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多的厂牌裁员,新音乐人会被抛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开年以来,笼罩在行业上空的阴霾有一个关键词叫“裁员”。

即便是全球最赚钱的唱片公司环球音乐和华纳音乐,都选择了裁员以节省公司的开支。

根据UMG公司1月份的一份声明,大约2025年后,UMG预计将裁员数百人,以“提高业务其他领域的效率,使我们能够保持灵活性,对充满活力的市场做出反应”。

在过去12个月内,华纳音乐集团已经分两轮裁员了800多人。周一,华纳音乐旗下的大西洋唱片公司宣布进一步裁减约20多名员工,主要是广播和视频部门的员工。据Billboard报道,消息人士透露,虽然没有正式对外披露的消息,但索尼音乐预计也将裁员。

对于音乐公司来说,更少员工,意味着剩下的人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岗位,要么员工做得更多,要么服务得更少。因此,这一行业现象引发了一个问题:未来,新兴艺术家会被厂牌抛弃吗?如果不是一个已经有流量的艺人,新人似乎只能“自求好运”。

一位在Spotify的业务负责人Mike Biggane表示,艺术家们“会感到不安”,他曾在UMG担任音乐战略和策略的全球执行副总裁,直到去年才加入平台。“艺术家们签约并将与之战斗的团队都将消失,这将影响到经理和剩下的厂牌员工,他们的力量已经分散得太少了。”

一些大型唱片公司的高管认为,他们公司正在进行的人事变动将使他们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资源,而不是更少。

例如,华纳音乐首席执行官Robert Kyncl告诉员工,最近的削减节省的成本将腾出资金用于“增加对艺术家和词曲作者的资助”,而大西洋音乐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ulie Greenwald表示,该公司将“在社交媒体[和]内容创作方面引入新的和额外的技能”,以“帮助艺术家讲述他们的故事”。环球音乐首席执行官Grainge在2月28日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我们的长期增长战略,包括组织的重新设计,代表了艺术家支持的一种新模式。”

在Billboard的采访中,许多艺人认为,大型唱片公司的员工已经捉襟见肘,裁员只会加剧艺术家们得不到充分服务的感觉。娱乐律师托德·鲁宾斯坦(Todd Rubenstein)表示:“我的太多客户抱怨唱片公司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即使他们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它仍然没有得到服务。”

回顾过去,20多年来,各大唱片公司一直在进行内部整合。

2004年,大西洋唱片公司和Elektra唱片公司合并,作为华纳音乐集团重组的一部分,其中包括1000人的裁员。据《华盛顿邮报》当时报道,“华纳开始从合并后的大西洋Elektra厂牌名单中削减亏损及演出频次不足的艺术家,并准备放弃该厂牌170场演出中的一半。”

同年晚些时候,BMG和索尼音乐合并。Billboard写道:“在每个市场,都必须对高管阵容、整体人员配置和艺人名单做出艰难的决定。”

虽然过去裁员后通常会进行人员调整,但在评估最新一轮裁员时,历史只能作为有限的指导。(回顾:独立音乐生态的脆弱性:从Bandcamp两度被卖,经历大裁员谈起)

“今天的环境似乎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该行业首次经历严重收缩)或21世纪初大不相同,”前Billboard主编、后来担任UMG国际传播副总裁的亚当·怀特说。“在前两个时期,行业销售额都大幅下滑,员工普遍裁员。这难道不是与当前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吗?诚然,收入没有以以前的两位数增长,但仍在增长?”

的确,与历史相比,那是音乐产业艰难的时期。但现在,即便收入的增速没有那么快乐,但依然还在增长,且没有出现大滑坡的迹象的情况下,音乐公司却集体性的选择了“降本增效”。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年同时也是AI大爆发的时期,AIGC工具替代了诸多白领在办公室完成的工作量,这给音乐内容行业带来了普遍的生存危机感,不知道好日子哪一天就到头了。

另一方面,与过去相比,唱片公司已经更愿意削减他们的艺人签约数,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TikTok推红了一批网生代音乐人之后,三大和各大厂牌有一段时间一直处于争抢签约的阶段,这种“过度签约”只是为了抢占市场,为了维持厂牌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为了把艺术家服务做得更好。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艺人还需要签厂牌吗?厂牌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对于任何一个小有名气的音乐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粉丝和流量,当音乐人没有热门作品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什么所谓的事业基本盘。

曾经,唱片公司是音乐人的命脉,他们扮演者把关人的角色,具备把任何有潜质的新人推向市场的能力。但现在,大厂牌自己都搞不清楚各大平台的运行规则是什么,媒介环境的碎片化让把关人的角色逐渐萎缩,显得“可有可无”。

在歌曲的创作、发行和营销门槛都日益降低的背景下,如果一个懂互联网的音乐人善于抓住各大平台的机会,就能在独立市场上脱颖而出,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被“专业人士”淘汰,现在也没那么重要的原因。

音乐行业最有趣的是,它不是一个死板的行业,更考验创意、个人热情和想象力,对于每一位新兴音乐人来说,摆脱固有的思维,为自己而工作已经是常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