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宽基ETF,用数据看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近期在与客户沟通中,聊了指数基金的投资逻辑,在统计了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的时候,一些朋友惊掉下巴,原来两者差别居然这么大!

同样对标的是指数基金,但是指数ETF或者ETF联接基金对比指数增强基金差别却很大。

我在PPT中对比了中证500的主流ETF、ETF联接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统计,可以先感受下。

两个指数增强基金和指数ETF做对比,可以发现近三年的收益情况差别,确实是比较大的,西部利得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是87.18%,而南方中证500ETF的收益才14.86%

看回撤,原本以为在同类品种下,收益高,那么回撤就比较大,但是数据统计下来,中证500ETF的回撤居然还比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的回撤高一些,或者说是打了个平手。

再看下近三年的收益曲线,可以很明显的感受,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一直高于中证500ETF的收益曲线。

真的是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相同风险情况下,指数增强的收益是显著高于指数ETF的。

那么什么是指数增强?网上关于指数增强的定义有简单有复杂的,比较白话的理解,就是在跟踪指数的前提下,基金经理拿出一部分(10%左右)的仓位去做增强策略。

主要利用的策略有:

利用交易规则来获取超额收益,辅助增强。常见的措施包括打新策略、利用股指期货来代替成分股、通过现金管理的方式配置类固收资产等

择时增强。利用基本面、技术面等指标预判未来一段时间指数的走势,进而相机决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仓位。

主题及风格暴露获取超额收益。这种方法类似策略指数类基金中风格因子的作用。根据当下市场中强势股和弱势股的风格用量化模型确定该风格对应的风格因子。比如根据ROE或波动率等指标择优选股,调整个股在资产组合中的权重,以期获得超额收益。

个股权重优化增强。利用主观或量化的方式调整指数成分股的权重以获得超额收益。

量化指数增强策略。这是一种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兴策略,也是一些量化私募机构的常用策略。这种方法主要利用自身的各种技术优势来捕捉市场套利机会。

对于普通小散,我觉得只要这样理解即可:在一定时间区间里面,基金经理会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为指数增加基金赚取超过指数本身的收益。

市场上主流的增强基金有宽基指数型,如中证500中证1000,和一些行业指数增强基金。

但是行业指数增强基金的成立时间太短,而且相对收益不如一些行业主动基金,所以这里就不做推荐了,重点还是介绍下宽基指数增强基金。

宽基指数增强基金的指数标的有: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50指数。

统计了下近三年,这类基金的对比表格。

1、表格制于11月18日,一般我每个季度会更新一次,基本选择的指数增强基金都是通过我自己的模型筛选的,也是精挑细选的。

2、这里并没有列举各基金的管理费,可能会在年管理费上有一些差别,这点需要注意下。

3、其中标红部分算是比较优质的,可以看到主流的中证500沪深300指数中的盛丰衍是做得最好的。

但是,这里剧情需要反转下,指数增强基金真的时时都能获得超额么?

答案是否定的,指数增强基金如果选择错了,或者有些品种的指数增强就不一定会跑赢指数。这里我重新梳理了下各个一些优质指数增强基金和指数ETF做对比。

1、 主要思路:先筛选了一批优质的指数增强基金,再将其特征与主流的指数ETF和指数做对比,重点观察其近三年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

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中证500中证1000沪深300这三个主流的指数基金的增强型是优于指数ETF的。

3、上证50指数的增强基金也是强于指数ETF,但是对于创业板50指数,其增强基金却并没有跑赢创业板50ETF

总结下来,增强基金是可以强于指数ETF的,但是并不是都能够跑赢,而且对于不同的指数增强基金本身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力是强于指数ETF基金,结合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基本涵盖场内指数ETF和公募基金,但是这里并没有将私募基金拉入对比范畴。

主要宽基指数和指数增强基金投资全解析,值得收藏!

后期会详细再介绍私募基金的收益情况,从我的经验看,私募基金的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是比公募基金更高的,但是同样也面临这私募基金的其他风险。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基金 

$沪深300ETF(SH5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