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布雷顿森林镇,是华盛顿市民避暑胜地,位于考斯县境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静怡甜美、草木青葱的小镇会成为国际金融巨头争吵的场所。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在欧洲大陆展开大规模反攻,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同一个时刻,重建国际货币体系也成为当务之急。

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英国和美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重整国际金融体系,英国此时仍旧希望自己能与美国分庭抗礼。只是英国黄金储备却从41亿美元下降到19亿美元,而美国黄金储备已经从1937年的127亿美元上升到200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的70%。

根据上述事实,两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无论是凯恩斯计划还是怀特计划,说到底都是固定汇率制,关键是那个国家拥有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鉴于英国黄金储备不足,凯恩斯建议成员国不得兑现黄金成员国可以向国际清算组织透支。鉴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量,美国的想法很简单:我的世界,我做主;别人的世界,我也要做主。

凯恩斯VS怀特,也简单,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一点:究竟谁是老大?

1944年7月,在美国倡议下,44个盟国代表730多人到达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布雷顿森林镇,是华盛顿市民避暑胜地,位于考斯县境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静怡甜美、草木青葱的小镇会成为国际金融巨头争吵的场所。据说是因为怀特心脏不好,需要一个安静、设备好的去处;不过也有人说,选择布雷顿森林镇,是因为美国财长小摩根索拥有会议旅馆50%的股份。

布雷顿森林会议,全称“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主题是讨论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关系。英美分别就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进行充分阐述,供与会国家代表讨论。其实,无论会议形式如何,会议的本质始终是新一代江湖霸主淘汰前辈。就算英国再能忽悠,大家对英国的家底也心知肚明,英国此时的行为,完全是不识时务。因为,大家同样知道美国的实力,即使美国不忽悠,也都眼巴巴的望着新老大拉一把呢。

会议基本接受了怀特计划,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并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司职这方面活动,为战后建立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为美元一直在这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又名“以美元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仍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1美元=0.888671克黄金;体系建立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承认美元是“自由兑换货币”。

这也就意味着,美元=黄金=唯一的清算工具=唯一的支付工具=唯一的储备货币。

作为一种国际金汇兑货币制度,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不成熟,一些缺陷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更直白些,这个体系是热那亚会议2.0版,只不过当时美国还没有统领世界的经济实力。现在轮到美国做主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各个国家货币与黄金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即使持有唯一的“可兑换货币”——美元,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事实上各国货币全成了美元的附庸。作为唯一的世界本位货币,美元是世界上唯一的通行货币支付清算手段,美联储就成为世界的“中央银行”,只要美国滥发美元,就可以通过信用手段操纵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金融。

这个体系,对美国尤其有利,美国可以在不动用黄金的前提下通过发行美元购买别国企业、资源、劳动力等等,战后初期美国高度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这个国际货币体系。

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在实力不对等的前提下建立的货币体系,远非一种合理的货币制度。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国际金融历史的进步意义是不能抹杀的。上世纪20~30年代国际金本位崩溃后,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英镑、黄金、美元代表的三个集团互不相让,成为各自独立的货币集团,加上无休止的贸易战、高关税、外汇倾销,也是国际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起源之一,终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国际金本位崩溃后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使得西方世界出现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长久的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又不存在黄金输送点的概念,各国货币供应实际不受黄金储备限制,可以动用货币政策缓和危机和萧条。由于美元成为主要世界货币,美国可以通过贷款、赠予、援助等多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货币,扩大国际贸易。

有人这样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十国集团其他国家扩大出口和资金流动增加,从而支持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使经济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时期以来从未曾有过的繁荣”。

为了永远的忘记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浪漫吗?

战争中性命相搏的是两群互不相识、没有任何恩怨,却在性命相搏的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我们的同类,都是人!

还浪漫吗?

胜利再伟大,也无法补偿伤逝的生命,胜利后的烟花,乃至人世间的一切与他们都无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战争,全球40多个国家、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卷入,虽然各种材料给出的死亡人数不一致,但是,无论那一种都尾数是七个零,死亡总人数不会低于5千万。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被游击队处死,昔日的“领袖”被弃尸街头;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尽;

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被国际法庭判处死刑。

很多人、很多书籍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邪恶的法西斯遭到了最彻底的打击,这是一次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是一次伟大的战争!

这些都没错。

中流砥柱的平型关大捷、血染征袍的诺曼底登陆、尸积如山的莫斯科保卫战……,无论多么辉煌的战役,都是人类的惨剧。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浪漫吗?

战争中性命相搏的是两群互不相识、没有任何恩怨,却在性命相搏的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我们的同类,都是人!

还浪漫吗?

胜利再伟大,也无法补偿伤逝的生命,胜利后的烟花,乃至人世间的一切与他们都无缘了。

自人类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战争就从未停止过,从冷兵器到火器,从常规武器到原子武器,从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到恐怖袭击,都在利用各种武器,而且无不求精求奇。当人类陶醉于武器的精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玩意不能对付变形金刚,只是终结人类自身生命。

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有意思吗?

战场上的英雄可敬、可歌、可泣,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人类生命之花如此凋零?

面对暴力、面对压迫,我们要反抗,而且付出鲜血也在所不辞,这同样是人类能成长到今天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太多的悲痛和遗憾,当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不仅要问:

为什么始终会有人成为战争狂人?

为什么人类始终面临战争的阴云?

为什么人类前进每一步都要付出如此多的鲜血和生命?

为什么人类会有法西斯?

难道,难道我们不能静静坐下来、不能熄灭仇恨、不能让自己少一点伤痛?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这个人类的死敌竟然冠名以“社会主义”、通过西方议会制度登上政治舞台,在苏联和英美都无知的情况下,成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死敌!

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英法背弃了战前对意大利的领土诺言,在巴黎和会的会场上赶走了意大利代表。20年代初期,意大利有90万失业人口和100万退役军人,意大利社会民主党还在鼓吹“土地社会化”,农民也开始朝不保夕。

墨索里尼出现了,巴黎和会后墨索里尼组织了“战斗的法西斯”,法西斯主义由此得名。失业的痛苦和失地的恐惧造成人们对未来绝望,墨索里尼则给人们带来一种虚幻的渴望:意大利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只要想,就能。

在困难面前,人们渴望上帝拯救,毕竟这个世界上帝什么时候会出现大家谁也不清楚。面对无尽的苦难,突然有个人出来振臂一呼,当然有人会望风景从。

可惜他们跟从的不是上帝,是魔鬼。

1929年大危机,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也希望自己能继续活下去,毕竟生命是美好的。没有钱、没有粮食,可以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普通人很可能对此无能为力,只能逆来顺受;更可怕的是这个时间可能很长、很长,长到让民族、人类失去耐心。

根治危机有没有速成法?

答:战争。

欺负人为快乐之本,如果别人的钱变成我的钱、别人的房子变成我的房子、别人的女人变成我的女人,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如果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这么想,那么就是法西斯。因为,抢劫远比创造原始,也更简单易行,所有人都能听懂。

在这一点上,法西斯很类似于传销:传销先从精神上忽悠你,让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法西斯则忽悠,让你觉得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无所不能;传销让你服从上线,而法西斯让你服从领袖;传销害自己的亲人朋友,法西斯害自己的民族,贻害人类。

法西斯远比传销残酷许多,在他们鼓吹社会达尔文论,优秀种族必然越来越强大,低劣种族必然被淘汰,就如同被淘汰的生物一样。爱国、爱民族并没有错,但是不能把爱国的基础建立在损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上。

当领袖成为人类的上帝,上帝还有什么用?

人类存在终极目的是追求美好,追求善良,追求下一代人能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与造物主一样的形象,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没有人天生适合被压迫,更没有人天生应该是奴隶,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

今天,我们记述两次世界大战,不是为了缅怀,更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让我们永远地忘记!

“不让别人自由的人,不配享有自由,在公正的上帝面前,他们也不会长久。”——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