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小工兵”——科达利 在内卷行业中寻找躺平赛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9喜欢:2

随着低价可转债炒作热情的逐步减弱,我心中感觉少了个着力点,不安感告诉我得尽快考虑其他投机渠道,以保证后续的收入。秉着“做自己熟悉的投机”理念,我打算把一部分的精力转移到对股票的研究。在十来年的股票投机的历程里,整体是正收益,不过年平均下来估计也就是个理财收益的水平。回顾了下之前自己使用的股票投机策略,基本都是利用表象规律及发生概率来执行的,看似赢面尚可,看存在一大弊端,那就是因为不深入了解其内在本质逻辑,从而造成“上涨卖得早、下跌我死抗”的尴尬局面,至今账面上还躺着不少因死扛而躺尸着的个股。

之前提到要“调仓还债”,计划要调的就是这些“躺尸股”,当然当年我买入它们也不都是摸瞎买的,但毕竟在这玉石俱焚的市场和众所周知的经济环境,有些标的的性质可能早已发生了改变。要分析必然要用到“合适的方法”,说实话我还没找到比较体系化的分析系统,既然如此,还是先从年报分析开始吧。虽然年报分析被很多深受“价值投资理念”伤害的小伙伴诟病,但我觉得运用好逻辑思维,让年报上的数据“说话”,至少能让我避开一些雷,当然我更希望能“提前”发现投机机会。

第一篇打算先分析在5月买入的“科达利”,是留是走?留的话又该如何应对,是我本次分析的目标。

公司所处行业为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具体面向的下游应用行业为动力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等。先快速扫描下公司这几年的经营数据:在过去几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在增长,但这两年有增速放缓的趋势;毛利率虽略有下降,但整体上稳定,维持在23%上下;净利率稳中略有小升,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12.3%;应收状况随着22年的业绩爆发有较大增长,但23年却没随业绩继续增长;这两年净资产增加较快,而资产负债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整体来看,公司看着挺健康且仍处于扩张期。要分析好一家公司看这么浅层数据必然是不够的,容我继续深挖。

公司最大一块的业务是“锂电池结构件”,占23年营业收入比重的95.74%,故从业务分析角度,这必然是重点。其下游锂电池主要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领域的储能电池,所以下游需求是其业务能长期发展的基础。一提到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电池,不少小伙伴就心里发慌,如此内卷的行业能有什么好机会?咱们来理性看待当前的几个问题:

1. 行业虽然内卷,但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国内的发展至少已经确认为是“国策”,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带动的产业链巨大,不是说掉头就能掉头的;加之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并不高以及汽车电池寿命的局限性,故从长期发展来看,新能源电池行业仍就有较大发展市场;内卷是“中国特色”,它会降低行业的毛利率而把竞争对手挤出去,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巨大市场能带来的机会;但也得面对一个问题,因为现在国内经济放缓,新能源汽车的替换和迭代也在放缓,何时会有改善得看经济数据,当然最直观的可以看每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

2. 新能源电池虽卷,但不代表其所有子件赛道都卷;动力电池由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导电连接件、塑料框架、冷板、冷却管道、两端的压板以及紧固件组成,公司的产品就主要是电池模组框架等;最卷的必然是电池这个赛道,而结构件赛道貌似压力少了不少,结构件其实也有梯队,而公司位于第一梯队,服务于第一梯队客户,业绩上相对有保证;公司17年上市,一直致力于锂电池结构件这块,而17年动力电池还未蓬勃发展,公司因其专一性具备了先发优势,2020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起点,公司也做上了发展得快车道,公司也一直是该赛道的头部。

故综上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只要公司能强化在该细分赛道的竞争优势,虽不一定在短期内能有较大的业绩增长(毕竟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但保证市场占有率还是有较大可能性的。

再说说另一个“储能电池”赛道,其23年全球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0.7%,而国内出货量占据近75%,增长率达到81.5%。这个赛道必然会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入贡献(可惜公司年报没有拆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业绩)。

考虑到欧美对于中国电池出口的制裁,公司也在海外进行了建厂,并有不少海外工厂已经启动生产,从这个角度考虑,多少也减少了当我看到其海外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大量投入的忧虑。

当然必要的风险不可忽视,那就是一线大厂客户的自行建厂生产结构件以及扶植竞争对手的行为。说道大厂抢占二三级供应商的蛋糕就不得不提比亚迪,原本为整车厂的它为了控制成本加大竞争力,竟然买注塑机开始生产A/B柱,另外还打起了轮胎的主意,哎,这真的是中国特色么?

分析完外部影响,再来看看其内功如何。

n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如何保证自己在未来市场有足够的竞争力?

从产能保障上来看,公司年报上并未显示其产能饱和率如何,从产销增长量及产销差值数据来看,公司数据增加不大,销量增加3.46%,而营业额却增加了21.47%,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而公司现在在建/扩建项目主要分布于江西、江门、匈牙利等地,预计在25年第三季度到26年第一季度陆续完工,从投资金额来预估,这些项目预计能带来年产量3亿件的产能,而23年的37.26亿件,整体来看公司的扩产还是相对保守理性的;

从收入地区来看,随着德国、瑞典及匈牙利等厂的投产,公司的海外收入从2.45亿增加到5.34亿,占整体营收的5.08%,这一份额后续有望继续扩大,同时能规避部分国家的进口管制;

从研发上来看,公司把重心投入到了动力电池的相关研发上,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储能电池的技术研发已经充足了?还是公司认为动力电池是未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成本管控来看,公司的毛利率虽然还算稳定,但没有增长迹象,产品的成本大头主要在材料和制造,这多少会是隐忧;

n 第二个问题是公司从财务数据上来看运营是否健康

从公司募集来的资金来看,尚有24.54亿在账,能正常覆盖在建项目,且大部分已完成项目已产生正向效益;

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巨大,但细看一下会发现,去年一年期的应收账款基本没转变为今年的二年期,也就是公司在一年内把应收账款基本都拿回来了,现在的是今年产生的应收款。究其原因是公司特有的结算模式带来的。但考虑到这两年下游经营困难,所以需要持续关注应收款回款是否会变差;

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本期增加15.6亿,这一块我起初看年报还是略担心的,但当我把它折算为产能增加值后,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固定资产的增加必然会造成较大金额的折旧,这会对利润造成一定压力,很可能到时会出现增产不增利的情况;

在减值这块,公司竟然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均没做出减值,可以理解为是公司对未来市场需求很有信心,从这个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公司现在应该是满产能的;减值一直是业绩黑天鹅的重大体现,持续关注;

n 第三个问题是公司有没有短期内的特定风险需要警惕

从我现在的认知及分析来看,公司暂时没有待爆的雷。如果真要找潜在风险的话,我觉得会有这几项:

1. 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长略显颓势,需要在二季度关注此问题是否持续;

2. 营业收入的减少会带来其他连锁问题,包括资产减值等;

3. 持续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和周期变化

n 顺道非专业的解答下销售数量和营业额增速不匹配的问题

1. 我比对了22年的数据,销售量增速48.26%,而营业额增速93.7%,存在较大差距,故23年存在的差距有一定可参考性;

2. 可能是这个销售量差值是一些高单价的产品,好吧,这个理由我都觉得站不住脚;

3. 销售单价增长,我粗粗计算了一下,23年单件平均成本的增长率为15%左右,而单件的平均销售价增长率为17%,售价增长大于成本也算是好事,说明有议价权,但规模增大了成本却没有降下来,我不觉得是好事。

整体来看公司内功修炼的还不错,如果能从成本控制上再下下功夫,其行业领导低位估计短期很难撼动。

既然已经确认了公司的整体质地,接着就应该来评估其价格,本人不擅长估值,故先用最建议的市盈率来估算。不出幺蛾子的话,预估公司24年的每股收益在4.8元左右,对应其2.71亿的股本及营业增速,保守给与20-25的市盈率,故预估股价区间在96-120之间,鉴于此此股先留着吧,等股价企稳后计划在右侧适当加仓。

全部讨论

07-09 16:08

作为电池结构件行业十年老兵,反馈意见:本行业已经进行产能过剩时代,加之今年铝价上涨(包含国际上的溯源要求),结构件对下游客户相对由于供大于求,没有议价权,已经开始出现大面积成本倒挂,也就是出现了正毛利,负净利的情况,预估整个行业的盈利都将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保守估计要到26年才能进入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07-10 16:10

科达利的主要产品可不是电池模组框架,是电芯的壳体,顶盖等。占电池成本大概17%左右,不小的比重。

07-10 13:21

调研到的信息是,公司产品每年都有降价,幅度约为3-5%,但是,产销量在扩大、市占率在扩大,毛利率、净利率保持稳定。公司应收账款每年都有,但90%是一年期的,客户是全球TOP15高端客户,不用担心货款收不回来,也就是它的这些客户如果资金有问题,它就会坏帐计提,客户为:宁德时代、特斯拉、LG、三星SDI、松下、中创新航、欣旺达、亿纬锂能、力神、远景能源、广汽、Northvolt、ACC、卫蓝、太蓝等。

07-10 00:01

简单地说吧。如果你不喜欢苹果、特斯拉、立讯精密,你就不要买KDL;如果你不喜欢锂电、宁德时代,你就不要买KDL。
如果你怕“内卷”;怕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不使用隔膜、电解液;喜欢全球生产、经营、产品市占率超30%的公司;喜欢人形机器人,KDL值得关注。
至于其他财务上的东西,无需多言,在锂电板块中,除了宁德时代,KDL就是经营最稳、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