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对话阿德勒

发布于: 雪球转发:61回复:126喜欢:104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每个人对生活意义作出各自的理解时,都精准地揭示出人们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应。

猩猩:每个人都只会选择和自己内心认为自己价值想匹配的东西。很多老人即使家庭很富裕,仍然不扔剩菜和破烂,先吃差的食物,好的食物要放临期才吃。很多女人会选择赚钱不行,对自己也并不尊重的男人结婚,即使婚姻痛苦也觉得自己不能独立生活。哪怕她经济完全可以自立。很多男人受过教育也知道什么样的言行是猥琐的,但是他们明明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却宁可自毁社会形象也不想当一个体面的人。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内心深处,在无意识的领域,认为自己是一个低贱的人。我们不配享用最好的,不配得别人到尊重和温柔对待,不配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品格优秀的,可以成为儿女榜样的人。你的内在价值一直主导着你行为的所有选择。当然,这包括投资。


阿德勒: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地为人类的福祉作贡献。

猩猩:人类心理的底层需求是被接纳和有价值,其余种种特质都是这个底层需求的延伸和变形。如果确信只有“磕头”,这唯一的一条路,才能得到“周围人”的接纳,认同,亲密和关爱的话,每个人都会磕头的。

我认为,神爱世人,因为他创造的孩子生下来就会爱人。

但是世人并不爱人,因为他们自己创造了“周围人”,要求人磕头的,不是神,是世人。

阿德勒:有一些人的人生的意义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个人理想其他人根本无法从中共享。他们如果取得了所谓的成功或实现了某种理想,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虚无的优越感,这种自我满足和陶醉,也只有对他们自己才有意义。

猩猩: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把名利权势看做衡量人的价值,人生意义的金字塔体系里,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位次高低,贫富等级,长幼尊卑,就连外貌和青春都被人明码标价,分类对待。

我赚钱是为了离开这样人群,因为我既不喜欢舔上面人的脚,也不喜欢踩下面人的头。
注定了我在儒世金字塔里不管上去,还是下来几个台阶,生活的质量都不会有提高。
这种农业文明的精神世界,本质是个欲望的堆肥坑,并不适合我这种野生动物。

阿德勒:所有“人生意义”的真正标志是具有普遍性的,即可以与他人共享、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意义。

有“意义感”的人会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改变自我,逐渐形成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让这种感情逐步迈向成熟。人的目标一旦建立,随后便会开始自我管理。

只有此时,他才会意识到要解决怎样的人生问题,才会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发展。比如在爱情和婚姻中,如果我们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就会极力表现自我,将全部关心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发展,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所得的结果一定是:我们变得趾高气扬,让人厌恶。

猩猩:我认为一个人在这方面的成熟,他的童年起了决定性作用。还是我上学的时候,学生是不可以和老师顶嘴的。自信正直的人格和权威教育成反比。

即使是男权社会,男人也是另一个版本的“被嫌弃的松子”,他们同样认为,自己的这个人,优秀的品格,人格,是不值得爱的,他们认为自己只有争取体格,学历和名利以后,才配被爱。或者说,别人爱的只是优秀的名利而已。
事实上,真正贫弱的是他的家庭和他的人格。他的家庭没教会他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所以他当没有名利加身,他就不知道还能给予什么,也没有了自身的价值感了。剩下的,就只是虚张声势。

阿德勒:从我们刚刚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就算是孩子,也想弄清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此后,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
注整个世界。因为在儿童时期还不知道何为社会经验,所以需要有人对他们加以诠释,这样就逐渐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


对孩子们而言,即使对意义的认知已经偏离正轨,即使他们所采用的处理方式还会带来接二连三的错误,他们也不会改变。只有他们重新检讨,对自己的认知加以改正,才会使他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得到改变。有时,犯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强迫性地驱使他们改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然后完善自我。但是如果没有任何方面的压力,他们就不会意识到其中的谬误,还会执着于错误之中,以至于结果无法收拾。一般来说,要想让自己对人生的认知走向正确的轨道就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学人士的指导,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错误的根源并探寻到正确的人生意义。

猩猩:是的,所以我认为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人,不是穷人,不是笨人,不是自私的人,世界最难相处的人,是自卑的人。

阿德勒:家长对孩子的过于宠爱也是导致孩子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曲解的一大因素。在那些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的愿望就是法律,自己无须争取便可达到一切。他们还认为自己天生就具有某种权力,无人能及。然而,一旦他们不再成为众人的焦点,他们的位置被人取代时,便会无法忍受,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对他有所亏欠。

过于受宠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危险人群。其中有些人甚至会恩将仇报,表面装出“媚世”的姿态,私下却一直寻找机会攻击别人。

猩猩:是的,我们的社会告诉男人们,不管你是三十,五十,还是七十,只要你有钱永远都有二十的妹子。导致有些男性对女性的态度一下子捧成女神,一下子仇恨贬低。好像很难温和平等的相处。

阿德勒:儿童早期的记忆对于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早期记忆的重要性。其原因有两点:第一,这是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最初印象,这是他们第一次将他自己的外貌、他对自己的评价、别人对他的态度综合起来进行审视。

第二,这是他们第一次有了自己主观的观点,也是他们人生记录的开始。所以在他们早
期的记忆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对自己地位的认知:是弱势的或不安全的,还是强势的、安全的,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喜欢与人相处,并不能表明真正对他人有兴趣。一个女孩的早期记忆是这样的:“我和姐姐经常和另外两个女孩在一起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喜欢群体合作的女孩子。但是她说到自己的恐惧时却说:“我害怕一个人待着。”这时我们就又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她是一个独立性很差的女孩。所以由此我们看出她与人相处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让自己不再孤单。

猩猩:强迫,同化,权威,规训,剥夺,欺骗,霸凌,必要时诉诸暴力,是人类组织的必要工具。
而一切人类社会组织工具存在的本来目的是,让人获得被接纳,亲密,理解,尊重和爱的感受。

当我可以安全自在的在海上游泳的时候,我就不想戴游泳圈了。我认为人们常常在生活里忘记了哪个是目标,哪个是手段。

阿德勒:当我们定位目标的方向出现错误的时候,精神就不会与大脑很好地合作,也不会帮助行事。所以,我们发现很多欠缺合作精神的孩子,在长大后,智力和理解力的开发程度不够。从他们成年后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四五岁时对生活的认知,还有他们对人生态度和世界观的看法,从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他们生活中的障碍并帮其克服。个体心理学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

猩猩:底层的心理需求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的时候,它一定会延伸和扭曲成其他的需求,而任何一个事情,如果法律不允许,道德不支持,台面不能上,但是它仍然广泛的,持久的存在的话,它一定是人类真正的需求。

阿德勒:自高自大的人心里,其实都有一种隐藏的自卑感。这就好比那些身高不足的人走路常常踮着脚一样,这样会让他看起来高一点。这就像两个孩子比个子,害怕比不过对方的孩子常常挺直了身子站在那里,他想尽力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我们如果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高?”他定然不会承认。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可是,如果我们充满信心,用简单实际的方法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自卑感就可以慢慢消除。每个人都不会一生都存有自卑感,这样会使他难以负重,所以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行。即使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不再想脚踏实地地努力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仍不想被自
卑感困扰,仍然时时刻刻想摆脱这种感觉。虽然他的目的仍是克服所有困难,但是他却不为之努力,只是寻求一种自我安慰,甚至强迫自己认为有优越感。但是,这样做不但无法消除自卑感,反而会越来越强烈。
因为他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他走的每一步都在自欺欺人,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紧紧跟随他,以至于压力越来越大。

他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方式并不是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得充实,而是让自己在心中变得不可一世。这种方法显然不起任何作用。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可解决的困难,他就会将气撒在家人身上,以此来说明自己依然有威严。

但是不管他怎样自欺欺人,客观事实终究不可改变,自卑感也不会有丝毫减少。久而久之,他的自卑感就会成为潜藏在心底的暗流,我们将这种情形称为“自卑心理”。

到此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从中我们看出,不管是愤慨、泪水还是歉意,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因为自卑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就想通过一种优越感来释放自己,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他们往往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旁,而从那些乱七八糟的小事中寻求优越感。他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开导致失败的因素,而不是勇敢向前,争取胜利。在困难面前,他们会表现出犹豫不定、不知所措、畏畏缩缩。

猩猩:原来自卑的本质是对无能的绝望啊。

阿德勒: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曾讲过,自卑感并非只有坏处,它亦可促使人去改变自身的处境。比如,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作好准备迎接未来,才会促使科学进步。它可以让我们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进一步了解宇宙,更好地开拓生存环境。的确,人类文化的基础就是拥有自卑感。

正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从脆弱的时候开始的,也正是因为人类之间如果没有合作就只能受环境的摆布,由此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白,如果孩子不在合作中锻炼自己,就会越来越悲观,产生很深的自卑心理而无法自拔。同时我们还知道,人生中的问题总是接连不断
的,即使非常善于合作的人也会遇到各种难题。谁都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上所有的人,主宰了世界的一切。

那种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顺利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人类的分工各不相同,行业中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正如我们所见,每一个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错误,我们总能从其中找到一些漏洞。但是我们人类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

猩猩:其实是忘记自己,真正的看见对方的人,反而生活的更轻松也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希望我们遇到肚子里没那么多小算盘人做伴侣。

阿德勒: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为了让夫妻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我们需要给对方更多的关心,甚至胜于对自己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婚姻才会真正美满幸福。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婚姻中自己所犯的错误。如果对对方的关爱胜于给自己的,那么他们之间就是平等的。如果两方都将心奉献给对方,就不会有所约束或存有自卑感了。但是,要想
真正平等,双方必须都持这样的态度。只有我们努力为对方付出了,对方才会有安全感,才会认为自己是被需要的。再次,我找到了婚姻幸福的基本前提:你是最有价值的,你被我所需要,你是很优秀的,你既是我的伴侣又是我的朋友,这虽只是一种感觉,却需要用行动说明。
在婚姻的合作中,任何一方都不想让自己处于附属地位。如果一起生活的两个人,总有一个在支配或强迫着对方,那么他们的幸福并不存在。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男人甚至女人还一直认为,男人应该是一家之主,是对女人进行统治的。这也就是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原因。任何人都不想毫无理由地附属于他人之下。所以夫妻双方只有地位平等,才能够共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比如,在延续后代的问题上他们需要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他们不想要孩子,人类就不会得以发展。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他们仍然需要达成共识,当婚姻中出现裂痕时,他们要想方设法补救,因为不幸的婚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没有任何益处。

猩猩:谢谢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本文阿德勒发言全部来源于《自卑与超越》原文。猩猩发言来源于近期帖子和评论。

精彩讨论

飞刀猩猩诸法空2021-02-16 04:53

我还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借用半佛老师的话说,道德标准,因钱而异。照顾他人感受这种亲社会心理是在“普通民众”这个群体里,才可以称谓“健康”的标准。在有钱人的世界里,践踏他人的感受,违背多数人朴素价值观才是姿势正确——因为这是他们证明自己处在金字塔上层的,必要的投名状。
人性在金钱的放大之下,不管是慈善公益,或者是自私自利都是极度的。
煮粥,他要有十个女人。华融,他要有一百个女人。一般的老板,他怎么也得有俩仨情人,至少他得可以到处调戏一下妹子,不然他自己会问自己,我是谁,我在金字塔上第几层?
中国经济爆发的太快,导致大部分老板人格发育跟不上富起来的速度。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屁话,说真的他们根本也不信,巴菲特这种old money 能把钱看成游戏,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认为 钱/权=我。钱多权大=我是巨人。
我是巨人,你们都是阿猫阿狗屎壳郎,哪个冒头的我就得过去踢两脚,不然显不出我巨人的优越感来。我不践踏别人一下,我不干点HDD的事情,我不整点变态节目,我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我就对不起自己一路咬牙磕头爬上来的辛酸路。
一个人被生活逼迫的做一个恶人的时候,他不一定真的坏。
一个人财务自由了以后还乐于做一个恶人的情况,他真的有点难以救赎了。
年轻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西方人的“救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现在我认为就是,人的心还可以回到四五岁,给小朋友分糖吃的出厂设置。
希望财富可以成为大家的救赎,不是地狱的锁链。

自由的基金小开放2021-02-16 01:36

说句老实话,我非常羡慕那些尊重女性到骨子里的那些人,他们才是天赋异禀,或童年完整无缺。

风禾尽起772021-02-20 19:55

我们生活在一个把名利权势看做衡量人的价值,人生意义的金字塔体系里,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位次高低,贫富等级,长幼尊卑,就连外貌和青春都被人明码标价,分类对待。
我赚钱是为了离开这样人群,因为我既不喜欢舔上面人的脚,也不喜欢踩下面人的头。
注定了我在儒世金字塔里不管上去,还是下来几个台阶,生活的质量都不会有提高。
这种农业文明的精神世界,本质是个欲望的堆肥坑,并不适合我这种野生动物。

飞刀猩猩诸法空2021-02-28 20:20

你试试不用户籍,职位,公司(单位)做自我介绍?不说这三件事,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我举个例子,抛开社会结构,我是一个保守派不可知主义人本主义音乐成瘾者二次元死宅潜水员。
你是谁?

Carmen_W2021-02-16 12:52

当今社会,无法改变,依然还是鲁迅笔下的那个社会,所有的区别,都只是世界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我们生产力的提高而已,我们没有任何改变……我是悲观主义者

全部讨论

2021-02-20 19:55

我们生活在一个把名利权势看做衡量人的价值,人生意义的金字塔体系里,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位次高低,贫富等级,长幼尊卑,就连外貌和青春都被人明码标价,分类对待。
我赚钱是为了离开这样人群,因为我既不喜欢舔上面人的脚,也不喜欢踩下面人的头。
注定了我在儒世金字塔里不管上去,还是下来几个台阶,生活的质量都不会有提高。
这种农业文明的精神世界,本质是个欲望的堆肥坑,并不适合我这种野生动物。

2021-02-16 00:49

这些文章,你读它有感觉,就读下去。你读它觉得累,就停下,以后再读。千万不要去背它。文章都是启发用的,答案都是自己找的。强行去理解它,可能产生另一种解读。思考与心的感受不同步,看社会学科的文章,如同看天书,累死了 还认为自己笨 还不敢承认自己笨 陷入错觉与负面心理不易自拔。学习,方法正确,哪有如此之累。

2021-02-16 10:55

人又怎么可能会满足现有的一切呢?当了二品想当一品,当了一品想当皇帝,当了皇帝想做长生不老的神仙。《格列佛游记》里面有个长生不老国,里面的人都是活了好几千岁甚至是上万岁的人,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帝可以赐给他们死亡。
每次我在雪球这里看到不少人说要早日实现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就没有比这更大的愿望了。我忍不住想笑:钱还会觉得赚得够的?
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西方人的人性,一样是恶的。你看看那些西方的富豪,有几个是怜悯人类,真心做善事的?捐财产也不过是为了避遗产税而已。
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上帝。

2021-02-28 20:28

赤裸裸开撕,血淋淋的现实

2021-02-16 09:47

我都不记得了,你这么认真看还做笔记真的令人敬佩。我看过这书《自卑与超越》我总结的只有四个字两个词想要幸福需要“兴趣”和“合作”。他认为检验一对新人后合不合适让他们一起合作做一件事,比如两人用一个大锯合作锯开一根木头。

2021-02-16 06:17

赚了钱可以回报社会啊!我觉得这是值得一生回忆和自豪的事情

专业类教科书的语言总是很复杂,如果将语言翻译成实务操作,可能也就那么会事,简单得多,看实务操作一看就知个大概,上手几次便有了心得。我用我的白话来描述一下吧:如果我是一个心态健康的人,我不用太费脑学习怎样去尊重一个人,因为我的错让别人不愉快时,我自己也会感觉不舒服。

2021-02-15 23:48

要看看这本书,自卑的人,根本问题还是价值观的问题,总想证明什么,太看重自己得失的人。

2022-06-21 18:04

好久没看猩猩了。写得真好。

2022-06-21 18:02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