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瓦格纳两败俱伤,俄国未来在哪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周六发生的事情看似得到解决,很多朋友觉得失望。但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结局,因为这为俄国未来的演变争取了时间,出现一个更好的战后俄国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一点。这篇文章如果细写,是一个很长的篇幅,这里我还是用日记体的格式做最简要的描述。

瓦格纳这次的兵变,来自于俄军内部的资源和权力斗争,主要原因是战场情况不利。俄军国防部希望统一前线指挥权,同时挤压瓦格纳的资源,从而引发的军队内讧现象;无需做过多政治解读;瓦格纳起事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利益,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事件戏剧性的结束,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出精心策划的政变,而只是普里戈金被逼到绝境后的必然反应。同时,普里戈金缺乏政治实力和雄心,也无法在事情动态变化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在得到自己要求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保证后,瞬间撤军;

兵变真正凸显的是普京在国内的支持率已经岌岌可危。从我们综合各种报道的信息来源看,瓦格纳顺利进军莫斯科,的确是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这固然是俄军主力在乌克兰,但是同时也表明了俄国国内不满普京发动战争的力量相当广泛的存在,比如斯托科夫的居民欢迎瓦格纳的部队;

这个事实,提醒我们,不要相信没有自由表达国家的选举结果;

这个突发事件也让乌克兰、西方国家没法及时反应。这再次说明了这个事件是一个孤立的,冲动型的突发事件,乌克兰等没有把握住机会是正常的;同时,俄国国内的反战力量也没有充分集结,也是因为事件太突然,时间太短;

但是并不能因此否认事件的巨大启示意义:那就是将普京政府的无能、内部不团结、缺乏领袖的个人担当、国内平静表面下的暗潮涌动、未来政局发展的巨大不确定性全部凸显了出来,这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俄国的未来只有两个大的方向:重新融入欧洲和世界,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的政治文明;民族主义继续高涨,比普京更加强硬的领袖上台。这两种都有可能;

俄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的参与程度。俄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过两次重大挫折,一是1917年,一是1991年。西方政客出于短视,没有充分重视俄国自身的历史、民族和宗教传统,未能深度介入俄国的历史变革。在改革阵痛期,俄国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容易获得中下阶层民众的支持,在低质量的民主选举中,保守的善于操控民意的政治领袖往往容易脱颖而出;

俄国爆发大规模内战和严重分裂的风险并不大。类似于南斯拉夫解体时的战争看起来是最有可能,战争会非常残暴,但是会限于非常有限的几个区域,加上俄国的邻国,尤其是中国,对俄国都没有真正的领土野心,所以,俄国发生进一步大规模分裂的可能性很低,只有几个热点的传统地区,有部分分裂的风险;

西方世界迄今还是没有找到有效与俄国打交道的方式,主要是忌讳俄国的核能力。实际上,通过这次战争,西方国家和我国应该充分意识到,俄国内部的虚弱和混乱已经到了相当程度,而启动核能力是一个需要非常有组织高效率的系统工程,俄国的核能力其实根本不如外部世界想象的那么强大;

战后国家的政治改造,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这里没有简单的规则。但从根本上,需要西方国家放弃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真正能找到当地社会的自身力量,然后有意识的去引导这个力量。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甚至是不可能命题。但稍微可以欣慰的是,乌克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提供非常现实的帮助,这次并不是美国或者欧洲在单独面对俄国,而是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协助,我们有望看到一个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