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大量看企业呢?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26回复:85喜欢:466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找到并阅读自己关注领域的所有能找到的有含金量的书籍。比如我关注的核心领域是企业竞争优势,那么其实与竞争优势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书籍,凡是能找得到我看得明白的,应该都有阅读过。

    大量阅读的好处就是让我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解形成了一套相对于自己分析企业来说比较有效的体系。这个体系深受很多大师的影响,这种习惯我保持了很多年,而我这个人又喜欢买纸质书,所以没多久家里就书籍堆积如山。

  其实很多书并不见得有多大作用,但往往有一个观念一个问题启发自己,就觉得很值得买入,所以就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我觉得值得看的书。

  说买书看书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在于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大量分析企业。这与很多人对聚焦与专注的理解不一样。很多人认为聚焦与专注应该是专注于一个行业或者几个行业,然后深入分析。

   但我赞成分析很多行业与企业,然后在一些有前途的行业或者企业里,再做详细研究与跟踪。比如高科技与医药行业,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很难的事,对我曾经来说也是觉得很难的事,再加上巴菲特在其股东信中怂恿一下,就可能不将这些企业加入自己研究的范围,甚至冠以名称不在能力圈范围以内。当然很可能你对这些行业与企业一点也不感兴趣。但其实上大多数时候,你是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看得更懂的。

   要更明白地看企业,背后需要理论支撑,这是我反复强调的。通过理论的力量,让自己跨越行业的边界,去寻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去重新总结行业,总结企业。

   我最近接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推荐的书,是怎么检索发现这些书的?另一个问题是:看你分析很多企业,你的能力圈在哪里?对于第一个问题,回答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一本本翻过来,然后把一些对我形成体系帮助不大的书剔除掉,以后形成的。一开始可能没有方向,有了方向以后,找出新书,增加新书就还是容易的。

  比如上面的哪本书《吃大鱼》其实是一本极其优秀的书,是我在寻找美则公司成长故事中发现的,对理解企业竞争优势挺有帮助,但我几乎看不到哪个投资者读了这本书并作出深入的思考,书中其实告诉我们竞争品牌怎么与领导品牌竞争,这不就是我们在投资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吗?如果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建立在前人有影响力的研究基础之上,那么你就可能找到 了自己的小巨人。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能力圈是以竞争优势分析体系为核心的,而不是以行业为核心。这是机遇我对很多行业的观察所得到的,那就是行业内部的人太多缺乏对行业发展及怎么颠覆自己这个行业的思考,以行业为核心的企业理解没有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企业理解靠谱。因为商业竞争更是一种普遍现象,更具有代表性,虽然很多企业所处的行业不一样,但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策略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把要自己的能力圈局限在自己认为的行业之中呢?

    我的意见跳出来,可能你会发现这边风景更好。在过去的5年左右时间,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自豪的一件事就是运用竞争优势分析的方法,让很多人将自己的工作、分析企业及生活经历综合在一起,达到对事物更好的理解。这就是我说的跳出来的风景。

   以前一直不明白那句话 “说到底,每一种职业都不过是哄骗行人的勾当”。现在有些明白了行业其实也是一样。每个行业都有行业的专门知识,这些自然要学的,不学完全无法有与某些行业交流的语言,但要相信,等你理解以后,总的来说,行业基本上是相通的,这些通的东西,对我们投资来说就特别重要,因为可以指导我们的投资实践。

    比如如果看到医药cro企业,到底有没前途呢?如果你知道行业发展有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也就是说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产业链上的企业分化的趋势,那么你就应该能够判断出类似于药明康德、昭衍新药这些企业是有长期前途的,这就解决了我们对未来很多判断的问题。

     这个规律在医药行业成立,那么在汽车行业成立不呢?也成立。比如汽车企业也是面临着分化的问题,很多企业零部件企业冒出来,非常强势。这个时候你可能要感谢上帝给一次经济低谷,让这些长期有前途的企业,来一次经济危机,让你便宜买到,享受五倍甚至十倍涨幅的可能性。

    当你有类似的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恨自己关注的企业太少了,不是自己无能,而是自己无知,不知道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存在,错失大把机会。

   本周五我们请了一个台湾的对汽车电子理解很深的朋友来谈其对汽车电子企业的认识,演讲很精彩,也学习到很多具体的知识,但说实在的,即使我没有听这些内容,也能够找到相关企业,并确定哪些可能值得投资。那位朋友的认识来自于自己工作的经验,我的认识是来自于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虽然有些术语 我听不懂,但我能够把握可能的机会,这就是我对聚焦,对分析企业的部分理解。

    当然如果我能够得到类似那位朋友的帮助,其实更容易如虎添翼,因为不用去学习一些具体知识,直接问就可以了。

   我过去对很多行业有偏见,觉得这个行业不行,那个行业不行,但站在竞争优势视角下,重新审视行业及相关企业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的没有一定不好的行业,只有处于各种发展阶段的行业与企业。

    我觉得芒格这一辈子很遗憾的事就是在其年轻的时候儿子白血病去世,没有激励他去研究医药及医药企业。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因为父亲出车祸然后研究了很多医药与企业,反而变成了一个医药研究领域很有想法的一个人。加上理论的力量,我觉得其完全可以打通任督二脉的。

    其实我也曾经经历过女朋友的妹妹生白血病,那时候天天陪着,但没有深入去研究,但那时候的经历反而对我理解白血病用药的认识。生活的经验、大量分析企业的经验其实最终都可能帮助你达到对企业更好的认识。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这么做,但我的经历与培养的一批人告诉大家,确实可以这么做。可能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自己的能力圈比你自己想象中的要大,你能开发的潜能远远超过现在。

    有太多朋友通过理论的力量,通过多分析企业,达到了对投资的一种新认识,也赚到了不少的钱。建议相信我说的朋友,也试试。

    很多人觉得看企业太多了,容易分散精力,认为研究一个企业可能要耗费很大的精力,需要研究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大部分自己做的企业研究,是为了自己心安,而非这种的对理解企业帮助很大。我就不信你每月算企业的经营数据,对你分析企业帮助有多大,无非是让自己有些事做。

     有时候我挺不喜欢很多人分析一个企业的中报与年报,长篇大论,其实我就看这些数据,让自己能回答一个问题:竞争优势有变吗?如果有,为什么呢?如果能回答了,那么就什么事就好办了。我买茅台,我就从来没有研究过所谓的基酒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问题肯定能够企业管理层能够搞定的,作为投资者要有董事长的眼光与心态,而不是啥都去管,事无巨细最终可能累死自己,然后还怪自己太分散精力了,其实刚好相反,是你在不应该地方花太多精力了。有很多事没必要去研究地细细的,让安全边际帮你解决就行了。你看格雷厄姆都不分析企业战略,然后还混得可以的。何况我们在明白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去看企业呢,自然会深刻很多。

    我们肯定不可能看懂所有企业,也没必要看懂所有企业,我的意思也肯定不是我们就一定能看懂很多企业了,看不懂没关系,可以直接去掉,或者以后回头看。但如果想自己做投资,最好把能力圈建立在自己大量看企业的基础上,为什么不大量看企业呢?如果我是师傅,每一个跟我学习的徒弟想出师,没看够500家企业,写过100个企业分析报告,没至少买到过1个5倍股,肯定是不行的。

全部讨论

2017-10-15 08:49

我看过的企业不超过25家,分析报告也就写了2家,但已经有2个五倍股了。运气实在太好了,估计运气已经用尽了,所以最近两年的收益不理想。该是抓紧时间读书,弥补运气不足了,哈哈

2018-08-21 07:29

其中一句很受启发,看企业要用董事长的角度去看,看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不要纠结在细节中而影响了方向性判断

2017-10-15 13:32

老师,您对费雪和格雷厄姆更倾向哪个?

2017-10-15 11:53

我挺不喜欢很多人分析一个企业的中报与年报,长篇大论,其实我就看这些数据,让自己能回答一个问题:竞争优势有变吗?如果有,为什么呢?如果能回答了,那么就什么事就好办了。

2017-10-15 09:34

竞争力,胖大鱼

2017-10-15 08:05

实我就看这些数据,让自己能回答一个问题:竞争优势有变吗?如果有,为什么

2017-10-15 06:04

很有启发的研究方向

2017-10-15 01:45

看明白生意模式,理解竞争优势是读懂公司最难的地方。

2017-10-15 01:21

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