓磊,编辑|钟毅,文中刘敏、王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