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业绩驱动因素和估值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概要:中短期来看今年公司动力电池和消费圆柱出货量增长迅猛,盈利方面二季度将明显改善。从现在到明年公司的业绩进入量、利齐升的状态。

动力和消费业务的成长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大,尤其是动力电池未来成长空间巨大,22Q1铁锂放量增长,大圆柱电池技术和产能领先超前。消费小圆柱电池近年处于翻倍增长的状态,是公司利润和现金流奶牛。

2022年预计利润30亿,明年翻倍。同时公司权益及合作项目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一、公司概况:

公司最早从锂原电池起家,再拓展到锂离子电池,到消费类锂电池,2015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步步为营。市场策略,公司一直是选大客户、一线客户。技术上,公司追求卓越,设备上用最好的设备,做出最好的产品,成就了公司行业龙头的地位。

从2001年到2009年,公司基本上都是聚焦在锂原电池。2001年到2005年公司是为美国一家锂原电池代工。2005年开始实现锂源电池的自主生产。2009年公司进了国网的电表采购体系,开始了量的快速的增长。

2013年到2015年是公司业务横向拓展的阶段,一是收购了麦克维尔,2014年左右转型动力锂电池。2015年之后公司的发展重心转向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和消费锂圆柱电池。2020年开始公司动力电池的规模实现了快速的扩张,现在到2023年是动力电池的收获期,出货体量和利润同步兑现。

管理团队背景。董事长刘工是电化学的博士,本身对锂电池行业是非常了解的。背后还有武汉大学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支持。

团队比较稳定,持股结构也是非常稳定的。近期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全额认购了90亿的定增,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

管理方面,公司实行事业部管理,现有锂原电池事业部、锂电池事业部、动力事业部、储能事业部等。

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非常年轻,非常优秀,基本上是公司从应届毕业生一路培养起来的。

股权激励。公司每一年都有对应的员工持股计划,覆盖面较广。动力电池创业合伙人计划也是为了留住人才。

业绩增速。过去七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差不多每年50%左右,扣非利润保持了平均60%以上的高增。2018、19年业绩的高增长主因是电子烟贡献会比较多。

这两年业绩增长更多来自两大增量: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圆柱电池增量贡献。

二、中长期业绩发展驱动因素

1.未来发展驱动力重点是动力电池业务。

经过多年积累,2022-2023公司的动力电池业务进入收获期。从业务情况来看基本上2020年开始动力锂电池和圆柱电池贡献的收入弹性就已经起来了。21年公司整体的收入体量也是接近180亿,今年应该还会进一步提升。

产能布局。根据主机厂的定点,公司两年前就开始了大举扩张产能的步伐。目前公布的产能超过300GWH,可能还有更多在路上,动力电池业务去年开始放量,出货量去年是在13个GWH左右,首次突破10GWH的量,2022年预计会在28GWH左右,2023年应该会继续翻倍到60GWH。

产品路线:齐驱并进。

A.软包,主要是和SK合作,进展非常不错。

B.铁锂碟片和大圆柱逐步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达到了领先的水平。未来公司在铁锂和大圆柱方向的扩产会更加迅猛一些。

C.三元方形,公司有海外客户的定点,未来上量不是问题。

供应链方面。2021年开始,公司就在锂电材料各个方向做了深度布局,成立了一些合资公司来做拓展。碳酸锂方面,在21年四季度,公司果断出手参股盐湖提锂的项目,从而保证了一定的碳酸锂自供。

扩张资金来源。动力电池业务扩产需要巨额资金。公司近期也公告称将以电子烟思摩尔国际的部分股权用以支持动力电池的发展。最近大股东也直接参与定增90亿来支持动力电池业务快速扩产。

客户定点。各条线都有比较好的优质的客户,因为公司明确表示目前的扩产项目都是有定点有订单支撑的,等到22年下半年到23年这些客户就会浮出水面。

2.消费电池:消费圆柱翻倍增长

消费电池业务的三个方面:锂原电池+圆柱电池+小三C电池,其中,消费圆柱电池均处于快速增长期。

 

A.消费圆柱电池。

营收增速。公司2017年有部分产能转型做圆柱的电动工具,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去年开始就已经达到国内市场份额第一,该板块新产能还在不断释放。

圆柱电池的增量明显,21年公司圆柱电池出货量约5亿颗,5GWH。22Q1年末,公司的产能达到了15亿颗,今年的出货量或达10亿颗,增长迅猛。明年来看这15亿颗的产能如果都打满,可以做到13到14亿颗的出货,同比也是有30%以上的增长。

盈利情况。因为公司圆柱电池毛利率超过20%,因为原材料这边影响比较大,再加上股权激励费用、研发费用的摊销。去年单颗利润算下来也就是4毛多,今年可能也差不多,在4-5毛左右。但明后年看单颗的利润是有提升的空间的。一是原材料的影响在减弱,二是公司的产品结构在优化。因为圆柱电池公司现在做的主要还是以1860为主,但是也在引导客户使用21700。21700单颗的利润是1860的两倍。后续随着21700占比的提升,单颗的利润也会提升。

圆柱电池的需求趋势。从行业角度来看,整个电动工具的市场需求基本上每年10-20%的增长。电动工具无绳化、锂电替代铅酸以及电动工具续航里程的提升,单个产品的带电量提升……这些趋势性的需求会带动对应的锂电动工具的锂电池的需求增长。

电动工具的锂电池此前更多的都是海外三星LG松下的这些在供应,但现在海外供应商正在将更多的精力会放在动力电池这边,圆柱电池产能扩张偏慢,而且成本方面确实也比不上国内的厂商。国内厂商像亿纬,还有蔚蓝锂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产品技术等各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正在逐步替代海外厂商的份额。

消费圆柱盈利预测。21年圆柱电池2亿多利润,22年可以翻倍,差不多4万~5亿的利润体量。

 

B.小3C锂电池。

偏软包或者纽扣电池,主要市场包括智能穿戴,像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等,还有就是跟公司有一定的协同效应电子烟领域。

前两年受益于TWS耳机爆发增长,当时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这两年TWS增速放缓,而且公司做了比较多的国内客户,电池价格也下来了。盈利这两年是有下降的,目前处于比较合理稳定的水平。这块业务基本上预期每年30%左右的增长。

电子烟因为有协同效应,这块对公司的小3C电池的拉动比较明显。2021年电子烟贡献利润在1个亿左右,今年因为行业新政影响,贡献可能就是1个多亿。

该板块对公司的利润贡献,去年是在3亿,22年预计6亿以上的利润贡献。23年可能到10亿以上。

 

C.锂原电池

锂原电池是公司起家的一块业务。从最早给美国的公司代加工,到自主生产,然后迅速进入了国网电表招标体系,后续很快就成了国内的龙头,份额能达到了50%,这么多年盈利水平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每年30%左右的复合增速。

锂原电池的下游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万物互联都会用到。增速每年大概20-30%左右的增长。

锂原电池板块盈利预测。锂原电池业务去年贡献利润大概是5个亿左右,今年按20%左右的增长,对应利润在6个亿左右。每年基本上就这样的一个增速给公司贡献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

 

3.关于思摩尔

公司对思摩尔的投资收购非常成功的。2014年公司以4.4亿的价格收购了思摩尔的前身麦克维尔50%的股权,当时是并表的。2017年为支持思摩尔独立IPO,公司就把一部分股权转让,持股比例降到了三十多。最近公司公告减持思摩尔3.5%的股权,实际上,公司在这个位置减持的意愿是比较小的。现在通过定增的方式,实际控制人认购了九十亿,亿纬短期的资金压力已经缓解。

公司也很认可思摩尔的发展。因为在电子烟领域这两年政策端的影响比较大,管控要求增加,但是思摩尔近期在国内拿到生产许可认证没有太大的问题。美国那边已经拿到了的PMTA的上市许可。公司还是非常认可思摩尔长期的竞争力,短期不一定会减持。

盈利预测。今年思摩尔因为国内政策的原因,需求有一定的减弱。再加上研发投入增加了很多,所以今年业绩预期下滑,到40亿出头。对应的今年给亿纬公司的投资收益大概就是在13亿左右。明后年看的话,保守按每年是20-30%左右的增长,这个投资收益将逐步回升。

三、公司当前的盈利水平。

公司锂原电池已经做到国内第一,份额在50%左右,毛利率在40%以上,非常稳定。

锂离子电池的毛利水平波动大一些,这两年主要是受原材料的影响。剔除原材料因素,公司锂电池的毛利率水平在行业里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能在20%以上。22Q1公司电池业务盈利是最差的,但Q2开始会有显著改善,当前是量利双升状态。

2022年Q2毛利率水平应该会明显提升。一季度锂电池的毛利率水平,特别是动力这块10个点不到,二季度可能会有5个点左右的恢复提升。

四、盈利预测、估值及风险因素

1.盈利预测:预计今年利润30亿,明年60亿,2025年利润预计将达到120到150亿之间。

因为今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受碳酸锂价格暴涨的影响,利润有波动,同时今年还有6亿~7亿的股权激励费用分摊,所以22年的业绩预期不会特别高,约30亿。明年公司的业绩弹性比较大的,初步预估有60亿,如果公司布局的供应链产能如期释放,业绩会有超预期的空间。

 

2.业绩拆分:

动力—20亿~30亿;

锂原—7亿(按20%增速);

消费电池圆柱加小3C—10亿左右;

思摩尔—16亿(保守按20-30%增速);

23年利润预测初步按60亿,但是有超预期的空间。

按23年60亿利润,股灾级PE40倍估值水平,对应目标市值是2400亿。

如果按近年中位值再打折PE55倍估值水平,对应目标市值是3300亿。

 

3.业绩弹性或超预期的地方:

1.锂电池业务的盈利修复;

2.大圆柱量产超预期,小圆柱21700增速加快;

3.思摩尔目前处于低谷期,未来恢复发展的弹性也比较大;

4.上游资源、中游供应链合作带来的权益收益。

因为明年公司碳酸锂权益部分有1万吨,合资的供应链的其他产能也在释放。如果顺利,合资供应链可能会贡献10亿左右的投资收益。

 

4.风险因素:

1.产能扩张及调试进度不及预期。

2.新技术新产品良率改善和客户端推广不及预期。

3.上游资源项目投产不及预期,资源价格波动风险。

@@今日话题 $亿纬锂能(SZ300014)$ $阳光能源(00757)$ $天齐锂业(SZ0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