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系列】智改数转网联成为设备更新重要目标,核心赛道智能制造装备有望率先收益,产业链初探(附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前言: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有乡亲希望我能梳理下相关赛道,安排!

特别说明:

有看官对我各种系列觉得好奇,想问问我是如何分类的。这里统一回复下:

对于任何的题材实际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成长、爆发和衰退。我不同的系列实际对应的就是不同的阶段。
萌芽阶段:依赖于专业深度和人脉广度,可以通过我的置顶文章找到路径。
成长阶段:依赖于资金厚度和政策力度,也就是「前瞻系列」的由来。
爆发阶段:依赖于市场氛围和专业深度,这就是「风口系列」的由来。
衰退阶段:潮起就有潮落,这阶段或许还比较火,我会尽我所能给大家做「吹哨人」。

同时,为了方便诸位对于热门题材的评估跟踪,我这里借鉴这几年私募界比较流行的题材活跃度指数进行了综合评级,具体见文末相关个股部分的介绍。

本篇目录
1.来来龙去脉
2.认识智能制造设备
3.产业链
4.行业前景
5.相关上市公司
6.独家核心提示

一,来龙去脉
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智改、数转、网联被认为是释放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就是加快智能制造化改造、软件集成化应用;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让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换脑”;积极抢占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三条赛道,本篇聚焦智能制造赛道。

智能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石:

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智能制造装备平均占智能制造产值的 70%以上,是智能制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功能角度来看,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作为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载体。

从设备、软件、技术三个角度来看:
1)设备端:工业机器人是智能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汽车、3C 电子、金属制品、塑料及化工产品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性能不断提升,以及各种应用场景的不断明晰,是智能制造核心载体。

2)软件端: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脑,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使能技术,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PHM)是工业软件的一个领域,该行业渗透率低、市场应用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技术端:区别于传统 CNC 减材制造,3D 打印展现出定制化、轻量化、一体化等优势,且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探索和新技术的不断突破,3D 打印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充,将成为未来生产制造的重要生产技术。

二,认识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主要在设计、加工、管理和服务方面区别于传统制造。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设计更突出客户需求导向,实现需求与设计的实时动态交互,缩短设计周期。 2、加工过程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组织方式更个性化,检测过程在线化、实时化,人机交互网络化,加工成型方式多样化。3、制造管理更依赖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上下游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数据交互和管理沟通。4、智能制造的产品服务全程闭环管理,提高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据中国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反馈,智能制造可帮助企业提升 45%生产效率,同时还带来产品不良率与研制周期的降低(分别降低 35%)。

三,产业链

产业链涉及生产制造各环节,应用广泛。从产业链层级来看,智能制造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就智能制造产业链的上下游而言,中国智能制造的上游包括制造业的零部件和感知层相关产品。中游则涵盖了网络层的相关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和执行层的机器人、智能机床、3D 打印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下游则是应用层,主要是通过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后形成的智能工厂,在汽车、3C、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上游:制造业发展基石,逐渐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1)轴承:制造业“关节”,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轴承为装备制造领域关键基础件,市场空间巨大,下游应用广泛。轴承是机械传动轴的支承,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基础件,是主机性能、功能与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工业领域重大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力和运动,减少摩擦损失。根据共研网数据,2021 年轴承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至 2278 亿元。轴承下游应用广泛,在航空航天、轨交、高端机床、工程机械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为主轴、滚珠丝杠、RV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产品关键基础件。

2)传感器:制造业“皮肤”,差距依旧明显

传感器市场空间巨大,市场增速相对稳定。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在智能传感器领域,中国在部分核心技术上与国际仍存差异,整体处于快速迭代创新阶段。在自动驾驶等领域高景气的带动下,中国涌现出多个专业智能传感器初创企业,带动智能传感器技术升级创新。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中国企业在智能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3)伺服系统:制造业“神经”,国产化方兴未艾

伺服系统是指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我国的伺服系统产业起步较晚,2019-2022 年,国内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由 96 亿元增长至 170 亿元,CAGR 高达 20.98%,其中,2020 年增长较快,同比增长 33.33%。国产新兴伺服厂商不断涌现。从伺服销售额角度,汇川已远超西门子松下、安川等老牌外资企业。

2.中游:行业稳固提升,自主可控加速行业国产替代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市场空间稳健提升。根据中商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超过 1.51 万亿元,2020 年市场规模突破 2 万亿元。未来,在“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以及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

1)数控机床:工业制造“母机”,国产中高端产品扬帆起航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备程序与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其可通过信息载体输入与发出各类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机床的动作并自动对零件进行加工。根据中商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达 3270亿元。2021 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达 2687 亿元。另一方面,下游数控机床应用领域方面,汽车使用占比较高,占比 40%,航天航空、模具和工程机械行业占比分别为 17%、13%、10%。数控化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国产替代稳步进行。虽然中国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但相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潜力。

2)工业机器人:机器替人趋势明显,下游市场不断开拓

市场需求持续放量,智能改造加速进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加,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现逆势上扬,2022 年达近五年来最高值。由于近年来国产机器人龙头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同时受益于供应链优势,国产设备性价比逐渐显现,以埃斯顿为首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加速扩张,由 2019 年的 3.47%增长到 8.56%。

3)3D 打印:蓄势待发,多方参与,产业化元年

3D 打印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运用粉末状金属、塑料、陶瓷、树脂等可粘合原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相比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3D 打印具备定制化、低损耗、精密制造等优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在 2023 年将达到 410 亿元,2021-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37.61%。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我国 3D 打印设备、3D 打印服务、3D 打印材料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 49.5%、26.5%和 24.0%。

核心应用领域为航空航天、汽车,逐渐向其他行业扩散。从 3D 打印下游应用市场占比来看,占比最多的三个领域是工业器械、航空航天和汽车,占比分别为 20%、 19.0%和 13.0%,当前国内 3D 打印设备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具备国产替代前置条件。随着国内 3D 打印企业技术的不断积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在大尺寸成型等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反超。华曙高科深耕工业 3D 打印领域多年,是国内极少数加载全部自主开发增材制造工业软件、控制系统,并实现 SLM 设备和 SLS 设备产业化量产销售的企业。

4)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大脑”,行业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工业软件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常用于能源、采矿、原材料、制造业等行业,是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工业软件国内外总体差距明显。我国工业软件相较发达工业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在多个领域信息化程度低,国产化程度低,技术与国外厂商存在差距,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低。目前,管理经营类的工业软件 7 成实现国产化,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较低,仅为 5%,尚有 95%的国产替代空间。

PHM 行业渗透率低,第三方运维厂商具备先发优势。随着近年来智能制造的推进,我国企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有所提升,但智能运维方面的渗透率仍较低。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据,截至 2020 年底,中国企业设备数字化率达到 50%,但实施设备预测性维护的比例仅为 14%。另一方面,第三方运维厂商竞争格局较好,行业护城河显著。

3.下游:汽车、电子为主要应用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

汽车、电子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更高。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中,3C 电子与汽车等下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消费者反馈及时,企业更注重分析消费者需求并升级产品,导致产品迭代短,对生产效率求高。这种要求促进了制造技术进步,提高了智能制在行中的应用率。相反,金属冶炼等上游行业的工艺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导致智能制造的渗透率在初期低于 3C 电子与汽车行业。总体而言,中国智能制造的渗透水平较低,但存在提升空间。

汽车与 3C 电子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量较高,渗透率也领先其他行业。金属冶炼与材料制造行业的用工需求较大,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并存在较高事故风险。而工业机器人工作环境要求低,可在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持续作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可降低工作过程中的事故率。随着智能制造技术提升,智能制造设备成本下降后,机器人将在该领域大范围推广,智能制造在重工业中的应用市场将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四,行业前景

1.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为智能制造保驾护航

1)“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为我国智能制造升级指明方向。

2)高新技术的成熟推动智能制造优化。

3)制造业高成本现象逐渐明显。

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工资逐年增长,人工成本优势减弱。为重塑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需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智能赋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全球主要国家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主要抓手。

2.设备端与软件端共振,智能制造成熟度和市场规模稳固提升

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稳步提升,加速工业软件赋能,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能在不同行业进行针对性的效率提升。中国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预计 2025 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5.3 万亿元。

五,相关上市公司

为方便大家对我每天整理的题材、概念涉及的个股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即日起,我按照发布时间将每天涉及的板块个股做合集清单,方便大家翻阅,见下图

特别说明:以下仅为部分个股,个股业务匹配度有差异,故表现有强弱、先后区分,故需进一步阅读对应的第三方独立「个股报告」进行筛选,但因版权方要求,「个股报告」仅在「内部报告」栏目提供。

PS:关于图片显示不完整
1)个股大家可以自己收集,关键还是看逻辑,我也只是收集整理,并不涉及判断好坏
2)图片较大,全部上传,清晰度不够
3)「高匹配度个股核心内容解读」涉及商业利益,不适合在公众平台发布

六,独家核心提示
「前瞻系列」,自然是有些超前的,超前并不等于没有表现,但至少说明目前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挖掘,而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个股行情带动板块行情,所以在个股的把握上更为重要,这时候特别要关注「公司业务匹配度」的情况,也就是「高匹配度个股核心内容解读」中的内容,只有关联度高才能有持续表现。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也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QQ群,也没有微信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所有信息只为自己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买者自负,卖者也自负。

老概不求名不求利,但求各位乡亲看完之后点个赞,关注下,如果能留个言表个态更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有说得不理想的地方,还求大家轻拍。
$埃斯顿(SZ002747)$ $容知日新(SH688768)$ $华曙高科(SH688433)$

全部讨论

05-04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