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音娱投融资复盘:虚拟技术、线上红利与内容为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2018年创投行业投融资大潮逐渐褪去后,全球音乐娱乐行业的投融资环境也遭遇重创,交易数量断崖式下滑。

2020年,这一特殊的年份也让演出行业的大年化为泡影,众多现场演出公司现金流中断,业务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甚至很多中小型企业未能熬过疫情就此消失。

当我们在整体回顾这一年全球音乐娱乐行业的投融资动态时发现,虽然投融资数量和交易金额都明显缩水,但依然看到了一些亮点和机会。

一方面,内容为王,手握大量优质版权的音乐内容公司都未受到明显冲击,反而无论是流量还是声量,在线上红利带动下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台阶;另一方面,随着线上娱乐的消费升级,与线上消费有关的内容生产、虚拟偶像与直播技术等相关联的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小鹿角智库根据公开资料,对2020年音乐娱乐类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的不完全汇总:

可以看到,2020年国内音娱投融资事件共27起,涉及24家公司。其中,新型唱片公司中视鸣达和两家虚拟偶像技术服务平台万像科技、中科深智都在去年获得了两轮投资。

而国外音娱行业的投融资事件为38起,相对而言更多一些。其中,印度的流媒体平台Flutin、环球音乐集团、虚拟演唱会初创公司Wave都拿到了两轮融资。

融资轮次方面,在国内外共65起融资事件中,战略融资占到了14起;种子轮融资7起,其中6起发生在国外;天使轮投资共7起。

从融资金额来看,国内音娱领域27起投融资交易案中披露了交易金额的共16起,合计融资金额达45.02亿元人民币。国外38笔交易案中,透露了融资金额的27笔交易合计达73.18亿美元。(注:所有公布的融资金额小鹿角智库统计标准为:千万级、近千万统一按照900万元计算;数千万、数百万元统一按照2000万和200万元计算;超亿元统一按照1亿元计算;外币汇率按照2020年平均汇率计算,未公开金额的交易案不计算在内。)

国内大多数投融资都在千万元人民币左右,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来自日本索尼集团给B站的战略投资,约28亿元人民币。虽然B站与索尼在音乐授权方面达成了合作,但由于B站属于视频社区平台,严格来说这笔投资其实归属于泛娱乐领域。

而去年国外音娱行业最大的一笔投资来自国内企业,由腾讯控股牵头的财团分别在2020年年初和年末认购了环球音乐集团共20%的股份,价值约67.2亿美元。其余投融资交易的金额,依然以千万级美元居多。

虽然2020年音娱行业整体投融资事件的数量和金额都不多,但从中能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获得融资的企业大部分都与线上音乐内容、在线音乐教育、虚拟演出、音乐软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相关

△ 完整表格附在全文末

01

在线音乐教育增长迅速

疫情期间,云课堂开始成为全球通用的教学模式。据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3765.6万人,同比增长达23.2%。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K12在线教育优势愈加凸显。数据显示,60.8%的受访者需要各类学科辅导类教学,超过三成的受访者需要数理思维、少儿英语、兴趣类(美术、音乐等)教学。

除了在线教育持续升温,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也开始从政策层面上得到重视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包括推进评价改革,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全北京教育氛围最为浓厚的海淀区率先宣布,将音乐正式纳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艺术创造四个部分,考试不通过将不予毕业”。

在这一关口上,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素质教育行业再次迎来更多资本的关注。多家在线音乐教育平台用户呈现直线增长,融资金额也从200万上涨到2000万甚至5000万以上,屡创新高。

据小鹿角智库统计,2020年拿到融资的在线音乐教育平台有6家,分别是:云音符CloudNotes、迷鹿音乐、vipSing、艺习微课、锣钹科技、Trala,此外还有一家从事智能古筝教育的“晨语筝业”

米谟科技旗下教育品牌“迷鹿音乐”,在去年8月获得峰瑞资本独家数千万A+轮投资。该公司创立于2016年,旗下拥有两款App,其中“迷鹿音乐”针对成人用户,而“迷鹿少儿钢琴”针对少儿用户。据悉,“迷鹿音乐”于2018年正式上线后,目前已积累超500万垂直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