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芒格之道》里面有一段描写:
“有的人贷款80万美元买了100万美元的房子。在房地产危机中,经济不景气,他们还不上月供了。一个月要还一万四,父母或兄弟姐妹想帮一把,也帮不上忙。有的人月供只有800美元,就算经济不景气,遇到困难了,找亲戚朋友帮一把,或者再去多打一份工,怎么都不至于断供。”
芒格认为,因为房地美经营模式合理(它们只为单户住宅提供贷款,而且每笔贷款都有上限),所以,它遭受的损失比较少。
我有一些疑问:
是的,如果按单笔贷款损失来说,由于客户还不上贷款,产生5万元的坏账减值损失当然要比80万要少得多。但是,这里存一些问题。
1.如果只能贷款5万美元的客户(达到贷款资质),这样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真的比能够贷款80万美元的客户高吗?又或者说,他的经济能力会更好吗?我认为,其中的问题,不是贷款多少的问题,而是收入水平和财产状况是否与贷款相匹配。如果一个月收入只有500美元的客户,而且其他资产为0,就算每月归还看似不高的800美元,真的就是轻松吗?就算有亲戚朋友的一时帮忙,是长久之计还是长贫难顾?另外,面对经济危机,首先受到冲击和影响的,更大可能是这些相对低收入的客户。
2.对于一个月收入5万元的客户,想购买一间价值100万美元100平米的房子,而不是一间价值5万元5平米的小公寓,但是,由于房地美有贷款上限,所以,这样会不会导致房地美失去了一个优质客户?
当然,房地美通过制定规则(贷款上限),是为了达到尽量消除人为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我举个不恰当的比喻,房地美的经营方式更像采用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而其他贷款机构,更像依靠人的价值投资。在金融领域,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是稀缺的。所以,房地美在当时住房贷款领域的经营方式,的确是相对稳健和可行的生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