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至暗时刻——由高考想到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截至2018年6月22日周五收盘,我们大A股的三大指数齐刷刷创了新低,其中沪指年内下跌了-12.62%,深成指-14.77%,创业板指-11.58%。在圈外人士看来,A股似乎进入了至暗时刻:核心指数上证跌回2字头,曾经的神创板归于尘土、新低不断,深成指离2016年股灾的最低点也仅一步之遥。

       然而就是在这个至暗时刻,我的账户总市值在跌到-5%左右(今年以来)就变得异常坚挺,几只用心花功夫研究选出的股票构建的组合,开始发挥出价值的优势,虽然今年以来的投资尚未盈利,但我却没有感到恐慌与不安,反而坚定了价值投资的信心,这与一年半前还在炒股的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

       正如我所追随的前辈老师所言:价值投资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都适用——就是当一个上市公司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这中间增长的价值是可以被普通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赚到的。关于这个道理,前不久我在地铁上偶遇一个新朋友,对方问我现在干啥,我只用了一站路的时间(因我只有一站路就要下车了),就给对方讲清楚了。

       这道理的确很简单,这忽然让我想到了近期刚结束的高考,高考的道理也很简单:考的分数越高,就能上越好的学校,如果你能考满分,就能挑选全中国任何一所大学。但高考得高分容易吗?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对投资标的公司的分析识别能力就有点类似于高考能力,没有平时大量的基本功训练积累,是不可能在考场上考出好成绩的。

       如果把股票二级市场想象成考场,现在的A股二级市场就像是一个在不断缩减录取名额、提高分数线的考场,要想进入“赚钱”的殿堂,就只有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提高分数,也就是说,只有“尖子生”才能在这个市场里待的下去,不被淘汰,进而获利。

       如果有能力考出高分,迈过那个“赚钱”的分数线,当我们身处中国这样一个快速上升的经济体当中时,会发现可供挑选的好目标非常多: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人大、交大……数以倍计。

       这是一个少数人挑大学(捡黄金)的俱乐部,就好像高考分数的人群分布由高到低是个金字塔分布一样;这又是一个非常公平的竞技场,也像高考一样,不问出身、不论贫穷富贵、不靠运气,完全凭的是:实力!

       遵循“巴菲特投资之道”,就是提高在股票市场得分的最靠谱的方法。同高考一样,读好书、拜名师能进一步加快提高得分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学习股票的过程中读到了好书、拜到了名师,这激励我更加勤奋地学习。而股票投资这件事儿,令人兴奋的是也可以像准备高考一样,有决心、愿努力肯付出、方法得当,便能或早或迟,迈过那道实力的“分数线”,终达到“海阔凭鱼跃,名校任我挑”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