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拟科创板二次上市,募资28亿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港股跌掉了大半市值后,微创机器人又在筹备港交所上市了。

6月1日晚间,微创机器人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建议向中国有关监管机构申请配发及发行不超过116062930股A股,并建议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A股于科创板上市及买卖。公告透露,董事会拟将自建议发行所得款项约28亿元投资于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手术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营销体系建设及学术推广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微创机器人于2021年11月2日IPO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每股43.20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5.64亿港元(行使超额配股权前)。

投资者们亲眼目睹了达芬奇惊人的“造富神话”,自然对这个后来者寄予厚望。微创机器人股价曾一度高达68.3港元/股,市值高达651亿港元。可持续亏损、高额研发,还是吓退了不少人。

年报数据公示,2019年——2021年,微创机器人研发成本高达6190万元、1.35亿元、3.93亿元。亏损也连年提高,净利润分别为-6980.1万元、-2.09亿元及-5.83亿元。业绩一经公布,股价一直持续下滑,着急的投资者们,似乎没有耐心等待微创机器人的盈利时刻了。

从覆盖领域来看,微创机器人产品管线布局极为丰富: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五大主要领域。三大核心产品进展也极为迅速,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今年年初获批。为关节置换手术而设计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于4月22日获批,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于去年6月上市,也已交出自己的商业化首单——215万元。此外,还有诸多产品处于研发中。

对于此时的微创机器人而言,研发、销售、构筑未来竞争力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仅在泌尿外科手术中获批,拓展至妇科、胸科及普外科手术,仍需大量实验。即便获批,还要直面腔镜手术机器人霸者“达芬奇”的挑战。抢占市场,难度不亚于虎口夺食,医生培训、市场培育均需要高昂的成本。

鸿鹄机器人,也无法展骐骥之跃。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目前并不高,如何说服更多医生患者使用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用机器人做手术,医生需要适应新的流程和操作方式,患者也需承担不菲的开机费。

争议虽多,但手术机器人符合长期逻辑,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其必将迎来爆发的一天。眼下的问题是,所有的手术机器人厂商都必须再坐几年“冷板凳”,而前期研发、销售仍需要高额资金。微创机器人此次奔赴科创板二次上市,或有利于估值提升,大额募资也有利于继续烧钱,好为手术机器人赛道蹚出一条明路。

文稿来源:亿欧

图片来源:拍信网

“在看”富三代,转发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