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持续收窄至1.7%,中小银行何去何从|钛媒体金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走低,目前已处于历史最低点。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的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目前为1.69%,这一数据也是14年内的最低值。

业内人士认为,净息差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着银行的净利润。商业银行净息差过低,将会压缩银行的利润,影响到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可持续健康经营。

净息差创新低,且有可能进一步下探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减利息指出)与总生息资产的比值。其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指标,备受关注。从银行收入结构来看,利息净收入作为银行主营的存贷款业务的营收体现,占比70%-80%左右。

谈及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专家表示,主要是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贷款利率下行所致。

“去年三季度末,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实施,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房贷绝对规模较大、占比较高,受影响较大,这是导致其净息差环比降幅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

光大证券金融业研究团队分析称,一是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影响部分在第四季度显现;二是去年12月份,新发生对公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幅远高于LPR降幅,同时部分存量贷款仍面临较大滚动重新定价压力;三是城投化债过程中,银行体系或面临集中的“降息展期”安排,去年第四季度或产生部分影响。

然而,尽管当前净息差以跌破1.7%。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称,在银行业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业净息差可能还会下降。

图片来源@财新数据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也分析称,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净息差仍有小幅下降的可能。曾刚认为,为实体经济继续恢复向好提供更良好的环境,货币政策层面有适度放松的必要,降准、降息要求客观存在。叠加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城投债务置换、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重定价、存款定期化以及贷款结构调整等影响,预计2024年银行业存贷款利率均有下行可能,但总体上,考虑到行业分化与竞争因素,存款利率下行幅度可能会小于贷款,银行业净息差在上半年仍有小幅下降的可能。

曾刚进一步表示,从长期看,随着市场预期趋稳、有效信贷需求回升,不排除银行业息差在2024年出现见底回升的拐点。

净息差下降的边界在哪里?是否有一个“警戒值”?

多位行业人士称,“若考虑到中国银行业7%-8%的资产增速、30%左右的分红比例以及稳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低净息差约为1.6%-1.8%之间。”事实上,中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连续多个季度已经低于1.8%的审慎值。

《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显示,净息差低于1.8%的银行将在评估中将被扣分:0.8%(含)至1.8%打分的区间为60分(含)至100分;0.8%以下打分为0分。

鉴于目前净息差已经为1.69%,其下降的空间,已然不多。

中小银行盈利压力进一步增大

截至2023年,我国城商行及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30%以上。可以说,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满足“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方面。

然而,中小银行的盈利状况却不甚明朗。数据显示,2020至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年均增长4.9%,而其中城商行净利润年均增速仅0.6%,农商行净利润为-3.1%,表现十分疲弱。近年以来,在大型银行资产加速扩张背景下,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增长势能不足,未来经营发展的压力可能进一步加重。

银行盈利主要取决于量(生息资产规模,即贷款是否放得出去)、价(净息差)及信用成本(资产质量)等三方面,且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主要取决于息差与信用成本。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由于息差明显下行及信用成本较高,中小银行盈利能力减弱,盈利压力加大。

由于中小银行盈利以利息净收入为主,盈利能力更容易受到息差收窄的影响,而中小银行近年息差收窄幅度又很大。

春节假期过后,多家中小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整体下调幅度为60-70个基点。部分中小银行表示,近期调降主要是对去年年末国有大行利率调整的跟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部分银行之所以时点延后,主要是考虑到目前中小银行揽储压力较大,且正值“开门红”,中小银行先加大力度吸收存款,到年后才跟随调整存款利率。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有所不同。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62%、1.57%、1.57%,低于平均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76%、4.39%、1.9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廖志明表示,中小银行因缺乏规模效应及普遍缺乏差异化竞争能力,持续面临金融科技、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等三大挑战。中小银行由于体量较小,在IT上难以做到大规模投入,使得IT系统落后。在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的落后会影响客户体验及风险管理能力,使得年轻客户流失。此外,中小银行业务单一,财富管理业务起步晚进展慢。在个人金融资产向存款以外资管产品流入的大趋势下,财富管理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长期发展将面临较大挑战。

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也较大。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压力来源于,银行净利润增长较慢,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下降,需较多依靠外源性资本补充,但目前资本市场情况承压,导致外源性资本补充存在一定压力。

展望未来,中小银行该如何走出困局呢?

多位专家表示,中小银行应从负债和资产两端进行发力,进行定价挤压,此外,还要发展中间业务,利用好自身存贷客户的优势,改变单一盈利模式。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净息差下行趋势下,中小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一是优化负债结构。通过调整存款结构,提高核心存款比例,以降低负债成本;二是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包括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发展线上业务、优化线下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以降低运营成本。加快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升银行竞争力;三是强化资产端定价能力。具体为优化贷款投向,关注中小企业、普惠金融等实体经济领域,保证收益水平的长期可持续。同时,谨慎开展高风险业务,确保资产端质量。此外,中小银行还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开展合作,拓宽业务领域,实现优势互补等。

国信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在负债端,中小银行应把控好负债成本,尤其注意要避免高息揽储的恶性竞争发生,严格控制揽储成本,通过缩短存款期限、调控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方法来降低存款利率等;在资产端,中小银行应提升资产运营能力,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尤其要强化风险定价能力,加强对客户还款能力的考察并对其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尽可能降低不良率。(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颜繁瑶,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