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心里账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账户花钱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2喜欢:38

刘润《刘润•5分钟商学院》 得到

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学习的第一周打算先从人开始。本周,我们将专注于一个主题消费心理学。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客户?你满怀激情的跟他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你的产品,他也确实很心动,似乎觉得什么都好,但最后就是觉得太贵了呢?

真的是因为他小气吗?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包,他的表都很奢华。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所谓小气的客户变得大方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小气和大方背后的商业逻辑,教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所谓绝对的小气,也没有所谓绝对的大方,只是一个人对一个商品的价值的判断,他认不认为你的这个商品值这个价格。他可能会在这件商品上非常小气,可是在其他很多商品上却非常大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钱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面其实并不是统一存放的,我们是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

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的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的账户,情感维系的账户,享乐休闲的账户等等。

比如,今晚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刚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刚买的一张价值200元的交通卡弄丢了,这个时候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呢?很多人的选择会是去,虽然很心痛,但是音乐会归音乐会,不能因为交通卡弄丢了,就不去听音乐会啊。可是如果我们把情况变一下,你刚要兴奋的出门去听音乐会,突然一摸口袋,发现你打算用来买音乐会门票的200块不见了。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去听音乐会吗?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买音乐会门票的钱都丢了,那还去听什么音乐会啊,算了,就乖乖的呆在家里面吧。

这就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样是丢了200块钱,交通卡里面的那200块钱和音乐会门票的那200块钱,在我们心中,其实是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交通卡的那个钱,属于生活必须的开支账户,而音乐会门票的钱,属于享乐休闲的开支账户,当交通卡的钱丢失了,也会觉得这跟音乐会没什么关系啊。可是,当用来买音乐会门票的200块钱丢失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已经在享乐休闲的账户里面消费了200块,如果再花200块,那就意味着消费了两次,所以,有的人这个时候就会选择不去了。绝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这个所谓心理账户的影响,他们并不是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等值的钱财。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利用这个心理账户的逻辑,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呢?

比如,你是一个生产巧克力的厂家,你做宣传的时候说啊,你的巧克力多么好吃,但是你想让你的顾客花几百块钱买一盒巧克力给自己吃。

大多数人都是舍不得的,因为他们会在自己的生活必须开支的账号里面,来做这个消费。但是如果你宣传巧克力是送给爱人最佳的选择,那么顾客就有可能花几百块钱来买这个巧克力。因为这是在他的情感维系的账户里面进行开支。所以你经常会发现,有些顾客买一些自己平常舍不得用的东西送人,因为这在他的心目中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账户。

再比如说,你是一家装修公司,客户觉得你的装修方案太贵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能让他明白,你的装修方案其实是这么精妙的,帮他省下了4、5个平方米的面积,他就有可能会非常的动心,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在帮他在买房的账户里面省了钱,而不是在装修的账户里面多花了钱。

最后,我们来整理一下上述这个非常有趣的逻辑,叫做心理账户。

到底什么叫心理账户,就是每一个人,其实把同样的钱在心里面,分门别类地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

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去。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客户其实并不真的是小气,而是你的这个商品,并不在他愿意为此付费的那个心理账户里面。

全部讨论

2018-07-29 15:45

挺赞同的

2018-07-29 10:17

刘润语速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