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医疗:核心业务持续萎缩,医疗服务业务能否成为“救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期,济民医疗(603222.SH)先是四连板涨停,随后又连续下跌3日,其中包含2个跌停板,其股价的剧烈波动引起监管层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济民医疗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指出,公司旗下博鳌国际医院与Jonathan Robert Todd Lakey教授的合作已经结束,公司未对其相关科研成果推进在中国转化。此外,博鳌国际医院干细胞药物研发周期长、环节多、风险高,后续的研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该公司同时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短期股价出现剧烈波动,提醒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济民医疗的核心业务医疗器械板块持续萎缩,盈利能力大不如前。公司高度重视的医疗服务板块增长相对较快,该业务能否成为公司的“救星”呢?

核心业务持续萎缩,业绩起伏波动较大

根据官网介绍,济民医疗是一家创立于1996年的现代化制药企业,系浙江省医药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5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

自上市以来,济民医疗积极布局“大健康战略”,涵盖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三大板块,逐步构建以医疗器械为主导,医疗服务和化学制药协同发展的“一主两翼”的战略格局。

医疗器械是济民医疗的核心业务板块,产品包括安全注射穿刺器械系列产品、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系列产品、体外诊断系列产品和血液透析浓缩液系列产品,其中安全注射穿刺器械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安全注射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不过该业务的营业收入却是逐年下降的,2021年至2023年,济民医疗的医疗器械产品营收分别为5.91亿元、3.43亿元、2.4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0.13%、48.64%、33.60%,盈利能力也是不断下滑。

2023年,除了医疗服务业务以外,济民医疗的医药制造、医药贸易业务的营业收入、盈利能力都在下降。该公司多项业务的发展似乎都遇到了困难,接下来需要公司尽快调整。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济民医疗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一直都不稳定,起伏变化非常大。2020年至2023年,济民医疗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9.72万元、1.48亿元、3445.52万元、-6548.04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济民医疗2020年、2022年、2023年的第四季度都出现了大额亏损,并且去年还出现了由盈转亏的情况。对于去年的业绩表现,济民医疗表示,由于安全注射器产品出口数量下滑导致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和利润减少。

医疗服务板块能否成为公司“救星”?

在众多业务板块中,济民医疗的医疗服务业务增长相对较快,2023年实现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63.85%;毛利率达到44.26%,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6个百分点。

此外,医疗服务板块营收占比由上年同期26%提升至39.92%,该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越了其他板块,逐渐成为公司收入及利润的重要来源。

据了解,济民医疗的医疗健康服务板块有2家综合性医院(博鳌国际医院、鄂州二院),并与多家医院进行血透业务合作。济民医疗表示,后续将继续围绕综合性、专科性(肿瘤、肾病等)医院进行布局,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大健康产业集团。

济民医疗在年报中指出,博鳌国际医院与日本医疗法人社团医进会小田医院启动了细胞治疗技术领域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合作,共同开展NKM改良疗法、NKMplus改良疗法、NKT免疫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以及外泌体在免疫调节、促进生长、抗肿瘤等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积极推进创新药ADSC-101注射液(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临床前研发工作;引进了三种特许药品,包括英克司兰、康奈非尼胶囊、比美替尼片以及三种特许器械 INUS300 双层血液滤过机、Legend pro+射频治疗仪、PiQo4 激光治疗仪。随着医院品牌力的提升以及市场拓展的持续加强,医院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根据披露,2023年博鳌国际医院实现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76.4%;实现净利润3325.50万元,扭转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鄂州二院去年实现营收约1.46亿元,同比增长48.94%。可以看出,济民医疗的医疗服务板块对业绩贡献越来越大,展现出一定的成长潜力。如果后续能够保持稳定增长,或将成为公司的“救星”,带动公司业绩重回正轨。

干细胞药物研发仍处早期阶段

近期,济民医疗的股价频繁异动,显示出市场资金对该股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5月7-10日,济民医疗收获4连板涨停,但随后两个交易日(13日、14日)又接连跌停板,15日也大跌9.52%。短短7个交易日,济民医疗的股价如同“过山车”一般,期间振幅达到47.25%,起伏波动较大。

济民医疗的股价剧烈波动期间,有多位游资大佬现身该股龙虎榜,包括甬兴证券青岛分公司、东亚前海证券苏州留园路、思明南路、宁波和源路、宁波桑田路等都参与了该股的炒作。

市场对于济民医疗的这波炒作,或与部分媒体的报道有关,公司被市场界定为“干细胞”概念股。

根据媒体报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程新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一名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33个月。相关成果刊发于国际期刊《细胞发现》。

同时报道称,济民医疗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外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系Jonathan Robert Todd Lakey教授在中国的独家合作伙伴,公司对其科研成果在中国技术转化具有优先权,其中用于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已经获得FDA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进行临床试验。

对此,济民医疗予以澄清,公司旗下博鳌国际医院是在2019年1月与Jonathan Robert教授签署的合作协议,但目前双方的合作已经结束,公司未对其相关科研成果推进在中国转化。

此外,博鳌国际医院干细胞药物研发管线主要包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但都处于临床前阶段,相关项目均属早期阶段。创新药研发周期长、环节多、风险高,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后续的研发推进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济民医疗的核心业务医疗器械板块营收规模持续萎缩,不过公司的医疗服务业务增长相对较快,有望成为公司的“救星”,带动公司业绩重回正轨。干细胞相关研究仍处早期阶段,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不大。对于市场的炒作,投资者理应保持谨慎,注意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