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流量密码是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主编温静导读:多部影视剧综在“捧红”取景地的同时,也为城市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影视剧综+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带火一座城?

来源:CMNC—传媒内参

文/朝明

近年来,文旅在影视剧中的占比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锦上添花到助推剧情发展甚至成为剧情主线,文旅与影视剧融合得越来越自然,作用也更加凸显,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比如开年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不仅因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剧情和高品质制作获得了观众热烈追捧,剧中对黄河路的细致刻画和重要场景设置,更是唤起了广大观众对这条历史街区的新鲜好奇与怀旧情愫。

《承欢记》不仅定格了弄堂里的温馨时刻,也刻画了黄浦江畔优雅风景。无论是见证了上海近代都市文明演进的石库门建筑,还是承载着穿越世纪的文化沉淀的老洋房花园住宅,亦或是灯火璀璨、繁华不息的外滩。

再比如《微暗之火》拍摄地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汪口景区的俞氏祠堂和水域,篁岭镇错落有致的房子,秋口镇的油菜花地……这些遍布婺源不同乡镇、景区的画面,共同构成了剧中的“清水镇”。

相关数据显示,多部剧集在“捧红”取景地的同时,也为城市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比如随着《与凤行》的热播,缙云仙都景区的网络搜索量大幅增加,预订量环比上涨了572.2%。

那么,“影视剧综+文旅”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带火一座城?从“一阵风”到“万两金”,如何打好“文旅牌”?

1

跟上节拍,乘风而上,拓展内容供给

4月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共同举办“锦绣荧屏 精彩视听——电视陪你看中国”文旅主题电视节目发布活动,向社会集中推介《中华文明地标》《我们的国家公园》《花儿绽放·乡村季》等38部文旅主题综艺节目、文化节目、纪录片、动画片,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供给,助力文旅发展。

其中,风物大地篇章包括《还有诗和远方》《千年徽州》《2024中国礼·陶瓷季》《我们的国家公园》等13个节目,通过人与大地、自然、物产的深入接触,展现气象万千的中国风貌。

文明之光篇章包括《中华文明地标》《最美中轴线》《文运中国》等13个节目,通过探访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遗址、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魅力。

活力相约篇章包括《花儿绽放·乡村季》《极限挑战》《我在岛屿读书》等12个节目,以行进、纪实等手法,展现多彩生活、人间烟火和人们对心灵家园的向往追求,带领广大观众开启一趟从不同角度饱览大美中国、华夏大地的视听旅程。

除了电视节目之外,广电总局推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持续推进。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二批推荐目录,《你的岛屿已抵达》《我是猎手》《爱在炊烟袅袅时》等21部微短剧入选,营造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打卡”新风尚,助力西溪古镇、常德桃花源、邯郸古城等多地“借剧出圈”。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随着微短剧的热播而“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2

视角下沉,精耕细作,

精品为王不盲目

近年来,文旅剧综频频破圈,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地文旅部门也意识到了“影视+文旅”的双赢作用,纷纷主动出击。

比如《长安三万里》《长安十二时辰》……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梦,无数影视作品前赴后继地展现出梦中的一角。影视元素与西安当地文旅文化产业充分联动,形成良好的文旅闭环。

有外卖平台发布数据显示,电视剧《繁花》开播一周后,排骨年糕的搜索量就暴涨近7倍,订单量环比开播前一周暴涨237%。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纷至沓来,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影视+文旅”模式在促进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

北京烤鸭竟是通过大运河从南京“流”到北京城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瓜洲原是大运河著名古渡?大运河在四大名著里都有“名场面”?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江苏卫视即将推出《启航!大运河》节目,既是为了积极打造运河文化展示的窗口,提升公众对大运河历史和价值的认识,以视听精品加力赋能大运河这个IP“火”起来、“活”起来,也是为了通过探索“广电+文旅”的融合新模式,推升运河文旅热度,推动文化遗产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大众生活。

近年来,《野挺有趣》《非来不可》《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等多档文旅综艺以“广电+文旅”为主题,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有效赋能文旅品牌推广和文旅产业发展。

对于如何看待当下的影视+文旅热潮,在日前举办的“影视文旅助力产业升级”影视文旅融合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认为,当影视成为文化的重要代表,当文旅变成了人民日常生活、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这两者的融合便呈现出中国式经济和中国式文化发展的新脉络。

杨乘虎指出,“影视+文旅”的融合是一种新的“诗和远方”的融合,走向远方过程是必然有好的影视作品相伴相生的,并给予人们独特的情感价值。在当下各种打卡经济、网红地标、美食名片、夜经济等新形态下,影视作品要更好地与在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一种万千气象、无比丰富的文化矩阵。

我国已进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传统元素+当代表达”的影视作品对城市宣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名纪录片人高晓蒙指出,业界需要通过更多的作品,去关注对精神文旅的挖掘。

在《云霄之上》导演刘智海看来,影视和文旅融合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种精细化的操作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影视端要做到挖掘或者赋予场景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作用,文旅端要做到景点的配套设施完善,同时这些地方不仅要考虑外来游客,更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获得感。

从表现形式而言,电影人侯晓东指出,不管影视还是文旅,核心点是消费人群。从目前来说,短视频从制作难度和传播速度都是有优越性的,能迅速让社会了解地方特色。而影视剧尤其电影,用电影化的手法更深刻的去挖掘地域特点,也是不可或缺的。用电影语言去呈现、经过艺术加工的结果,是比短视频要更能达到可持续的引力效应。

3

多元融合,双向奔赴,

开启流量新密码

把文旅融入影视创作,利用影视作品触达传统文化知识、非遗技艺,无疑是打造优质文旅最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之一。

从内容层面来看,影视剧综借力文旅文化首先应严谨、严肃、严格当先,避免常识性错误。随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日高,很多影视剧综都开始吸纳传统元素,以示与时俱进,如果处理得好这是助推,如果发生了基本的错误这就是误人子弟、贻笑大方。如果作品能够在文化常识与历史细节上的求实、求细、求精,就会获得人们更多的尊重。

其次,一些剧目都会给自己打上“弘扬传统文化”的标签。“传统文化”也成了诸多剧的一张“安全牌”,仿佛有了文化元素,任何雷剧、烂片都能找到自己的合理性。对于当下观众来说,文化、文旅需要融入到打动人心的故事之中,从历史逻辑与文化内涵出发,才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这就需要真正源自历史、源自生活,接地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好题材、好故事。

时下不少影视作品一心只求吸引观众眼球,片面追求场面、特效、华美等表面的观感,却忘了影视作品的内容,或者说其所讲的故事及传达的理念、价值、思想等才是根本。

首先,呈现鲜明的地域性。文旅题材影视剧综选取各类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故事背景,深度挖掘并展现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底蕴、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地方方言的融入,还是传统服饰、民俗活动的再现,甚至是当地特色的美食美景,都在片中得到细腻而生动的呈现。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般体验到异域风情的魅力,从而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深厚的兴趣和向往。

其次,共情共鸣的故事性。以《去有风的地方》为例,该剧通过讲述主人公许红豆和谢之遥的生活变迁与心灵治愈之旅,成功地借助故事的力量展现了云南大理的独特魅力。观众跟随剧中人物的脚步,不仅可以领略到“有风小院”的宁静之美,更能深入感知到大理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人文风情。每一集的剧情都如同一次心灵旅行,让每一位观剧者仿佛能够跨越屏幕,亲自感受那份从生活低谷回归常态的心灵疗愈过程。

此外,还需有赏心悦目的观赏性。在凸显文化旅游价值的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满足观众对于观赏性和娱乐性的需求。精心编织的故事情节、制作精良的画面质感以及恰到好处的幽默元素等,共同为观众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视听享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了解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休闲娱乐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文化旅游宣传推广的效果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