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动作不断,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

这是继第三集成电路基金之后,又一次国家主导项目。据悉,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国家主导抱团创新

创新联合体是新型举国体制下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织60余家中央企业,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碳纤维、关键零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分两批组建了7个创新联合体,带动3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创新合作、强化协同攻关,有效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而科技创新正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词。早在年初,国资委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曾表示,2024年将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

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集团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布局领域包括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算力网络等。

6月17日,通用技术集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通用时代中心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书(第二期)签约仪式。上述联合基金于2022年设立,是国内首个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第一期基金至今已历时三年。

6月6日,未来产业纳米材料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联合体由中国有研牵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国家电投、东方电气集团、中铝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国煤科、中国有色集团、中国稀土集团等央企参与共建。

6月5日,中国电科在京组织召开未来产业联合体指挥部成立大会,大会发起成立三个领域的未来产业联合体指挥部,由中国电科牵头,中国移动、机械总院等十余家央企参与共建。

招商智库研究显示,随着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在A股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非金融国资央企的利润增速、ROE的相对优势更加明显。

2024年一季度,在A股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国资央企盈利呈现较突出的改善趋势,营收增速、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达2.9%、4.1%。

分行业来看,电子、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机械设备、环保等五个行业的国资央企利润增速较高,煤炭、石油石化、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五个行业的国资央企ROE较高。

地方国企有望迎来利好

作为一种产学研合作方式,创新联合体由中央企业牵头,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聚焦于事关产业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新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系统协同攻关,是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组织创新模式。

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推动下,地方国企整合重组将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其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基础设施,在船舶、汽车、电子设备、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众多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业母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国内数控机床厂商逐渐向高端市场发展,一批头部企业的产业布局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集中。始建于1990年的宁波精达(603088),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

2023年1月10日,宁波精达发布公告称,关于控股股东股权变更完成工商登记暨控制权变更已经完成。宁波精达实际控制人已经变更为宁波国资委。自此,宁波精达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宁波国资委及其下属宁波通商集团,将通过资本赋能、产业赋能、数字赋能的方式,帮助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3年,宁波精达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8.94%;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上升11.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上升10.61%。

创源股份主营业务为时尚文具、手工益智、社交情感、运动健身、生活家居及其他六大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全套供应链。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宁波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宁波精达境遇相似,创源股份自国资加持后,同样开始加速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发力跨境电商收效显著。同时,创源股份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为公司的持续发展积蓄强劲动能。2023年,创源股份实现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润7674.03万元,同比增长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