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巴菲特 - 最好的生意 1998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节选自1998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提问:

巴菲特:

我们打算购买公司的时候,这些公司不会因为有现金流而获得我们的信任,它们只会因为每年剩下的净现金而获得我们的信任。

当然,如果他们花钱明智,未来现金流的增长应该会逐渐覆盖掉扩张的支出,否则这就不是笔好投资。

最好的生意是给你赚的钱越来越多,而你不需要任何再投入,或者只需要很少的再投入去赚这些钱,我们有一些这样的生意。

The best business is one that gives you more and more money every year without putting up anything to get it, or very little. And we’ve got some businesses like that.

第二好的生意也会给你越来越多的钱,也需要很多再投入,但你的再投资的回报率也非常令人满意。

The second-best business is a business that also gives you more and more money. It takes more money, but the rate at which you invest — reinvest — the money to get that growth is a very satisfactory rate.

最糟糕的生意是你被迫加大投入的生意,为了不被淘汰,你以非常低的回报率重新投资资本,有时人们在做这些生意而不自知。

The worst business of all is the one that grows a lot, and where you’re forced — forced, in effect — forced to grow to stay in the game at all, and where you’re reinvesting the capital at a very low rate of return. And sometimes people are in those businesses without knowing about it.

在折现方面,在计算内在价值方面,你要关注预期产生的现金然后把它折现回来。

我们使用长期国债利率作为折现率,并不意味着你要支付计算现值得到的金额,它意味着你用长期国债利率作为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只是为了在所有的生意中有一个衡量标准。

如果有人进行投资,他们最好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数字,因为总有一天,一项金融资产必须还给你更多现金,以证明你现在为它投入现金是合理的。

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现在投入现金,是为了以后能得到更多的现金,只不过需要某个时间点,以便能更好地兑现。

查理?

芒格:

我确实认为你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有一类企业根本就没有最终返还现金这一步,在这类企业里,你不断地注入资金,然后突然就不行了,也没有现金回来。

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的是,尽量避免在这些公司上花钱,去选择一种更潇洒的花钱方式吧(股东笑)。

备注:

投资最重要的是生意模式,按照老巴的总结,一般分为三类:

1. 梦幻般的生意

2. 良好的生意

3. 失望的生意

A股绝大部分公司都不能称为梦幻般的生意,可能大家公认的目标只有茅台,实际上第二类良好的生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伊利(对于22年年报,和23年一季报的增长,以及22年分红感到满意,感谢伊利);第三类公司是应该尽量避免的,A股很多基建类公司均为此列,实际上从社会价值而言,这些重资产公司很有意义,只是很遗憾他们并不是为股东服务的,作为股东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手空空。

中国重工于2009年上市,首发募资147亿,之后通过多次定增募资518亿,过去15年为股东带来的总利润194亿,其中分红只有区区的47亿,留存总现金812亿,资本支出为315亿,10年前中国重工市值为870亿,如今10多年过去了市值依然丝毫没有任何变化,800多亿现金被保留下来市值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原因是中国重工业务毛利率极低,大量的现金躺在公司账面上,造成了一个很低的周转率,这种生意股价跌破净资产就不奇怪了,840亿净资产购买国库债都能产生近40亿的利润水平,很显然这些生意都不能有效的利用资金,利用资金又不能给股东带来任何回报,这种企业对于股东来说是毫无价值的。

再次重温一下,198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提到收购公司的准则,是这么说的:

“第一类是能够适应通货膨胀的公司,通常它们又具备了两种特征,一种是很容易去调涨价格,且不怕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或销货量;一种是只要增加额外少量的资本支出,便可以使营业额大幅增加”

总结来说:

1. 可以适应通胀的公司,也就是具体提价权的公司

2. 小投入,大产出的公司

————————————————————————————————-

“我们只买那些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答案的企业。因此,如果一项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觉得它所在的行业、竞争地位或其他东西非常危险,以至于我们无法对它进行估值,那我们不会通过预留一些额外的大安全边际来欺骗自己。我们更愿意做一些我们懂的事情,”(2007年股东大会答股东问)

“当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时,就像你看到一些胖子走进门,你不知道他们的体重是300磅还是325磅。但你还是知道他们很胖。因此,如果我们找到一些能一眼定胖瘦的企业,那在财务上,我们就不担心估值是否精确,在那个300磅以上的例子中,如果我们能以270磅的价格买入,那我们就会感觉很好。”(2007年股东大会答股东问)

“所有的投资都是现在付出现金,未来收回得更多。“一鸟在手”这个理念来自于大约公元前600年的伊索,他懂得很多东西,但他不知道当时自己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不可能知道一切(笑声)。问题是林子里有多少只鸟?折现率是多少?你对捕得这些鸟的信心有多大?等等。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如果你必须通过电脑或者计算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应该介入这项投资。这样的投资属于“太难”的类型,我们应该买入那些显而易见的投资,这些投资的吸引力不使用电脑也能清楚地发现。” (2009年股东大会答股东问)

“对于并购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会“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由于高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营运规模,就算这些公司账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真实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 (1981年巴菲特致股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