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达200家!政策大力支持,并购重组迎重大利好,“国家队”抢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

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支持相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

“对并购重组的支持信号正当其时。”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部门加大对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对于资本市场有重要影响。

在IPO阶段性收紧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让一些规模稍小、尚达不到目前IPO要求、但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实现证券化;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活跃度。

政策暖风频吹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政策暖风频吹,配套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显著提升,积极助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2月5日,证监会上市司召开座谈会。证监会上市司表示,近年来证监会持续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取消部分行政许可事项,优化重组上市监管要求,推出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第(十五)点提到: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

4月19日,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技型企业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各类支付工具实施重组。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指出完善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扩大创业板/科创板小额快速适用范围,取消创业板/科创板配套融资“不得用于支付交易对价”的限制。

据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尹中余观察,与历次并购重组新政策相比,2024年初以来的并购重组新政具备如下两个鲜明特征:

其一,旗帜鲜明地鼓励产业并购,尤其是鼓励那些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其二,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从严监管借壳上市和盲目跨界并购,坚决打击炒壳行为。

展望2024年,尹中余给出了三点预测:一,并购退出将越来越具吸引力;二,大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股票将呈现分化趋势;三,新股发行过程中的市场化约束将逐步体现。

国家队、龙头企业担当主力

同花顺数据显示,6月以来,披露股权收购和资产重组公告的上市公司近200家。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交易进展公告,有16家涉及交易完成公告,有5家涉及交易终止公告,首次披露交易报告书的有12家。

从交易主体看,央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度颇高。

自国改启动以来,央国企专业化整合重组持续提速。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共发生2496起。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683起,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813起。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2024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的攻坚之年,要力争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在政策鼓励下,今年以来,央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案例频发。

6月18日,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五矿钨业、沃溪矿业合计持有的柿竹园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约为51.95亿元。

针对此次大手笔、高溢价资产注入计划,中钨高新在公告中称,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形成集钨矿山、钨冶炼、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的完整钨产业链,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上市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易方之一五矿钨业与中钨高新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五矿,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除了“国家队”之外,具备强大整合能力和收购能力的大市值上市公司是A股并购市场常年的“主力军”。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市值百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共发起资产收购交易1,608起,占上市公司资产收购交易总数量的38.44%;2023年,市值百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全年合计收购规模1.36万亿元,占上市公司收购资产总规模的76.32%。

今年6月8日,金属包装行业龙头奥瑞金披露,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华瑞凤泉有限公司的境外下属公司(作为要约人),以7.21港元/股的要约价,向中粮包装全体股东发起自愿有条件全面要约。

奥瑞金目前间接持有中粮包装24.40%的股份,为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此次要约收购目标为中粮包装余下75.56%股权。按此测算,此次整体交易对价上限约合人民币55.24亿元。奥瑞金进行“A吃H”的意图,旨在推进产业整合、扩充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在奥瑞金出手前,中国宝武已于2023年末联合国新投资,对中粮包装发起全面要约收购。中国宝武、国新投资均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目前,中国宝武仍在推进针对中粮包装的要约收购事项。

产业整合渐成主流

从并购趋势来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一步回归本位,产业整合诉求强烈。其中,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等行业的并购数量居前。

以医药行业为例,随着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日渐活跃,今年以来10亿元级大手笔收购频现。仅一季度,A股市场大型案例就有新天药业并购汇伦医药、华润双鹤并购华润紫竹、中国通用集团并购整合重药控股迈瑞医疗并购惠泰医疗等。

6月13日,一心堂披露多项收购计划,拟分别通过三家全资子公司收购广西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2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重庆市万家康医药有限公司3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以及阳泉百济大药房有限公司15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分别斥资不超过1630万元、4010万元和2020万元。

6月8日,昆药集团披露,拟以17.91亿元收购华润圣火51%权益。本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同业竞争以及实现三七业务的整合规划,助力公司打造三七产业链标杆企业。

昆药集团表示,和华润圣火在三七业务方面已在协同的过程中。两家企业都有血塞通软胶囊产品,分别是昆药“络泰”和华润圣火“理洫王”,本身既有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本次交易后公司将在渠道拓展、市场策略等方面做好整合,后续亦会做好执行层面的建设工作。

券商并购重组预期强

当前,市场对于券商行业的合并重组预期正在逐渐加强。

“国九条”明确了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利好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证券行业的集中程度。

瑞银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曹海峰6月13日在媒体会上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证券行业中将会成长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航母型券商,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6月14日下午,以券商为首的大金融板块突然拉升,海通证券率先放量涨停,国泰君安、首创证券等纷纷跟涨。当天有市场传闻称,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将合并。

并购重组是券商实现外延式发展的有效手段。

6月8日,同方股份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同方创投收到北京产权交易所通知,浙商证券成为同方创投所持国都证券5.9517%股份公开挂牌项目的受让方,成交价格为9.1083亿元。同日,同方创投与浙商证券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至此,浙商证券已合计从8家股东手中受让国都证券34.2546%股权,共斥资51.28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

除此之外,证券行业内其他并购重组也在持续稳步推进,且颇受市场关注。

5月15日,国联证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董事会预案,公司拟发行A股股份购买民生证券100%股份,拟募集不超过20亿元。

6月14日,国联证券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国联证券表示,自预案披露以来,公司、各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方正在积极推进本次交易的相关工作。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交易所涉及的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等工作尚未完成。

目前,大部分上市券商的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具有国资背景。今年以来,长江证券东北证券、东莞证券等券商均宣布股东拟变动计划,新股东主要是地方国资或其相关公司。

在行业人士看来,此举符合做强做大证券行业“国家队”的政策导向,证券公司作为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中介方,也将利于央国企探索产融结合、以融促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