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股票】无人便利店已“死”?烧光40亿后,他们彻底沦为牺牲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直到今天,终于再没有人说起无人便利店。

这意味着,是时候汲取这场40亿烧钱大战的教训了。

烧光40亿后,全部都在裸泳

2017年7月,淘宝首家无人便利店开业,从此掀起了无人零售的狂潮。包括京东、苏宁在内,数不清的实体零售商和互联网创业团队纷纷卷入这个风口。

玩家和资本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这个赛道。叫得上名的有缤果盒子、F5未来店、Take GO等等138家无人零售公司。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这个新风口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人民币投资,风头赛过共享单车。

然而风口来得快,去得更快。没有人预料到,当年秋风过后,只见一地鸡毛。

上海首批落地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早在2017年9月便因耐不住高温而关闭。进入2018年后,它又相继曝出裁员、高管离职以及业绩不达标等负面消息。

而另一家早在创立初期就被视为无人便利行业黑马的邻家便利,在2018年7月31日关闭了北京的160余家门店。公司宣布,由于月亏500万,持续亏损,缺乏造血能力,已基本破产。

曾经被资本看好的无人货架,众多品牌更是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2018年初,“GOGO小超”宣布停止运营,这是全国无人货架第一家倒闭的企业。

此后,猩便利裁去60%的BD人员;5月,七只考拉停止货架业务;同月,传果小美融资遭搁浅,工资发不出;6月,传哈米倒闭;10月,小闪科技申请破产清算……

至此,轰轰烈烈的无人零售模式基本宣布破产。

那么,杀死无人店的凶手究竟是谁?

盲目且失控的市场争夺

无人零售风口打开后,数不清的企业一哄而上,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等多种终端形态展开了激烈而无序的竞争。

为了抢滩市场,无人店大举跑马圈地,而圈地又需要资本支撑,烧钱与变现之间的界限变得无限模糊。

从5000人的社区,到2000人,最后到500人的小地方,无人店进驻的社区人数标准一降再降。无人货架更是发展到只要公司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进去铺货柜。

入局者们从一线城市打到二线城市,再打到三四线城市,就差农村没有去了。在盲目扩张中,他们犯了和共享单车一样的错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资本寒冬到来,无人零售随之迅速进入冰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