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系列】新型储能项目加快落地,部分地区实现五倍增长,新型储能赛道再梳理(附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5

前言:有媒体报道,今年部分地区的新型储能项目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未来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有乡亲希望我能梳理下新型储能赛道,安排!

特别说明:

有看官对我各种系列觉得好奇,想问问我是如何分类的。这里统一回复下:

对于任何的题材实际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成长、爆发和衰退。我不同的系列实际对应的就是不同的阶段。

萌芽阶段:依赖于专业深度和人脉广度,可以通过我的置顶文章找到路径。
成长阶段:依赖于资金厚度和政策力度,也就是「前瞻系列」的由来。
爆发阶段:依赖于市场氛围和专业深度,这就是「风口系列」的由来。
衰退阶段:潮起就有潮落,这阶段或许还比较火,我会尽我所能给大家做「吹哨人」。

同时,为了方便诸位对于热门题材的评估跟踪,我这里借鉴这几年私募界比较流行的题材活跃度指数进行了综合评级,具体见文末相关个股部分的介绍。

本篇目录
1.来龙去脉
2.市场背景
3. 压缩空气储能
4. 重力储能
5. 飞轮储能
6. 全钒液流电池
7. 铁铬液流电池
8. 氢储能
9. 熔盐储热
10.市场空间
11.相关上市公司
12.独家核心提示

一,来龙去脉
据媒体报道,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在各地进行应用。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华西证券认为,随着储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商业模式的完善,在新能源项目上量和储能电芯成本等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据CNESA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将超35GW。未来随着储能产品技术及性能提升,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相关产业链企业或将受益。

二,市场背景

1.新型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首先是发电侧,新能源弃电率和发电不稳定性、间歇性导致电力系统中储能、消纳的负担增加,对配置灵活,响应迅速的新型储能需求增加;同时随着发电侧配储改革持续推动,配储空间仍有提升空间。

从电网侧分析,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将导致电网输配容量、电频波动控制方面要求增加,更加需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通过新型储能的调峰调频功能维持电网稳定运行。

对于用户侧,新型储能建立需求响应机制,通过峰谷价差切入,进行削峰填谷;提供复合式能源服务,作为备用电源或对分布式能源增加就地消纳,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需求。

2.“十四五”规划有序落地,新型储能盈利逐步明确

十五省/自治区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配储比例。截止到2022年10月,已经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 “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的发展规划,新型储能累计总装机规划超50GW,配储比例要求普遍在5%- 20%、2h。

3.大型储能建设加速推进。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2022年5月发布,其中包含了大型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包含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同时国内大型储能电站建设提速,储能规模提升至百兆瓦时级至吉瓦时级。根据能源电力说,截止到2022年10月,广西、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市陆续发布了2022年新型储能示范清单,其中超过100MWh的大型储能项目93个,占比78.2%,储能电站大型化趋势明显。

三,压缩空气储能

定义: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以高压空气压力能作为能量储存形式,并在需要时通过高压空气膨胀做功来发电的系统。

优势:压缩空气储能是储能量级可与抽水蓄能相媲美的大规模储能,功率达到百兆瓦级,且建设周期只需要12-18个月,具有能量密度高、日常运营成本低、自放电率低等优势,技术正越来越受到青睐。

劣势:压缩空气储能局限性主要是受地理条件影响,需要天然储存空气的地下结构,同时能量转化效率较低。压缩空气储能通过三种技术实现进步: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三者分别解决需要化石燃料补燃、储气洞穴依赖以及效率问题。

现状:我国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经进入百兆瓦级时代。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投运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共7个,共计182.5MW;在建/筹建项目共19个,装机量共计6.3GW。

产业链:压缩空气储能上游主要是空气压缩机和透平机等设备;中游负责储能系统的公司主要提供系统集成服务;下游发电侧主要是和储能电站业主合作;电网侧压缩空气储能主要应用方向是大规模储能调频,降低电网负荷,同时可以实现黑启动和孤网运行。用户侧主要用于企业自备电厂。

四,重力储能

定义:重力储能通过电力将重物提升至高处,以增加其重力势能完成储能过程,通过重物下落过程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优势:重力储能项目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的优点。重力储能采用机械能相互电能转化,不会发生爆炸,安全性较强;同时不造成地质生态破坏,环保效益较好;重力储能建设周期通常只需要6个月左右,寿命可达30-35年,转化效率约85%,因此从全生命周期角度重力储能度电成本较低,约为0.5元/kWh,具备良好经济性。重力储能在西部能源消纳方面大有可为。

劣势:重力储能也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国内在建的首个重力储能项目为中国天楹于2022年一季度在江苏如东建设的100MWh项目,相较抽蓄规模较小;同时重力储能响应速度达到秒级,但略低于电化学响应速度。

现状:全球纷纷布局重力储能,市场空间广阔。除中国天楹合作的EV公司外,美国Gravity Power公司、英国Gravitricity公司也在重力储能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韩国锌业公司5000万美元注资EV、EV成功登陆纽交所、欧洲银行明确资金支持英国Gravitricity,今年国家电网正式入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重力储能投资,重力储能技术有望加速进步,市场空间有望提升。

产业链:重力储能上游重力块主要原材料为固态废料;重力塔原材料为水泥和钢铁;中游土建承包主要由中电建等基建集团负责建设,储能技术公司负责提供设计思路、技术支持和核心储能模块建设;下游层面主要是和发电侧的电力公司合作,主要形式是EPC。

五,飞轮储能

定义:飞轮储能即用电能将一个放在真空外壳内的转子加速,从而将电能以动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利用大转轮所储存的惯性能量储存电能。

优势:飞轮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不受充放电次数的限制、绿色无污染等特点。

劣势:飞轮储能缺点是成本较高,能量密度低,储能容量少,安全性有待改进。

现状:飞轮储能主要应用领域是调频,飞轮储能未来市场广阔。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飞轮储能在调频方面装机容量占比达84%,远超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飞轮储能项目已在全国多地展开试点。

产业链:飞轮储能上游主要是系统内主要部件,包括飞轮、磁悬浮轴承和转子;中游系统集成也主要由重要设备商完成;下游主要发电侧主要用于小规模调频、备用电源UPS,电网侧主要是参与源网荷储多能互补项目以提升电网效率;用户侧主要用于备用电源或企业园区电力保障。

六,全钒液流电池

定义:全钒液流电池是将具有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充放电。

优势: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安全环保、寿命长、长时储能的特点。

劣势:全钒液流电池成本较高,技术有待改进。与之对比锂电池的投资成本约为全钒液流电池投资成本的53%。

现状: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成本较高,但中国是世界钒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材料方面不受限,未来市场空间广阔。长时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方向,2022年9月以来,国内数个GWh级大型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启动。

产业链:全钒液流电池上游主要是电解液和质子交换膜,其中电解液中五氧化二钒主要企业来自鞍钢集团旗下攀钢钒钛,稀硫酸水溶液来自硫酸制造企业,质子交换膜主要由东岳集团科恒股份提供;中游储能系统技术方面国际领先企业为住友电工和UET;下游发电侧客户主要为电力公司,其中国家电投全钒液流电池项目较多,同时与中游有一定重合度、。

七,铁铬液流电池

定义:铁铬液流电池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利用溶解在盐酸溶液中的铁、铬离子价态差异进行充放电。

优势:铁铬液流电池被誉为最安全、储能寿命最长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铁铬液流电池较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更低。

劣势:铁铬液流电池缺点是效率低、稳定性差、电解液会产生交叉污染。

现状:铁铬液流电池关注度日益增加,技术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铁铬液流电池商业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2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铁铬液流项目7个,累计储能装机容量17.5MW,预计后续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产业链:铁铬液流电池上游主要是电解液的核心材料三氯化铬;中游目前项目均由国家电投承包建设;下游发电侧由国家电投、中国华电、华润电力负责运行,产业链重叠度较高,铁铬液流电池目前还处于示范阶段,产业链各层面国家电投均有参与。

八,氢储能

定义:氢储能技术是利用了电-氢-电的互变性。其基本原理就是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利用富余的电力大规模制氢,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在电力输出不足时利用氢气通过燃料电池或其它方式转换为电能。

优势:氢储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存储技术,是化学储能的延伸,氢储能的功率、能量可独立优化,储电和发电过程无须分时操作,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储能技术。

劣势:氢储能缺点主要是效率较低、储氢技术难、安全性较低。

现状:氢能储运在产业链中成本较高,高效率和低成本是氢能储运发展趋势。国内氢储能技术目前还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产业链:氢储能上游主要是氢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中游建设承包方面主要有国家电网、中国能建负责,制氢储氢方面国家电网也负责氢储能电站的运行;下游发电侧包括国家电网、东方电气南都电源等企业,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发电;电网侧氢储能作为清洁绿色的能源可以进行氢、热、电联供,实现偏远地区可靠供能。氢储能整体产业链重叠度较高,下游用户侧主要是参与微电网调节功能。

九,熔盐储热

定义:熔盐储热蓄热时采用智能互补系统将风电、光伏、夜间低谷电作为熔盐电加热器的电源,通过熔盐电加热器加热熔盐,储存热量;放热时在换热系统中高温熔盐与水进行换热,释放热量。

优势:熔盐储热技术具有规模大、时间长、安全环保等优点。

劣势:熔盐储热目前度电成本较高,能量利用率较低。

现状:熔盐储热目前主要应用在光电发热,在清洁供热、火电灵活性改造上有很大发展空间。近年来,高温熔盐蓄热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进入示范和推广阶段,目前规划、签约、开工、在建的光热项目,截至2022年10月,总计有配套风光4.5GW光热储能项目。

产业链:熔盐储热上游主要是聚光设备、吸热材料、储热材料等;中游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上主要是国内企业参与;下游发电供热侧既可以和电力公司合作进行发电,也可以直接和热力公司合作进行供热;电网侧熔盐储能由于规模较大可以进行储存弃风/光电力和低谷电力,进行新能源消纳,提高电厂的灵活性。用户侧可以直接参与清洁供热和工业供汽。

十,市场空间

发改委预计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超30GW。《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到2025年新型储能市场装机规模超30GW,同时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2021年10月表示,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

十一,相关上市公司

为方便大家对我每天整理的题材、概念涉及的个股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即日起,我按照发布时间将每天涉及的板块个股做合集清单,方便大家翻阅,见下图

特别说明:以下仅为部分个股,个股业务匹配度有差异,故表现有强弱、先后区分,故需进一步阅读对应的第三方独立「个股报告」进行筛选,但因版权方要求,「个股报告」仅在「内部报告」栏目提供。

PS:关于图片显示不完整
1)个股大家可以自己收集,关键还是看逻辑,我也只是收集整理,并不涉及判断好坏
2)图片较大,全部上传,清晰度不够
3)「高匹配度个股核心内容解读」涉及商业利益,不适合在公众平台发布

十二,独家核心提示
「前瞻系列」,自然是有些超前的,超前并不等于没有表现,但至少说明目前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挖掘,而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个股行情带动板块行情,所以在个股的把握上更为重要,这时候特别要关注「公司业务匹配度」的情况,也就是「高匹配度个股核心内容解读」中的内容,只有关联度高才能有持续表现。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QQ群,也没有微信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所有信息只为自己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

老概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各位乡亲看完之后点个赞,关注下,如果能留个言表个态更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有说得不理想的地方,还求大家轻拍。
$南网储能(SH600995)$ $西子洁能(SZ002534)$

全部讨论

05-10 00:2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