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之后,mRNA技术如何破茧成蝶,康希诺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0

$康希诺(SH688185)$ $康希诺生物(06185)$ $沃森生物(SZ300142)$ 随着新冠疫苗市场需求骤减,曾经因新冠疫苗迅速崛起的莫德纳,BioNTech等跨国企业面临收入大幅下降的困境。市场波动中,企业加速战略调整,探索并拓宽mRNA技术在肿瘤免疫等领域的应用。

高特佳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于建林分析,“mRNA技术以其独特优势将成为疫苗发展的重点方向。面对全球竞争格局,国内mRNA企业需加速转型,从产能布局转向研发创新,拓宽产品线,将mRNA技术沉淀为长期能力,布局带状疱疹mRNA疫苗等,探索基于mRNA技术的癌症疫苗以及与PD-1/PD-L1抑制剂联用治疗多种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思路迪医药与康希诺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共同致力于开发下一代mRNA肿瘤疫苗,研发代码为3D124。思路迪不久会将首款mRNA治疗性肿瘤疫苗3D124推向临床阶段。

“从研发创新方向看,联合疫苗、多价苗、新型疫苗是未来疫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于建林看来,对疫苗企业来讲,品种是核心,“无论是整体疫苗市场还是公司的收入结构,都具有品种导向性,要在疫苗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需要有重磅品种面世或储备才具备持续成长性。”

在于建林看来,带状疱疹疫苗和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是少有的蓝海品种,“品种蓝海还包括幽门螺杆菌疫苗等方向。”

而在品种蓝海之外,于建林认为疫苗企业还具备产品迭代蓝海,“拥有创新佐剂技术平台、重组蛋白表达平台,在现有疫苗红海赛道开辟蓝海空间,比如针对流感疫苗赛道,鸡胚工艺的裂解疫苗或亚单位疫苗是红海。如果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就可以在市场上处于蓝海地位。”

mRNA转化为一种新治疗模式,造福罕见和常见病患者,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于建林举例,mRNA疗法需要产生高水平浓度的蛋白;mRNA疗法产生的蛋白的组织生物可利用度差、血循环中的半衰期短以及载体的靶向递送效率低;重复给药会激发先天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于建林认为mRNA研发企业应该在技术上进一步提升。

第一,利用化学修饰的核苷来取代天然的核苷(特别是尿苷)来对mRNA序列的优化,显著降低mRNA被先天免疫系统识别的可能,提高蛋白的表达水平。

第二,基于RNA病毒的自我扩增机制,可以在细胞质中诱导自我扩增mRNA(samRNAs)序列的复制,从而降低给药的频率。

第三,使用环形RNA(circRNA)代替线形RNA,提高mRNA的纯度。

第四,优化载体递送系统,如使用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细胞外囊泡递送系统,生物模拟载体系统。

此外,于建林强调,在专利积累方面,国内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外头部mRNA企业,在mRNA领域布局的专利有两千多项。国内mRNA企业在产业化进程中一定要直面专利问题。而作为创新药研发企业,未来在国际化进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专利池,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mRNA技术会前往何方?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探索其应用场景,“遍地生花”的图景正显现于人前。于建林表示,目前mRNA技术被应用于治疗性疫苗、肿瘤免疫、蛋白替代疗法、再生医学、细胞疗法、代谢、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

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度疫苗与免疫大会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主任林金钟也表示,“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研发成功标志着我们逐步掌握了mRNA疫苗技术,后续有望衍射至肿瘤药物的应用。”

据于建林观察,肿瘤免疫在mRNA的应用是继疫苗之外第二多的应用领域,“头部mRNA企业针对宫颈癌、皮肤癌、乳腺癌、肺癌等实体瘤布局较多。

然而,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的技术壁垒高,需要临床、免疫、算法开发、化学递送及制剂工艺等多领域的积累。因此也要求企业提高技术交叉能力,单个技术能力的突破并不足以支撑mRNA药物开发的需求。”于建林表示。

“此外,从原料供应、工艺优化和技术迭代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全流程各环节细节精准把控,精简业务,集中推进重点管线的临床进度;同时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为mRNA争取从研发、转化、生产,以及商业化推广等各环节的助力。”于建林强调。

从预防到治疗,从疫苗到肿瘤免疫,mRNA技术的潜力正被逐步挖掘。企业要如何借助mRNA新技术从堆砌产能转向深耕研发,搭建自身的产品线与专利池,且待新篇章写就。

全部讨论

讨论已被 春花已开夏果摘 删除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认为,肿瘤疫苗领域有望成为mRNA下半场最大的一款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