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公司的会计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如果买入一家“可控”的公司——子公司,那么母、子公司的报表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是需要并表的。这在技术上带来一个现实的问题:公司并购所花的钱常常远大于被购公司的净资产,那么为了让资产负债表两端平衡,有两种处理方法:

① 减少股东的权益:也就是超出净资产的部分(超额部分)从股东权益中扣除,同业也可以选择在利润表中当做费用去除。但这种方式带来怪异的结果:一则成功的并购会引起股东权益的下降甚至是利润下降。

② 在资产端增加“超额部分”:我们将这个部分取名为“商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对股东权益和利润都不会发生影响。而坏处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资产”——商誉。这使得会计所坚持的谨慎原则受到质疑。不过,这正是目前会计所选用的方式。

在市场当中一则非常普通的并购,为啥会引起会计处理的两难选择呢?这主要源自于会计所记录的资产是实实在在的“硬货”,或者说是能够用货币衡量并且普遍承认的部分,这个资产能够在市场中定价、交易。除此以外,会计将其剔出出资产的范畴。

而并购中公司的资产价值,是用未来现金流量来计算的。举个栗子,老板认为对方有一个技术大牛,可以为公司带来1个亿的收入;那么目前用500万将其揽入怀中是非常划算的生意。但是,这500万买来了什么资产呢?会计上是无法记录的,那么我们就创造一种资产来标记这类“不实在的资产”——商誉。

商誉和无形资产比较像,但是和无形资产不同的是商誉无法摊销,但如果出现了可辨识的问题则可以减值。

回到刚才那个例子,这充分说明了会计和商业世界其实是遵守了不同的准则。而会计是对商业世界的货币化、保守化的处理。

可能有同学会说:问题的重点是你进行了并表的处理,如果不并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确实是这样子的,如果不是能控制的公司,但是有一定的影响力——联合营的公司,那么我们花1亿买入,占10%的股份,就记录为1亿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今年公司盈利1000万,那么我们就赚了100万。这笔资产的价值就记录为10100万。如果公司给我们分红50万,那么这笔资产价值就记录为10050万。

这种方式貌似非常符合我们对投资的直观理解。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有问题的:

当我们把这笔资产的价值记录为1个亿的时候,这1个亿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是不清楚的。如果这是全资的子公司,我想股东不会满意这种记录方式。或者换句话讲,之前的记录方式“商誉”是黑盒子,目前的记录方式,黑盒子变成了“长期股权投资”。

可能同学们还有一个疑问,为啥不能用平时买东西的记录方式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买了一枚比特币,然后记录为4万刀的资产,然后转手5万刀出手,净赚1万刀。资产的价值和利润都非常的清楚。

其实这种方式在购买公司的会计中也是有对应的技法。本质上,这种记录方法以市场定价作为资产价值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将公司的部分股权作为了金融资产。属于金融资产的会计技法。一般用在公司购买微小股权的情况中。

当然,金融资产的记录方式还比较复杂,我们下次再讲。

以上:并表、长期股权、金融资产,就是公司并购(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时,会计中的记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