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医:我的中医之缘和思考(上)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1

这才是中医:我的中医之缘和思考(上)

原创:彭道富

这是一篇从亲身经历谈中医的文章,作者用最接地气的文笔谈他对中医的认识,对于任何想了解中医和健康的朋友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适合一个人静静的阅读和思考。

1、我的中医之缘(一)

有几个问题不能讨论,容易没有朋友。 转基因问题特殊历史人物功过问题中医问题 因为这几个问题在很多人那里容易非黑即白,一旦别人跟你的观点不一样,朋友都没得当。 今天我就冒着险讨论一下中医问题,希望不会让某些朋友跟我对立。怎么讨论呢?从我的经历说起吧。 有很多人看待问题,不是出事实出发,而是从“价值观”和他所接受的“知识”出发,我一开始也是这样。受过科学教育,我怎么可能认可中医呢?我的知识和“科学素养”的习惯让我觉得中医不科学。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一旦生病,家人就带我去看医生,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是西医什么是中医,只知道医生。现在回想起来,几乎看的都是西医,吃的都是西药。如果再仔细回想,好像也有几次看过中医,因为我印象中,医生那里有草根树皮之类的中草药。不过,我的直觉当中,把用中草药的医生当成土和俗,因为我生活在农村,天天接触草根树木,一点都没有新鲜感,倒是西医用的白大褂、听诊器、吊瓶、注射器、白色药片,看起来神秘和新奇。 所以,童年的印象里,我是更欣赏西医。 上中学大学后,特别是工作后,如果生病,看的几乎都是西医。我第一份工作在西安,是一个生产人血白蛋白的企业,刚入岗,接受产品教育,完全都是西医西药的理论,什么药代动力学、半衰期、药物毒理、化学结构的,看到工厂里的药物生产的流程,也全是现代化的,比如质检、冷冻、灯检、送样,等等等等。这是科学!虽然我不是学西医的,但是我一踏入社会接受的就是纯西医西药学的洗礼。 后来,因为在药厂工作的原因,就接触了大量的西医,其中包括很多各大三甲医院的顶级教授专家。我对医学感兴趣,喜欢跟这些专家请教医学问题。记得有次吃饭的时候,跟几个大教授聊到中医问题,我问了一个问题:中医到底有没有道理?科不科学? 有个西医当场就放下筷子,很生气地说:中医完全是胡说八道。清末民国的时候,中国人面黄肌瘦,就是因为中药吃多了。然后,其他几个西医也接着喷中医。 他们是医学学术的顶端,他们的观点,我当然信服。这件事情,更加让我在价值观里排斥中医。曾经很多年,一直对中医成见很深。 直到后来,我自己亲身体验了一些事情,对中医的态度才转变。 有一年夏天,我特别喜欢吃西瓜,几乎一天吃一个。上下班路上,哪里有冰冻的西瓜,还馋得买上几个瓤。广州这边天气热,夏天持续的时间很长,吃西瓜的持续时间也很长。按照西医的说法,西瓜维生素含量高,又健康,不会长脂肪,天然绿色。但,吃久了之后,肠胃坏了。肚子开始拉。我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去问医生朋友,西医说做个检查吧。检查结果出来,没有任何问题。西医说,不用担心,没事。我又问西医,会不会是西瓜的原因。西医说,西瓜那么健康,怎么会? 后来西医给我开了一点益生菌之类的药物,但是无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去看中医,中医说这是脾胃虚寒,并当即告诉我应该立即减少吃西瓜,特别是冰冻的,也不要喝冰冻啤酒。中医先让我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先改变,还要注意不要对着空调吹。 天啦,广州夏天那么热,诸位可没有在广州生活过,不知道广州夏天那个鬼天气,热得要死。我刚来广州那几年,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空调打开,对着自己猛吹一阵,边吹边吃着西瓜。现在中医突然叫停我这种生活方式。 因为西医没有办法,那个益生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只有相信中医了。记得当时中医给我开的处方是“参苓白术散”,略有加减,加上了附子和龙骨牡蛎。 这个中医还热心地推荐我看一本书: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后来我才知道,此时此刻,就是我中医之缘的开启。 这种缘分之深,是我当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正如一句流行语: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中医开的药,对我很有效。这更加让我向往中医。后来,我干脆自学中医。我在《龙头信仰》的序言里,引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的话: 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我会迷。 我觉得这句话是说我自己,因为我很容易迷上一件事,中医就是我深深着迷的东西。一旦我自学中医,就陷进去很多年。 《四圣心源》不适合作为中医的入门书,它有很深的专业性,,一下子看不下去。第一本真正让我觉得中医高深和神秘的书,也是第一本让我觉得中医有道理的书是刘力红的《思考中医》。 但,《思考中医》这本书毛病挺多,它神话了中医,不利于中医的去魅化过程。事实上,这本书仅仅是培养了我对中医无限向往的兴趣,对我真正的懂中医并没有太大帮助。 真正让我痴迷研究中医的是罗大伦关于中医的一系列书籍,特别是罗大伦讲了历史上很多中医的传记故事,让我听得热血沸腾。哪里是中医传记,简直是武侠传记。一个个中医如同大侠,治病救人,太过瘾了。 对一个外行来说,如果没有师承,想学中医简直不可能。我怎么从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呢?就是我有我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也用在研究股票上,现在可以跟大家分享下。 一、研究“”中医史“”,从秦汉到近代,所有中医史上的事情,我都去系统地阅读学习。读史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一个领域进行鸟瞰,对发生在中医领域的各大杰出人物、中医大家以及各大流派,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我研究股票也是,喜欢对股票领域所有的大家和流派,所有的投资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对股市上的所有的牛股,进行系统的挖掘。 二、在百度上,查看所有能找到的中医中药的纪录片。视频能起到书籍起不到的作用,而且出现在纪录片里的人物,都是当今中医界的顶级人物,他们讲中医中药,其境界和趣味性,远非读书能比。很多经典处方,都有纪录片。很多中医上的典故,纪录片上也有。记住,我说的是纪录片,是正规的中医中药纪录片,不是指电视上的寻医问药那种软广告,这点一定要分清楚。 三、广交中医朋友。广东省是中医大省,广东人对中医的认可,是全国第一位的,所以这里有很多中医大家。对中医有巨大贡献的邓铁涛就是在广州。其实,广州还有很多水平很高的中医,我都想尽办法接近他们,跟他们认识,跟他们聊天,跟他们学中医。不但广东省,北京,南京,上海的,一些水平高的中医,我也想办法去接近去学习。所以,现在很多外地的朋友生病,反而问我去看哪个中医。 当然,这些都是“外围”工作,想学中医,必须读专业书,专著。我读的专著是什么? 1、《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我看过的中医史家,中医纪录片,中医书籍,大家共同推出的最集中的就是一个人:张仲景。张被称为医圣。现在我们一提起中医大家,往往能说出很多,比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但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所有这些人加起来的贡献,都不如张仲景。但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看不懂呀,太难懂了。不信,我引用一段: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各位诸君,你们谁来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我当时完全不懂。但,所有医家都说了,要学好中医嘛,必须读懂《伤寒论》,怎么办?硬着头皮去研究。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看现代人怎么解释,找现代的版本。我把当今几个顶级医家关于伤寒的各自的解释全部买来看,包括: 刘渡舟解读伤寒论版本陈亦人解读伤寒论版本岳美中解读伤寒论版本郝万山解读伤寒论版本 后来还有陈伯坛的,胡希恕的,黄煌的,陈明的,等等。 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啃下来了。对伤寒的研究,对我学中医的帮助很大。后来我发现,其他所有中医大家和中医书籍,都是《伤寒论》上开枝散叶出去的。张仲景叫医圣,那是当之无愧的。 不懂伤寒论,几乎等于不懂中医。现在网上那些关于中医讨论的文章,我几乎都不想看,因为没有几个读过伤寒论,读也没有几个下过功夫读的,其观点太肤浅。 2、读大家、读医案。也就是研究医学大家,以及他们看病的案例、处方,看看医学大家怎么治病的。这方面,我读得最多的是刘渡舟的。我认为,刘渡舟是近代百年之中,中医理论和中医水平最高的一个人,只可惜他生在近代,如果在古代,他应该至少能与朱丹溪、李东垣齐名。除了张仲景,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刘渡舟。除了刘渡舟,我还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煌《经方》、胡希恕医案、施今墨医案、罗元凯医案、熊继柏医案、李可医案。等等,等等。 3、读教科书。就是读中医院校本科生的书,包括医学和中药学。 这样,我扎根研究了中医三四年。但是其中发生一些事情,就是中医有时候效果不立竿见影,有时候感觉没有名家医案上那么好。是不是中医不如古书上的好? 我对中医又怀疑了。不过,后来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 十年之前,我在成都四川大学本校区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答辩之前,为了减轻压力,我跟几个同学去九寨沟玩。九寨沟的水太美了,清澈见底,我忍不住就捧起来喝了几口。傍晚,九寨沟又吹起了风,不觉得打一个寒颤。晚上回到酒店,突然发烧,呕吐,浑身发热,还怕冷。当时害怕急了,因为酒店附近没有医院,生病的时候也在晚上,第三天还得去参加论文答辩,就算去医院挂吊针也要几天才能好。怎么办? 我就琢磨自己学过的中医。虽然我学了很多中医知识,但毕竟不是医生,没有处方权,也没有办法给别人开处方看病,也就是说,我没有中医实践。这次我要给自己实践了。我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的方子,去附近药店买了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两种一起吃。吃完后,蒙头大睡。奇迹发生了,第二天早上,不但呕吐拉稀全好,好像没事人似的。第二天早上还能大吃大喝,而且,第二天我还跟着旅游车去了黄龙山顶,那天黄龙还下着大雪,真是感谢藿香正气!感谢中医!如果是用西医用药,估计要好几天。中医第一次让我觉得在实战中这么灵验。原来,中医典籍里的记载,不欺我也。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年我回老家,也是冻着了,呕吐恶心,浑身怕冷,我根据九寨沟的经验,给自己开了藿香正气。但是不管用。我错在哪?反思。我从中医典籍里找适合我的方子,忽然一个方子浮现在眼前:小柴胡。于是我让家人帮我去药店买点小柴胡颗粒。果不出其然,只吃了一袋小柴胡颗粒,睡了一觉,醒来时,突然觉得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完全好了。这两故事全是真的,我又不是医生,不需要宣传自己医术。我也不是卖药的,不需要宣传这两个药。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中医让我信服。后来还发生了更多让我信服的事情,下次接着聊。2、我的中医之缘(二)

我们接着聊中医。发生在我身边的中医案例还有很多,都是我亲身经历。 有一年,我的父亲得了一种特殊的病,我来描述一下症状。平时没有任何事情,但有时候,突然感觉恶心,有一股气火辣火辣地往上窜,撞击胸口和喉咙。气上窜的时候,非常难受,必须立即蹲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等气撞击下。有时候气下不来,我爸爸会吃一口馒头压一压,或者吃点其他东西,否则就一直难受。 这种病最诡异的地方在于它不规律,有时会一天几次,有时候几天都没有一次。所以最害怕外出,因为如果在外面突然发病,只能立即蹲下,哪里都不能去。而且这种病一旦来了,气窜多久也不确定,有时候一会,有时候很久。 我爸爸看了很多西医,拍了很多片,没有一个西医能看好。最后西医给的结论是:神经官能症。 西医给的建议无非就是休息好,放松,不要干重活之类的话。 后来,我爸爸从老家来看广州看我,跟我说了这个症状,瞬间,我的中医底蕴告诉我中医有办法。但,我的中医水平不行。于是,我就找了一个我信服的中医,他给开的处方是好像是半夏泻心汤。吃了大概一周吧,不行。而且,还拉稀。我觉得没有找对人,于是就换了一个中医。这个中医我一会会重点推荐给大家,他是我认识的实战水平最高的中医之一。 我带我爸爸去找他看病,我爸爸还没有把症状说完,这个中医的脸上立即露出自信的笑容,连一分钟都没有思考,立即开了一个处方:乌梅汤。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为什么这个中医连问都没有问清楚,什么脉都还没有把,就“草率”地开出处方呢?其实,我当时也顾虑,也觉得这个中医草率。 必须插一段话,后来我中医水平高了才知道,外行所谓的望闻问切,是一种规范的学术说法,事实上,很多大家,有时候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病,根本不需要病人说话。望而知之谓之神。我有一个中医朋友,广东省中医药的何宜宾医生,他有很多次看病,就是病人刚刚坐下,他第一眼看到病人,直觉中就浮现出一个处方。这跟我们炒股票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需要看基本面、技术面、形态,等等等等,都研究一遍,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龙头就是它。这种感觉是厚积薄发之后的灵性一现。我在《龙头信仰》这本书里写道,这叫“一眼花开”。中医也有这回事。 再回到刚才的现场,更让我觉得“草率”的是,我爸爸还没有吃他开的药,这个中医就很自信地去跟他的几个学生说这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云云。 病还没有治好呢,你这就当成成功案例教给学生了,这不是“狂傲”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人家真的是大家,不是狂傲。我爸爸吃了他开的乌梅丸汤剂之后,不到三天,效果非常好。一个星期之后,立杆见影。这个时候刚好老家有事情,爸爸要回老家。临走前,又去复诊一次,这个中医又开了7付乌梅丸汤剂,并嘱咐,汤剂吃完后,再吃半个月的乌梅丸中成药。 按照这个医生的方案吃完药后,我爸爸的所谓“神经官能症”彻底好了。 后来我查医学书籍,对那个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个方子再熟悉不过,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 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撞心②,心中疼热③,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④。下之利不止。 (伤寒论厥阴病篇) 我爸爸的病症是典型的伤寒论上的厥阴篇的症状,用厥阴篇的主方“乌梅丸”再对症不可。 能够瞬间开出乌梅丸这位医生就是黄仕沛,广州的著名中医。 跟我爸爸看病的同时,我三姐也跟着一起去。看着黄教授的水平那么高,我三姐也让让黄教授给看看。她是什么病呢?牙出血,在上海最好的牙科医学看了很多次都没有看好,口腔里面还容易出现溃疡。更难过的是失眠,整夜整夜的失眠,困扰她很多年。但,看完所有的西医,也没有办法。后来医生还是那些话: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生活规律一点,注意休息,云云。 黄教授给我三姐看了,也是很快开出方子,一看方子,我懂呀:黄连阿胶鸡子汤: 先煮黄连、黄芩、白芍、加水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入鸡子黄(此鸡子黄为生鸡蛋黄),搅拌均匀。即可。 这服药比较贵,因为当时阿胶涨价。我三姐吃一个星期,但奇怪的是,这次黄教授“失手”了,没有效果。我三姐临离开广州前,我硬拉着她又去看了一次黄教授,黄教授还是“固执”地开原来的方子,这次是开了7付药。这次我三姐是把药带回她住的地方吃。 后来,我三姐感觉效果不好,煮药又嫌麻烦,吃了三付药,就没有继续吃了。 一段时间后,我打电话问问三姐怎么样,她说没用,没有治好。我听了心里很失落。当然,我也理解,并非所有的病都能治好,失眠本来就难治疗。 大概一年之后,我又见到三姐,发现她胖了很多。我就问下她还失眠吗?我姐夫抢着回答:现在睡都睡不醒,牙也不出血了。奇怪了,怎么会这样?我三姐说,也不是吃药吃好的,当时吃完药没有效果。后来过几个月没有管它,它自己好的。 我的天呀,这哪里是自己好的,这分明就是药的效果。对于有些慢性病,中医不可能马上让你好,但是慢慢调整机制,过段时间效果才显现。我三姐失眠和牙出血的症状,分明是黄教授的功劳! 我的读者中,也有很多中医,有的是中医大家,这种情况你们也可以给出专业的回答,是不是存在这种情况。 中医非常神奇,如果不是身边的人亲身体验,我也不会这么相信。后来,我更加信仰中医,更努力地学中医。之后,我一头扎进中医的世界里。先后研究了刘渡舟的所有书籍、胡希恕的书籍、郝万山的书籍、广东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主编的《名师经方讲录》、李可和火神派的 书籍、黄煌的书籍、张炳厚的书籍,等等等等。 只是后来太喜欢股票了,才把中医搁置。 我在网络上也看过很多关于中医和西医的讨论,见过无数的中医粉和中医黑,大多数时候,我只看不发言,因为很多道理讲不明白,就像佛教弟子和基督徒辩论一样,很难有答案。 中医当然有毛病,但是那些反中医的却很难说到点子上。我本人不是医生职业,对于医学,我只是玩票的。其实,我的骨子里是中医粉,也是西医粉。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欢中医,也喜欢西医呢?我学过很多西医的东西,比如药理学,病理学,等等。我对西医的了解比很多人丰富。我喜欢的不是中医或者西医,而是整个医学。 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我谈谈中医的优点和缺点。 一、中医的优点。 1、中医在很多西医无能为力的地方,有神奇的效果。比如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西医只能让你手术,但还不能保证手术后一定会好。中医在这领域有很多其他的效果,特别是正骨中医和针灸。西医喜欢把很多解决不了的病往三个地方装:免疫力缺陷(低下)、神经官能症、衰老。其实,中医完全不认可。 2、中医更快、更彻底、更没有后遗症。西医很多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有很多后遗症。比如非典病人,虽然好了,但是骨质疏松,骨头坏死,等等。不仅是非典,很多种病,西医都会留下后遗症。而中医治不好则已,一旦治疗好,就很少有后遗症。 与很多人的认知相反的是,中医不慢,只要对症,中医比西医快。我看刘渡舟的医案,李可的医案,那简直是快意恩仇。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刘渡舟,刘老还在,今天的很多情况,他都可以大展身手。刘渡舟经常抢救中毒的病人。 还有几个中医也很厉害,比如施今墨、蒲辅周,治病也是霹雳手。民国的时候汪精卫号召废除中医,但是他的岳母生病,找遍所有的西医,都治不好。当时著名的中医施今墨在,给他岳母开了几服药,谈了一个条件: 如果我给你岳母治好了,你别再参合废除中医行不? 汪精卫同意,施今墨就开了三付药。嘱咐怎么吃之后,便起身就走,汪精卫的老婆拦住问: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复诊? 施今墨说:复什么诊?吃完就好了,不用复诊。 后来果然,三付没有吃完就好了。汪精卫也停止参和废除中医是事了。 我经常看大家的医案,都是一两付药把人治好,真是拍案叫绝。其实,懂得中医原理的人都知道,中医不慢。 如果哪个中医慢,给你治很久病也治不好,说明水平低,或者没有诊断清楚,药不对症。 3、中医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这是中医跟西医最根本的区别。怎么看待生命?怎么看待病?怎么看待死亡?中医有自己的哲学。今天的西医院里,很多大人物和富豪,老年后,插满了管子,挂着各种营养液。家属知道病人的感受吗?生命的意义还有多少? 我经常跟一些西医教授讨论这些问题,当然这里不好深谈。 中医对生命的理解,对临终治疗的方案,远远比西医高明。而且,中医讲究治疗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生的病。中医的整体观,宇宙观,远非西医能比。 现在的西医,----这样说吧, 如果你得了病,你觉得西医能治好吗? 非也,西医 只是控制而已。 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病,一旦你得上,西医会跟你说一句话:药不能停。你的余生都得吃药。 今天西医的治疗方案,其实是被利益和工业绑架,被各大跨国药企以及扶植的专家绑架。 我的很多西医朋友跟我说:治病的最好办法,就是你别得病! 你以为病是医生治好的吗?很多病治是不好的。 所以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道: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句话翻 译成中文即:“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说起来悲观,所以各位读者,好好地锻炼身体,当你得了病你就知道,西医会告诉你:你自己比医生更重要。 但是,这种观点在中医那里完全不是,我看的中医典籍,医案,以及中医伦理,其哲学思想是:有的病,中医完全是治好,就是治了让你不再依赖药物,而不是像西医那样。而有的病,以减轻痛苦,培养正气,提高元气为主。不去过度干预生命自己的规律。 去年有个电视剧叫《老中医》,陈宝国主演,有个病人奄奄一息,找到孟河派名医,结果医生却说:我治不好。意思是,油枯灯尽,让他去吧。 可是,西医不这样,哪怕临死,西医还给你一大堆方案。我有个也许很不正确的观点,我认为:西医是工业的分支,甚至西医是经济学。而中医是哲学的分支,中医是伦理学。 当然,中医还有很多优点,不再一一说,现在再说说中医的缺点: 1、中医太难学。别看上面的医案很精彩,但是那都是大医家。很多普通的医生,很难达到那种水平。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好标准化,好培养人才,好传承。而且,学好中医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天赋和使命,特殊才能。这一点很多西医理解不了。我见过很多著名的大中医,都是天赋异常,且年龄稍大。至少35岁之后,大多数都是50岁以后。 2、中医非万能。也许有些中医粉太爱中医,总是觉得中医可以治疗好任何病。当然,我不否认这种精神和勇气。但,我接触的现实是,中医绝对不是万能的,很多病中医也治疗不好。 中医坦诚这种观点,会少挨骂很多。一些老百姓对中医的期许也是万能的,因为很多中医也这样自我“人设”,结果引火烧身。 比如说,鲁迅的父亲,没有被中医治好,结果鲁迅骂了一辈子中医。但是,鲁迅的父亲病重到了晚期,西医也治疗不好呀,放在今天也不行。再比如,孙中山晚年,西医搞不定了,找来中医,结果中医也没有治好,很多名人就骂中医,你不是能吗?为什么救不活国父? 中医又不是神,我认为中医救病不救命。命有天数。 上面提到黄仕沛教授,他很厉害,但是我后来介绍的其他病人,他有的治好了,有的没有治好。 很多病,确实是医学无法解决的,无论中医和西医,在这方面,中医和西医何苦互相攻击呢? 3、中医容易造假。各种养生大师,各种大力丸,无不挂着中医甚至祖传中医的旗帜。不过仔细想想,这应该不是中医的缺点,因为骗子根本不是中医,他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他根本不是医生。中医被人抹黑,应该冤枉。 今天很多人攻击中医,其实就是攻击伪中医,把假中医当中医来攻击。 4、中医面临“药亡”的困境。有句过激的话:中医将亡于药。为什么?现在的污染,转基因,添加剂,让很多药材催熟,人工养殖,甚至添加各种化学物品,早就失去了古朴道地以及成色。柴胡造假,人参造假,龙骨造假,阿胶造假,这让中医怎么活下去?3、我的中医之缘(三)

接着聊中医。 学中医之前和之后,最的大变化是思想变了,性格变了,看待生命的态度变了,心性也改变很多。所以,中医给我最大的恩赐是带来了一种哲学和价值观。记得我第一次看《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的时候,那种震撼至今难忘。其神韵、文采和思想性,其哲学品味,足以和《周易》、《老子》、《论语》媲美,也足以和历史上的任何优美散文媲美,所谓韩柳欧苏,也难以望其项背。每当我吟读时,都不忍独享,都想分享给我的好朋友。原文也不长,我一字不落地让大家看看: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④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文章精彩之处,我用下划线标注。每当读到它们,我都有一种如沐春风、气血古荡之感:太美了。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应该入选该文,让学生背诵。 我听梁冬说,他的一个中医朋友,拜一个中医老师,那个老师给他讲的第一堂课,就是讲上古天真论,就是上面那个文章,讲了一整天。 中医神奇,即是治病医学,更是养生医学。 提到养生,就不得不说中医的高明之处。西医是生病之后,给你治病。而中医的精髓在于,不让你生病。比如,中西医争论最多的是治疗中风,西医比中医好。可是,如果真正的懂得中医的精髓,你根本得不了中风。因为你的生活方式已经中医化了: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如果这样,你哪有那么容易得中风呢?当然,有人可能会说,现代人做不到呀? 为什么你做不到?因为你骨髓里没有中医思想,没有中医烙印。自从我学了中医之后,我几乎从不熬夜。很多次我去上海跟一些投资高手交流,几乎都是9点半之前走。有几个朋友都知道我的规律,一到晚上九点多,就主动散席。 如果迫于应酬,搞到半夜,我觉得身心都不安宁,好像当天欠天地一点什么似的。 所以,我觉得中医改造了我的生活方式。 有人可能说,你中医粉,当然说中医的好。 错! 我是医学粉,我既粉中医,也粉西医,我觉得西医也有很多长处。 我的核心价值观是:健康和医学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怎么用好身体、怎么修理身体,如果完全交给医生,你不觉得不负责任吗?懂得医学常识,加强医学修养,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医生的事情。 所以,中西医我都喜欢,因为他们都是关于如何用好我们身体的学问。 就像做股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我都用,只要能让我更好地掌握规律,我才不不管它是K线还是安全边际。喜欢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的人,是一群视野狭隘的分子。 中医西医各有优缺点,西医的优点很明确,它是循证医学,讲证据和事实,而且西医完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人才培养程序和诊疗程序,如果没有西医,今天的社会不可想象。 我能戴上眼镜,能戴上口罩,能享受医护人员在外面消毒让我们避免病毒感染,能在从小到大注射疫苗避免很多疾病,都是拜西医所赐。 当然,西医毛病也很多,但这里我还是想先把中医的缺点谈谈。 昨天谈了几点中医的缺点,但感觉没有谈透,特别是最重要的几点没有谈。 一、中医保守。 一种医学,不仅包含它的治疗体系,也包括它的人才培训体系。中医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弊端非常大。 中医最让我觉得难受的地方就是保守,师父对徒弟保守,把很多绝招和秘密保留起来,不传。 古代,有些江南的医生得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书稿,秘不示人。害怕自己的“九阴真经”被外人学去。 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医很难有学术交流,都是壁垒很深。 什么师父只传一人,传男不传女。师父临死之前把继承人叫到床前,让其发毒誓才肯把很多药方和治疗经验传给他,并一再嘱咐:千万不能外泄。 前年的电视剧《老中医》上也有这一幕,孟河派名医把自己的药方稍微公开几个,招到全族人的声讨。中医世家之间,如果要学对方的秘方,必须联姻。 这样搞,中医哪里会有进步? 正好这段时间大家在讨论“医学论文”的事情,说到有些院士喜欢写先论文,再去抗疫。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现在的医学大家喜欢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完全公开?写在《柳叶刀》《自然》医学杂志上?自己的心血保密起来不可以吗?事实上,中医就是这种思维。如果发现黄芪和附子,还有一点独特的作用;如果发现泽泻和人参能够在治疗利尿方面有特效,中医恨不得只让自己的儿子一个人知道,才不说呢! 学术交流是现代科学和西医带给我们的进步。如果不是西医的这种精神,中医到现在还故步自封。 事实上,今天还是有多名老中医很保守。我认识一个好朋友,他去跟一个大家学中医,托各种关系去跟诊,就是跟那个中医一起看病,看看他怎么给别人治疗的。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那个朋友想问为什么?但是那个名老中医就是支支吾吾,王顾左右,不回答。 我就问我的那个朋友:他儿子是医生吗? 不是。我朋友回答道。 我又问:难道他要把秘方带到棺材里吗? 我朋友说:是的。 你还别笑,有很多老中医就是这种思想。我的一个学生,是山西的,他的爷爷是中医大家,但是他父亲不愿意学医,结果老爷子临死前把所有的经验总结和秘方都包起来,带进棺材里了。 此乃中医大弊端。 何止中医,中国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这样的。 我看过一个关于唢呐采风人的采访,他说他去民间拜访老艺人,很多老匠人唢呐吹得很好,但是如果你深问怎么吹,他死都不说,一个字都不吐,生怕你学去。唢呐不像其他音乐,它是一个声片嘴里包,别人不说,你怎么也看不出窍门。 我本人还是武术爱好者,武术也属于传统艺术。我看过金陵八卦掌上有记载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八卦掌高手跟一个少林高僧比武,二人都使出绝活,结果八卦掌不敌少林高僧。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少林高僧一掌打来,八卦掌师傅来不及躲闪,心想:完了。 没想到少林高僧手下留情,把掌斜个角度,只见一掌打在墙上。当时的墙壁是青砖砌的,很结实。结果,整面墙壁还是被震倒。 高僧收住功夫,望着对方,也发出感叹:你也是武学奇才,我若不用尽全力,恐怕还胜不了你。这样吧,咱们有缘,我这身本领你想学不? 哪知八卦掌师傅也很狂。他说:师父教我的功夫没有问题,只是我没有练好。 高僧听罢,拂袖而去。 第二天八卦掌师傅想过味来,对方是绝学呀。就跑去找到高僧,说:我昨天错了,请收我为徒吧。 高僧一摆手:咱们没缘。 不传了。 后来高僧再也没有收徒弟、也没有传任何人,把功夫带走了,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以前,我总以为这种故事是虚构,但是很多传功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些师父宁愿带到棺材里,也不传。 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也反复演绎这种故事。中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一部分,其保守性、自我封闭性实在是一种陋习。 这导致了中医一个极大的弊病:没有迭代,没有升级,没有发展。西医是正向前进,徒弟可能比师父厉害,治疗手段明年比今年厉害。而中医呢?师父比弟子厉害,古代比今天厉害,整个中医界,至今最厉害依然是几千年前的张仲景。 当然,这个问题很深,涉及到中医哲学的深层次的东西,但是保守性、不传承、没有迭代,无论如何都是其重要的原因。 说到这里就让我想起炒股。很多人跟我说:彭总,这个方法你懂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把它写在书上?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公开吗?因为我的医学素养告诉我,要向西医学习,不能在这点上学习中医。 你公开你的研究成果,同类研究者会回馈给你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你最终得到的要比你不公开多很多的东西。 事实上,自从我写书之后,我遇到的高手、碰撞出的投资智慧,比我一个人研究的时候多上百倍都不止。 当然,也许我对这个问题理解有误,西医也有保守的成分,但是,至少西医在很大程度上,很大范围里,展开了很多迭代和互动,让整个医学的氛围逐步推陈出新。 但,即使中医有这个毛病,我依然爱着它,因为它是宝。它是一种整体认识生命和人生的学问。 爱之深,才恨之切。 古代很多大家,包括《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包括张仲景、李时珍,还有很多中医大家,他们也有开放的精神,公开了那么多秘密。 中医界,也不泛弘道、立言的人。希望今天的中医界,越来越多这种人。4、我的中医之缘分(四):谈医缘

我们接着聊中医。 我们每个人,都生过病,也都帮家人看过病。如果病看好了,当然是医生的功劳,如果病没有看好,你敢说是医生的过错? 当然不敢。 也许是病得太重了。 但,如果我跟你说是你和那个医生没缘分,你信吗?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亲戚,长癣,找了很多医生治疗,几乎把附近有名的医院和医生都看过了,也没有治好,极其痛苦。就在想放弃之际,遇到一个普通小镇上诊所的医生,给配了一小瓶药,价格还不到10块钱,居然好了,彻底好了。 这是缘分吗? 如果第一次看病找的就是这个医生呢?是不是就不用折腾那么多年? 也许这个医生就在等这个病人,也许这个病人就得遇到那个医生才能好。 我跟很多医生交流过,也有很多医生都承认医缘的存在。再给大家讲几个更诡异的事情,当然是我听来的故事,但是是真的。 医院分为门诊和住院病区,病区里住的都是症状比较严重的病人,特别是老年科室。每天晚上,病区都有值班医生,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发生了,有时候,病区几十个病人明明都健健康康的,但一轮到某个医生值班,就容易有人病情加重,然后离去。而别的医生轮班时,没有一个病人离去。怪哉。 病区常有怪现象,一年中去世病人最多的,往往是科室里某某医生值班的那一晚。而不是某某医生值班的时候,明明病人病得很重,眼看不行了,就是不走。非要过几天,等到某个医生值班的时候,再走。 这是孽缘。 但是我们讲的是善缘,就是说,某种病,四处求医而不得,突然某一天,在一种巧合的情况下,找了某个医生看,突然好了。你能说之前看的医生都不行吗?非也。只是他跟这个医生特别有缘分。 我略微懂得一点周易,这种情况可以从八字四柱中找到一点答案。有些医生,命中带有七杀或天乙贵人,或者天医星,或者有的医生的八字组合天然弥补病人的缺憾,这种医生就容易跟病人有医缘。有的病人火旺土燥,遇到金水很旺的医生就容易治好,这也是医缘。 当然,西医的医缘没有那么明显,中医的医缘就特别明显。为什么?西医比较标准化,不论什么医生,对某种病都有高度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会,以及某些学科的医学组织都有治疗指南,只要是西医,无论是谁,大概都在某种指南之内治疗。只不过,甲医生可能给你用头孢曲松,乙医生可能给你有头孢他啶,本质上都是用抗生素。 而中医可不是这样。我们学波浪理论经常有一句话,叫千人千浪。其实,中医才是“千人千浪“。同样一个病人,找不同的中医,处方可能完全不一样。看10个医生,也许开的是11个处方。为什么多出一个呢?因为同一个中医,第一次给你看病和第二次给你看病,开的处方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中医的差异化,辩证施治,既是中医的魅力,也是中医容易被攻击的地方。 攻击中医的人会说,真理只有一个,你们10个中医给出11个处方,肯定有10个是错的。 懂中医的人会说,虽然开了11个处方,但大致方向和思路都是一样的,就不算错。齐白石画的庐山和张大千画的庐山,它都是庐山。有人多个黄芪,有人多个石斛,有人少一分柴胡,有人添加点泽泻,但是处方的攻击范围差不多,这怎么算错误?这是艺术。 这么说中医没有标准了?有,也没有。 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治不同的病人,这在中医学上叫辨证施治,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医生反对指南的原因。同样是拉肚子,你怎么可以搞个指南,让全国的中医都用这个处方呢? 但,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会说,千人千方,这不是乱套吗? 西医呀,类似拿着相机照相,无论谁来照,都差不多。中医呢,类似画画,不同的画家,画出来的千差万别。 这里的 道道很深,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文字能解释清楚。反正中医呢,不同的人,处方不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境界很高的中医大家,面对一个病人,虽然开出的处方都不一样,但是处方的指向都是一样的。就像都是到北京,有人坐飞机,有人坐高铁,有人坐汽车,有人可能走路。但都是朝向北京。 那么如何衡量对错了?不在于方子的区别,而在与你是否逐步往北京那个地方去。如果你往深圳的方向,那就错了。 所以,中医既千人千方,又殊途同归。 但关键是,中医太难,不同的中医,由于境界和水平不一样,有人坐飞机很快到达目的地,而有人步行,很久也到不了。而还有人呢,干脆走到承德去了,没有找到北京。 于是,医缘就产生了。有的中医,一两付中药就能把病治疗好,而有的中医呢,搞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把病搞定。 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情况,每个中医流派不一样,治疗思路也不同,有人善于温补,比如张景岳,有人善于清热泻火,比如叶天士。如果你的病是需要温补的,但是你找了一个善于清热去火的医生,虽然他也有可能会给你温补,但是补的火候和力度,远远不够生猛,那么你的病可能会拖延很久。 前些年,我们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是火神派,就是喜欢用附子、肉桂等药,名曰补命门或引火归元。如果你恰好是寒凉体质,遇到火神派,你的医缘就来了。但,如果你本身是火热体质,遇到火神派,岂不是火上浇油? 当然,对于修为很高的火神派医生,他们会辨证施治,不像我说的这么可怕。在这里,我为了让大家理解医缘,故意用这种反差很悬殊的病例。 中医的“医缘“是好还是不好呢? 爱中医者,当然说好。但是攻击中医者,往往说不好。我的观点是,医缘的存在,源于世界的本源。别说是中医了,我们哪个方面不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呢?佛教讲一个“缘“字,说性空缘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比如,有些人只要买有色金属股票就赚钱,不管什么时候买,一旦买煤炭股就容易亏钱。再比如,我本人只要买中国中车,都是赚钱的。还有一些朋友,他们专门喜欢买银行股,说只要买银行股,就赚钱,买其他股,就亏钱。这又怎么解释呢? “缘“这个东西存在万事万物,不仅中医。 中医的“缘“不仅表现在这个地方,还表现在一个人,能不能当中医,往往也是缘分使然。 我们中医的圣人张仲景,为什么当上中医?因为当时疫情流行,张仲景家族200多人,最后死得只剩下几十人,于是张仲景发奋学医,这才有来我们今天的医圣。 再比如,江苏南通,有一个著名的医生叫朱良春,前几年刚去世。朱良春小的时候得了一种疾病,好像是肺结核,当时被宣称治不好,医生都放弃了。但是朱良春自己到处找古书,自己从古书中找药方来治疗自己,最后奇迹地把自己治好了。从此,迷上中医,终成一代大医。可以说,如果没有小时候的那场大病,朱良春不可能成为中医。 生病就是朱良春从事中医事业的缘分。 历史上很多中医都是如此。当然,也有西医是因为生病从事西医的,但是中医更明显,更普遍。 中医更容易缘聚缘起。 说起中医的“缘“,不得不说,中医有几次差一点断根了,有几个人帮着中医续上缘。 前几篇文章,我们说到民国的时候,政府要废除中医,施今墨等名中医挽救中医的故事。后来中医得以续缘,多亏施今墨他们。后来国民党也意识到中医的价值,废除中医不了了之。其实,宋庆龄还经常找中医看病,当时一个著明的大中医张简斋,曾经给宋庆龄看胃病,一时传为佳话。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旧的很多东西也被当成糟粕扔掉。当时主管卫生部门的都是受过科学教育的西医,很多大医院根本看不到中医,中医走向没落。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中医续缘。 这个人是谁呢?邓铁涛! 故事要从徐向前元帅说起。徐帅于1985年来广州,有一天生病了,发烧不退。当时的西医几乎用尽了好药,就是不退烧。怎么办? 卫生部门的领导,医院院长,医生,压力都很大。老帅发烧不退,这可得了?当时,有个人给领导提建议,说广州有个叫邓铁涛的中医,看病水平不错,能不能找他来试试? 此话一出,招来所有的医学专家反对,院长也反对,卫生部门的领导也反对。这么多大教授、大专家,代表了广州最高医学水平的人都没有办法,找个小老头,土郎中?能行吗?要是出事了,谁能负责? 关于这个事情,我看过不少版本的介绍,网络上也有相关文章,我也看过广州中医药大学内部的中医的回忆文章,具体细节略有不同,但是接下来发生事情的真实性却千真万确。 当大家谁也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徐向前的夫人说了,就找邓铁涛试试吧。当时有几个西医还想反对,徐夫人说,你们不行,难道还不能让别人试试?一时,西医无语。 于是,邓铁涛来了。他给徐帅诊脉,看舌苔,问病情。很有把握地开处方。 具体开的什么处方呢?我看到的文献是不一样的。网上流传的文章是这么说的: 邓铁涛给徐帅驱风寒治疗腹泻,还给点温散药来解表。服药后第2天,热稍退,再改用清热法,结果1天烧就退了。 我还看到一个中医的文章,他说邓铁涛用的是小柴胡汤。具体是网上记者写得对,还是我看到的医案对,我无法考证。反正是,徐帅很快就退烧了。 徐帅和徐夫人很感谢邓铁涛,并对中医的神奇大家赞赏。 此时,邓铁涛当着徐帅的面,很激动地跟徐帅说:请徐帅救救中医,现在的中医后继乏人,因为国家都重视西医,老中医的很多医术,都没有继承人了。等到一批老中医去世后,中医就断根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挽救中医,发展中医。后来,邓铁涛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文件,交给徐帅,徐帅转呈给中央。中央很重视这件事,1986年,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发展。今天我们在各大三甲医院能够看到中医科,每个省都有中医药大学,是有邓老的功劳的。 邓老和徐帅,是给中医续缘的人。 刚才提到邓铁涛给徐帅用的方子是小柴胡汤,其实,这付中药,也是“医缘”很深的中药。 我曾经跟很多中医聊天,我问,全国所有的中医,一年之中开的最多的处方是哪付?得到的答案不一而足,但是如果给5个答案,前五名都有小柴胡汤。 据说,如果一个中医给人看病,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处方,那就用小柴胡吧,往往不会错到哪里去。 这并不是说小柴胡汤是万金油,而是说小柴胡功能强大。老百姓知道的中药中的万金油是六味地黄丸,其实它的作用未必那么大。小柴胡的作用,可以说连西医都承认。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反中医的西医给自己开药,他开的是小柴胡颗粒。我当即就问:你不是不信中医吗?为什么用中药? 你猜对方怎么说?他说:我们把这个当成西药来的,这个效果好,它不算中药。 他嘿嘿一下,我也嘿嘿。 广东省中医院有一个中医,他的爸爸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属于早期知识分子家庭,很讲科学,他爸爸让他学西医,在临床的过程中,他看到一个结石的病人,被一个中医用小柴胡给治好了,那种震惊让他难以言表 ,后来他决定放弃西医,从事中医。他说,至今,他最爱用的处方依然是小柴胡汤。 这个医生是因为小柴胡与中医结缘。而邓铁涛是因为小柴胡治好徐帅的病,给中医续缘,小柴胡可谓是一种“有缘分”的药,这也是中医的特殊“医缘”,或者叫“药缘”。 直到今日,我出差时,包里最常备的药就是小柴胡颗粒。 很多人相信中医也是因为小柴胡颗粒,很多重大疾病,能搞定的,也是小柴胡。 这段时间,我写中医的文章,很多人问我,你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又看股票,又学中医?其实,这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里的事。多年前我喜欢中医,一迷就是好几年,在那几年中,我几乎无书不读。后来因为太喜欢投资了,就放弃中医。现在,过去了很多年,中国发生了令人痛心的疫情,我又想起一些中医的事情。正好有大量的时间窝在家里,就写写我对医学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医的认识。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的很多中医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几乎全凭记忆来写,里面肯定有硬伤,请各位专业人员多包涵。 医缘这种事情,确实存在。这也告诉我们,如果你或者家人生病了,不要一条道跑到黑,也许另外一个跟你更有缘分的中医,正在等着你。

本文选自于“飞翔的小乌龟”文章中

全部讨论


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怎么用好身体、怎么修理身体,如果完全交给医生,你不觉得不负责任吗?懂得医学常识,加强医学修养,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医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