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超标、违规添加、蛋白质含量不足……|2022年问题乳制品事件盘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月22日晚间,麦趣尔发布公告称收到了昌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送达的《昌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因产品不合格,被处以罚款约7315万元。

麦趣尔公告显示,今年6月27日,昌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国家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系统平台推送的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报告,检验结论为麦趣尔2批次纯牛奶含有丙二醇,为不合格食品。随后,昌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核查处置,并依法立案调查。麦趣尔也主动停产,并采取下架、召回产品等措施。

经查,麦趣尔的确在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含有丙二醇的食品添加剂,最终,公司被没收违法所得、没收全部不合格纯牛奶产品、罚款约7315万元。

这次事件也对麦趣尔的业绩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麦趣尔今年7月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亏1.3亿元至1.95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公司表示和此次牛奶不合格事件有关。

麦趣尔在公报告中表示,公司纯牛奶业务约占整体营业收入的50%,此事项将对纯牛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造成负面影响及可能产生的相关费用,尚不确定,进而可能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和全年的经营业绩。

今年,相关部门公示了多起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美赞臣雅培、新希望等知名品牌。

卡士酸奶酵母超标60倍

2022年6月13日,上海市场监管局公布了2022年第7期食品安全抽检结果,结果显示,卡士酸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统一超商(上海)便利有限公司永新坊店销售的“餐后一小时”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的样品检测不合格。该样品酵母检出值为6000CFU/g,是标准规定最低值(≤100 CFU/g)的60倍。

对此,卡士乳业回应称,酵母超标应为产品出厂后储存温度不达标所致。事件发生后,卡士对全部冷链车的GPS系统、温控系统进行了排查,未见问题,同时,卡士乳业还对销售终端进行了全面排查,对不符合储存温度要求的交涉调温,并在此后进行每月不低于两次的终端销售温度条件巡检。卡士相关批次的产品留样,经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等机构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澳牛酸奶优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达标

2022年4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五四北路超市销售的,新希望澳牛乳业委托福建澳牛乳业生产的1批次澳牛草莓味酸奶优乳饮料(250毫升/盒,2021/10/4),蛋白质检测值为0.95±0.03g/100g,低于“≥1g/100g”的标准值。涉事超市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复检维持初检结论。

据市场监管总局解读,饮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辅料质量控制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还可能是企业未按产品执行标准要求进行添加。

香满楼酸奶酵母超标370倍

2022年4月15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38批次不合格食品抽检样本,其中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广州)有限公司嘉华广场店销售的、由广州香满楼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酸牛奶(原味,180g/杯,2021/7/17)被抽检出酵母含量为37000CFU/g,而标准限量为100CFU/g,超标370倍。

此后,香满楼对此事发表声明称,经自查、对冷链物流运输条件、涉事超市排查,初步判断可能由涉事超市温控问题所致。2021年7月20日,相关部门到公司工厂开展抽检工作,包含涉事批次产品在内,“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2021年8月20日,香满楼乳业在获悉监管部门在终端门店抽检异常后,将涉事产品从被抽样超市下架。同时,香满楼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涉事超市增设品牌自己的冷柜,加强终端员工食安培训,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调查结果等

澳优乳业奶粉香兰素超标被罚962.13万元

2022年4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通报,其中,由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总代理的原产澳大利亚的“淳璀婴儿配方奶粉1段”(900g/罐,2020/2/4)因检出违禁物质香兰素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962.13万元。

香兰素有增香和定香作用,广泛用于化妆品、糕点、糖果以及烘烤食品等行业,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明确规定,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可按照规定限量使用香兰素。

对此,澳优方面声明,并非主动添加,是在生产线更换品种时,对生产管道及容器等清洁不彻底,致使生产管道及容器中残留了香兰素,公司已对市场流通领域的产品主动召回。

美赞臣奶粉香兰素超标被罚129万

2022年4月2日,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因食品违法行为被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29.44万元,没收金额60.289万元。天眼查显示,处罚事由为,当事人进口总经销的铂睿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400g/罐,2020/8/12/)抽检时乙基香兰素超标,复检依然不合格。

经调查,造成上述批次产品香兰素、乙基香兰素项目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是Mead Johnson B.V.生产线更换品种生产时,对生产管道清洗不彻底,致使生产管道中残留了前序产品含有的香兰素,造成上述批次产品的香兰素成分污染。

对此美赞臣工作人员回应称,涉事产品在2021年12月已经进行回收,此为单一偶发事件,只涉及单一批次的产品,其他批次和其他系列产品不受任何影响。

雅培“细菌门”,引发美国“奶粉荒”

2022年2月1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多名儿童在了密歇根州雅培工厂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后死亡。同时,雅培称在斯特吉斯工厂的非产品接触区域发现了阪崎克罗诺杆菌。资料显示,阪崎克罗诺杆菌致病剂量较低,主要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致死率高达40%-80%。

事后,雅培召回了斯特吉斯工厂生产的Similac、Alimentum和EleCare婴儿配方奶粉,斯特吉斯工厂也关闭了四个月,今年6月6日恢复运营后又遭遇风暴导致工厂内涝,需要重新进行消杀,工厂继续停工几周。

“细菌门”事件令雅培付出了惨重代价。雅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赋德直言“从召回开始,我们(在美国)损失了大约一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份额。”公司半年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特定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额为1.16 亿美元,2021年同期这一数据为2.8亿美元,销售同比腰斩。上半年,雅培儿科营养品业务在美国市场同比下滑27.5%,在国际市场下滑9.1%。

同时,中国海关总署也在“细菌门”事件发生后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以及“立即暂停食用”美国雅培公司旗下某一款相关婴幼儿产品。各大商超、电商平台也纷纷下架了斯特吉斯工厂生产的雅培喜康宝贝添婴儿营养补充剂。

这次重大事故也加剧了美国的“奶粉荒”。数据显示,美国的奶粉市场集中度较高,雅培占据着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仅被关闭斯特吉斯雅培工厂的产能,就占到整个美国奶粉市场的25%。受到“细菌门”事件叠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危机的影响,美国全面爆发“奶粉荒”危机。据美国零售跟踪公司Datasembly数据显示,5月美国全国婴幼儿奶粉的缺货率飙升至70%,部分州的缺货率甚至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