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简评报告:降准助力经济复苏 银行重回基本面主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核心观点:

    央行本次全面降准0.25pct,将提升上市银行0.2bp 净息差和0.18pct 的2023E 归母净利润增速,有利于缓解当前银行业净息差下行压力,提高后续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预计新增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监管压力期已经结束。开年以来,市场对于经济复苏争议巨大,银行标的选择散乱,并未跟随实际基本面趋势。此次降准进一步明确政策端全力助推经济复苏的决心,在更加明确的宏观经济大方向下,市场对银行的关注点将重回基本面这一主逻辑,预计营收强劲、资产质量优秀的银行股将重新引领板块。

    事件:

    3 月17 日,央行决定于2023 年3 月27 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 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简评

    1、全面降准0.25pct 约释放6700 亿元长期资金,宏观政策组合拳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3 月3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政策端对本次降准已有铺垫。此次降准为除已执行5%的存款机构外全面降准0.25pct,按照2 月末金融机构268.2 万亿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释放长期资金约6700 亿元。此前,央行已连续4 个月超额续作MLF,共计净投放7090 亿元,其中3 月实现净投放2810 亿元,创2021 年以来最多。因此,本次央行降准+MLF 超额续作共计提供了1.38 万亿元长期资金。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有力的补充了长期流动性,为今年全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奠定基调。

    2、降准有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提高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预计新增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监管压力期已经结束。

    首先,降准有利于呵护银行业净息差,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占比高的大行和区域性银行利好幅度更高。根据2022 年上市银行存款规模计算,可降低上市银行负债成本48.4 亿元,平均负债成本下降0.21bp,对应提升0.2bp 净息差和0.18pct 2023E 归母净利润增速。具体来看,本次降准分别提振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板块净息差0.21、0.18、0.18、0.2bp。

    其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助于保持信贷供给端持续发力。降准释放超6000 亿流动性,增强了银行持续支持信贷投放的能力,有利于银行在一季度投放高峰过后仍能保持信贷规模的稳定扩张,为需求逐步修复的中小微实体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大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本次降准目的不再提及“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预计贷款降价政策端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这是全行业利好。本次降准央行表态目的为“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多强调量质平衡。而2020 年疫情以来,央行每次降准均有明确表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银行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综合考虑负债成本、信用成本及运营成本,进一步压降贷款价格的空间本就不大。另一方面,结合十年期国债利率计算的风险溢价也已经远低于海外银行,当前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以及贷款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我们预计,本次降准目的表态的微妙变化意味着新增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监管压力期已经结束。

    3、此时降准释放稳增长政策强信号,加快经济全面复苏脚步,银行股投资重回基本面主逻辑。2023 年开年来,政策端大力推动经济复苏,产业链核心实体企业正在快速复工达产,信贷需求明显改善,1-2 月社融已连续超预期增长。但同时,一季度信贷需求修复仍以基建类等大项目、大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小微企业和居民端需求仍在传导过程当中,由此导致市场对于经济复苏争议巨大,银行标的选择非常散乱,并未跟随实际基本面趋势,宁愿短期博弈极低估值、没有对手盘、但明显存在基本面瑕疵的标的,也不愿意、甚至不敢持有估值稍高、但基本面更强更确定的标的,只敢博弈小反弹,不敢拥抱长期优胜者,宏观弱预期下继续的风险偏好体现的淋漓尽致。此次降准进一步明确政策端全力助推经济复苏的决心,统一市场思想,消除质疑和焦虑,在更加明确的宏观经济大方向下,市场对银行的关注点将重回基本面这一主逻辑,预计营收强劲、资产质量优秀的银行股将重新引领板块。年初以来,基本面强劲的优秀银行股反而明显跑输行业,估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比如宁波银行(-16.0%,0.99 倍23 年PB)、成都银行(-11.8%,0.78 倍23 年PB)等,当前配置的性价比突出。

    4、投资建议:经济复苏主线下,银行基本面的量、价、质三方面景气度均有提升,投资主线回归基本面。

    价格端,本次降准一定程度上减轻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叠加贷款利率探底、存款成本见顶双拐点趋势下,预计1Q23 按揭一次性影响后息差将开始稳定。规模端,2023 年来企业信贷需求快速恢复,降准后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的能力增强,为全年信贷稳定增长奠定基础。资产质量方面,目前优质房地产主体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叠加经济复苏下企业端流动性水平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银行信贷质量将更加夯实。

    银行板块配置上,建议大小兼备、聚焦头部。区域性银行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股份行推荐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5、风险提示:(1)如果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响对公端企业经营和零售端客户消费,从而对信贷需求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资产规模扩张受限。(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维持较高发展增速的动能减弱,从而对银行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马鲲鹏/李晨]   日期: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