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暴跌37%!数万股民踩雷,51信用卡发生了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51信用卡(02051)$ 因涉软暴力催收被警方调查,消息一出引发了51信用卡股价大跌,10月21日下午停牌时仍然下跌了将近 35%,当天晚上,在美股上市的$宜人金科(YRD)$$拍拍贷(PPDF)$也受到影响,开盘就下跌 4%-6%。

51信用卡是做信用卡管理起家,在 2015 年向小额信贷业务转型后,逐步实现盈利,2018 年在香港上市。

中期报告显示,2019 年上半年稳步增长,收益总额由去年同期的约人民币 1,275.3 百万元增加 9.8% 至约人民币 1,400.2 百万元。

上半年信贷撮合及服务费 803 百万元,占总收益 57.4%。可见目前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是信贷撮合及服务费。

因软暴力催收被警方调查这一事件,又让不少人觉得 P2P 凉凉,那么涉及 P2P 业务的上市公司们,也凉了吗?

市场需求一直存在

P2P 业务的本质是民间借贷。

我国的金融市场较为封闭,没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钱就放在银行买收益率 2% 到 4% 的理财产品。

但是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有点高的话,是没有产品的,除了银行你没有其他地方去做这样的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做生意的,能有 30% 到 40% 的回报率,愿意以百分之十几的利率去贷款,但是却没有地方去借这钱,银行只贷给大企业,不敢贷给小生意。

所以,国内缺乏一个风险偏好高一点的理财产品。一是政策断层,就是银行不给贷。二是老百姓有信任成本,他不敢买。

这个需求一直存在,P2P 就是应这个需求而生,是线上的民间借贷。

P2P 生意怎么赚钱

基于信用风险的归属,P2P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中介模式,一类是平台担保模式。

信息中介模式。即 P2P 企业只是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项目信用风险,不提供任何担保,通过收取平台服务费获得利润。项目信用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当然,平台会基于评分模型设置一定的贷款客户准入门槛,以求最大化降低借款人违约率。全球 P2P 行业的龙头 Lending Club 使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也是国内 P2P 行业监管转型要求的终极目标。

平台担保模式。平台担保几乎是国内 P2P 行业的标配,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本息保障,承担信用风险,通过平台服务费弥补不良损失。投资人享受无风险高收益,当然,是在平台不跑路的前提下。

目前,P2P 平台的主要盈利方式是收取 P2P 平台中介费、利息管理费用、借款管理费用、VIP 会员购买费用,还有就是投资人和借款人的充值费用、取现费用等等。这些费用,不同 P2P 平台收取标准不同,一般投资人充值和取现费用都是第三方机构收取的,不是平台的盈利点。

P2P 平台做生意,如果借款人与投资人达不到足够的基数,无法有效持续扩大的话,这个平台只有两个结局,一是倒下,因为盈不弥亏,二是被收编,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法则同样适用在这里。

做好这两件事,才能持续赚钱

P2P 的生意能赚钱,但是如果要持续赚钱,有两个前提,一是规模足够大,二是风控做得足够好。

如果国内就那么一到两家 P2P,大家都在上面,然后风控搞得好,有什么问题,能有办法追溯,这样公司是能持续赚钱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1、竞争者太多

我国对于 P2P 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准入限制,短短几年间,国内的 P2P 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数千家,一下子那么多人冲进来吃这个盘子,引发了平台间的利率大战,逼迫行业进入高风险次贷领域,诱发行业性旁氏骗局,跑路事件频发。

2、风控没做好

金融就是经营风险的一个行业。网贷初期,监管没有这么严格的时候,很多平台都设了资金池。和银行类似,把钱都放在一起,所以你的借款人如果后来没还,就用其他借款人归还的利息来弥补,这种方式,如果风控做得不好,最后其他借款人的利息也不足以弥补坏掉的本金的话,风险就骤然上升了。

后来,监管介入,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防止一个资金池都废掉,就要求做纯粹的中介服务,要借款项目和还款人对应起来。

然而,很多不靠谱的平台,由于坏账损失实在太多,资金流跟不上的时候,就会把逾期项目包装包装,又送回到网贷平台来继续发标,继续募集投资。

3、大众风险意识不足

再一个就是买 P2P 的大众,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资产增值渠道有限,另一方面对于风险没有意识,甚至有人觉得买 P2P 跟买银行理财是没有区别的。

但其实 P2P 属于直接融资,银行理财属于间接融资,风险不是一个等级的。

上市公司前景如何

综合这些原因,导致到目前为止,P2P 不是个好生意。

但是,借贷市场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大量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个人和小微企业需要通过网络满足融资需求,政府也在积极引导转型。

据报道称,7月份,互金整治领导小组、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专项座谈会提出,少数在资本金、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机构,允许并鼓励其申请改制为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51信用卡的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致力于信贷撮合业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机构资金在信贷业务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长,由 2018 年上半年的 8.5% 增长至 2019 年上半年的 34.9%,并于 2019 年 6 月更进一步达到 50.5%。

这意味着,51信用卡通过金融机构导流撮合的信贷规模,已经超过 P2P 资金。

可见,涉及 P2P 业务的公司都在向其他方向努力和转型。像51信用卡这样的上市公司后续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你认为涉及网贷业务的上市公司将如何发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