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30年,我们在路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190回复:311喜欢:335

 #激昂三十年未来看东方#  

1990年的时候,我舅舅从台北来西安看我们,我们家族分叉了40年后重新相聚,但两岸的生活水平确相差巨大,当时台湾人均GDP已经8000美元,而中国大陆只有300多美元,台湾差不多人均是我们的30倍,我舅舅说台北做公务员差不多是每月3万台币,也就是每月1万人民币(当时人民币和台币的比值差不多是1:3),差不多一个月收入买三个大彩电,半年收入就可以买一辆小汽车,而当时的中国,我们家属院的正式职工要买彩电起码要半年收入,至于小汽车,那是大老板才有资格拥有的,普通人一辈子的收入加起来也买不起一辆小汽车。当时我零花钱买不起股票,于是就几十元零花钱去投机邮票和纪念币。

1995年我考上大学,父亲奖励了1000元,后来靠奖学金攒了2000元入市,这个时候大家的工资已经高了起来,买家电已经不是很吃力,听说有师兄去了华为,每月三千的收入,让人非常羡慕。

1998年我父亲去了一趟巴西,回来后赞誉有加, 里约热内卢的海滩都是酒店和度假的人群,当地人都自称巴西这片土地是上帝眷顾之地,当时巴西人均GDP5000美元左右,而全球人均GDP也是这个数字,而中国的人均GDP只有700美元,当时很多中国人想移民巴西,甚至有人组织偷渡,那个时候我们出去旅游,都是熬夜坐普通硬座,而酒店也非常简陋,一般都住没有卫生间的三人间或者四人间,洗澡就去公共浴室,住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那太奢侈了。

2002年研究生毕业,此时外企还是最受同学们青睐的,朗讯,Intel甚至上海贝尔的offer都比华为的offer受青睐,而腾讯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过此时我们作为最热门的通信行业研究生已经能拿到10万年薪,当时我们班的班长选择去南非做生意,这一年中国人均GDP1200美元,而南非是2400美元,中国人均GDP只有南非的一半。上研究生期间第一次坐了飞机,感觉真好。

2005年初,买房后攒了20万入市,这一年是A股极熊之年,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A股跌破1000点。8月修了婚假去新疆玩,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可以住的起四星级酒店,偶尔也可以住一两晚五星级酒店,这次出游虽然只有18天,但是花费了A股账户市值的十分之一。在新疆喀纳斯一程包车遇上一对夫妻,小夫妻上海人,技术移民加拿大,聊到加拿大的收入,他们告诉我做IT一年能赚7万加币,差不多50万人民币,这个数字差不多是我们国内同行的5倍,当时真是羡慕的不行,也曾想过会不会有一天我也移民发达国家赚大钱呢?那年加拿大人均GDP3.84万美元,中国是1750美元,加拿大是中国的22倍,当时好多人都想着技术移民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包括我的两个好朋友,一个好友拿到加拿大的移民纸但没去,另一个好友则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因为那边的生活质量比国内好太多了,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2006年和2007年封闭式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有些人从2005年底部到2007年顶部甚至获得10倍的收益率,我水平一般,这轮大牛市赚了不到5倍,但是比较幸运的是2008年我亏得很少,2009年虽然我又跑输指数,但是这几年也积累了不少资本。2009年我们从股票账户取出十分之一的钱,终于买了第一辆车。

2010年到2013年投资做非常的普通,这四年总计赚了30%,同期中国人均GDP涨了50%, 而工资涨幅是100%,如果以美元计价,则中国人均GDP从2010年的3566美元飞跃到2014年的7485美元,2013年底辞职做职业投资,离职前已经30万年薪,因为人民币升值,如果折算成加拿大元差不多6万加币,居然已经快赶上8年前加拿大的IT工程师收入。

2014和2015,分级基金和可转债让我们玩低风险套利的人赚的盆满钵满,我两年3倍多的收益率居然被高手鄙视,有一个当年玩分级的高手对我说,我们当时最厉害的赚了10倍,你玩分级的收益率在我们小团队里面就是垫底的。

2015年老婆辞职后我们中国自驾83天,基本一路都是住好酒店,但不过花费账户资金的百分之一。

2016年成立私募,真不敢想象我这样的普通人居然也成为了基金经理。2017年第一次坐飞机和高铁的商务座,后来又去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看到很多美丽的景色,但是很多方面中国也已经赶上他们,而不是遥不可及。

2020年,南非和巴西人均GDP也许不到中国的60%,再也没有人要偷渡去巴西,而我去南非做生意的研究生班班长也回到了上海。台湾人均GDP虽然比中国大陆多1倍,但是中国发达地区的生活质量已经赶上台湾省,而我舅舅则想着回国养老。加拿大和澳洲的人均GDP还比中国高3倍到4倍,澳洲好友则打算读博士并回中国的大学联合做课题,他想再找回一些和中国的联系。

我们前面还有很多身影,但我们在不断超越。

全部讨论

2020-12-27 19:20

感谢总设计师,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2020-12-27 19:10

时代飞速的列车,所以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

大为老师的经历是中国普通人这几十年变化的缩影。

2020-12-28 01:35

他,拨乱反正,结束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时代,擦拭掉了一个伟大政党被蒙蔽的历史尘埃,拨云开雾,带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心无旁骛韬光养晦专心发展经济,解决了10亿饥肠辘辘国民温饱问题,开创了苦难中国的复兴崛起之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佛的话,他就是一尊大佛,作为一个伴随着这个时代走过来的中国人,比起自己的父辈感到自己幸运幸福的同时,心中一直在追思和怀念这位老人——邓公。

2020-12-27 19:24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2020-12-27 19:38

总设计师真是历史级的伟人,下次去深圳必须去莲花山公园献一束花。

2020-12-27 19:25

站在伟大的时代浪潮面前,每一个国人都是受益者。

2020-12-27 20:21

高端人士就是厉害,想当年04年我刚毕业月薪600,攒了3000元入市,后来追加到6000千,赶上07年大牛市,一路懵懂,挣了5,6倍,后来股灾,基本又回去了,好在父母给了点结婚的钱,大概5,6万,找了个糊口的活,都不能称之为工作,只是个活,一路一两千工资,到现在不过3500百工作,但是仍然不失对股票的热爱,后来买房拿了一半的资金,到现在也积累了100多万,这算是一个底层人和大卫高端对比,同样对股市未来充满了期待!继续为生活而努力!

2020-12-27 20:58

我对大卫的很多观点是不认可的,以后也不一定认可,但是大卫的这篇文章说出来很多人的心声。一个人的舞台,都是在国运的基础上,祖国好大家才能真的好。

2020-12-27 22:22

大卫兄的生活翻天覆地,但是别忘了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千元。大国m2高企,房价作为了货币蓄水池,真实人均收入和名义GDP相比差距巨大。进步是很大,隐忧和虚假也很多,而且这种地产蓄水货币的繁荣能否持续多久始终存在隐忧。一边是地产,一边是互联网,如果互联网经济被管控打压,几乎可以肯定未来不会比今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