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回复:61喜欢:2

按中国目前疫情发展模式,一家三口人估计正常要2-3周时间没法工作。一方面治病要花钱,更重要的是,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个巨大的收入损失,发病期间没法工作赚钱了。对商业服务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出门活动消费的人流急剧下降。12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将会陷入巨大的困难。

解决之策,每人发1万元人民币,作为特别防疫补贴。发行14万亿特别国债,看似惊人,但是影响也不会太大。作为现金补贴,相当部分会进入消费,通过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能够回收相当部分。

正常环境下,突然增加这么多负债当然不是好事。但是如果一个人生病了,适当负债治病疗养,才能更快恢复身体,才能继续工作挣钱。

如果没有强力的刺激措施,会不会陷入通缩?消费需求下降,但是供应能力没有变化,出口的需求可能也会下降。

继续大幅度增加投资似乎也不是良策,投资项目难找,容易良莠不齐浪费资金,而且也不能应急。

-------------------------------------

【补充】 中国国债和地方债券余额约60万亿,一次性发行14万亿国债看似十分惊人,但是也不会太夸张。而且这也是一种调节收入差异,扶助困难家庭度过疫情难关的有效手段。这几年疫情,对中底层收入的群体来说,尤其是没有固定薪资的“手停口停”的群体来说,可想而知,收入会大幅度下降。此时此刻,全国人民给与适当经济支持,合情合理。
为什么说是“调节收入差异”呢,因为现金补贴每人相同,但是用于偿还国债的各种收入,肯定还是富裕群体每人贡献更多。综合看,实质是增加富裕群体税收补贴低收入家庭。而且由于每人发放的现金补贴金额相同,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

-------------------------------------------------

【12-21补充】14万亿多吗?既多,也不多。
说多是因为这个数据很有冲击力,说不多是因为和中国经济总量相比,人均相比。
中国经济总量120万亿,其中居民收入仅仅为40%多一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也远远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50-60%的水平。
如果一次性增加14万亿,也就是居民收入占GDP提高到50%多一点,高吗?
谨慎一点,先发一半七万亿,居民收入占GDP 达到46%左右,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底部。
所以发钱不仅仅可以帮助走出疫情难关,也是经济转型的一部分。我们天天强调提高消费,构建经济内循环。提高消费,我们不缺产能,不缺消费意愿,只是缺钱。
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这么多的GDP,创造了这么大量的财富,我们只是要求在疫情难关的时候,多分配一点创造出来的天量财富,这,不过分吧?

全部讨论

公司通知,只要自己觉得可以上班,无论是否阳性都可以来上班,震惊了吧

2022-12-21 01:49

上海封了3个月,别说工作,连门都出不了,也没见ZF发钱

2022-12-20 16:40

不太可能

2022-12-20 16:37

如果要减少一点财政负担的话,可以考虑:
1. 目前正在领退休金的群体,可以不发放补贴;
2. 公务员事业单位不发放;
3. 央企国企员工不发放。

不过这个操作太难,舆论层面也很难通过。简单起见,还是人人有份,比较容易执行。

2022-12-21 10:51

全国很多行业没法正常工作三年,也不见发了什么补助

有不少回复说“带阳上班”“带烧上班”,这当然可以,但是显然不值得鼓励,也可能这些朋友身体特别好,但也不值得鼓励。

1.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生病休息也算是一个基本要求吧?当然这一特殊阶段医生护士可能要更辛苦一些,但是绝大部分人,生病的时候适当休息,这既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是体现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如果要带病实现,那可能是中国懵。一个生病都不能休息不敢休息的社会,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

2. 不知道回复的球友年龄婚姻状态,有没有子女。就算我们自身症状轻微,但是在新冠超级传染力下,一般是一个阳全家阳,我们也需要照顾配偶子女父母。

3. 带阳上班,显然会进一步加快病毒传播,加速已经明显出现的医疗资源的紧张,医疗挤兑,那么最终肯定会导致更多的死亡。

如果这些球友经济条件良好但是一心为了工作带阳上班,那不值得鼓励。如果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带阳上班,那正是我说的,需要国家提供疫情补助,共度难关。

2022-12-21 09:52

两到三周?你身体是纸糊的吧?我从阳了到好 一天也没休息啊 依然上班

2022-12-21 09:27

即使阳了,我熟悉的超50%的人上班,包括医生,工厂员工,教师,

2023-06-21 22:34

去年底,疫情防控放松的时候,就有点担心,中国经济反而会经历极大的压力,有通缩的风险。这半年下来,担心是有道理的。
归根到底还是供需,供应能力没有变化,但是三年疫情导致大量居民财富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储蓄下降,消费能力下降了。

2023-05-12 19:35

经济压力大消费不振,还是建议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