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垃圾的“投机者”——博汇转债 容我深挖下“缴税停产”背后的隐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7

博汇转债理论上是我要分析的“低价可转债”池子里的最后一个标的。当时因为其“缴税停产”风波的影响,觉得只要此事没有定调大概率可转债价格上不去。谁知博汇转债在这几天随其他低价债一起一路猛涨,而且位列猛涨榜第一梯队。这也从一个层面体现了大家对其内在价值的认可吧。本来看到这高高的价格,没了对其分析的冲动,但想想万一激情过后下跌了呢,万一最终确认要交税呢,那是否会有机会投机呢?带着这点私念,开始分析这个标的。

博汇股份处于燃料油深加工细分领域,其产品经过下游供应商二次应用/加工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过不管是看其营业收入还是市值,其实也是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其主要有两大类产品重芳烃及重芳烃衍生品和环保芳烃油,其最大产能均是40万吨/年。其中重芳烃衍生品应该是公司为了规避消费税而对重芳烃进行再处理以达到规避税费的,不过这个正是此次“缴税停产”时间的导火索。公司考虑到如果缴税产生的额外成本无法有效转嫁给下游,也就是生产会导致亏损,于是于6/13日公告把重芳烃相关产线给停了。我对生产工艺不怎么了解,但可以想象的是一条一直生产着的大线一旦停产,需要再次重启的话其重启成本是很高的,这还不考虑因为停工造成对营业额的影响。上述表述是所有人看到公告自然会想到的,是否真影响那么大么,我们详细分析下:

1. 停产不等于停机:设备一旦长时间停机,管道里的材料会发生凝结,再次启动的话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同于搞一次大修,而正常情况下化工设备每年都会有一次大修;

2. 40万吨/年的产能必然是由多个产线来组成的,而根据23年年报数据当年重芳烃的产量是33.17万吨,也就是说存在一定比例的设备是没满负荷生产,甚至是停机的;

3. 正常情况下,产线不可能同时停机检修的,毕竟会影响产能的均衡性。假设每条产线大修的周期是一周(我不专业,瞎猜的),再假设真的所有线都停机了一个月(公司必然想尽快复工),对于公司的产能影响是3周的产能影响。如果大修时间需要大于一周,那影响更小,何况还没考虑产能不饱和的情况。简单计算下一年按53周生产来计算的话,3周的产能缺失1.95万吨(按23年产量计算)。就是一旦复工,公司可以利用原来产能的饱和缺口来弥补这3周的产能缺失,23年产能差是6.83万吨,绰绰有余

4.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但这停工的一个月会影响营业额呀。那咱们来看看库存呀。去年生产了33.17万吨,实际卖了17.21万吨,也就是还有15.96万吨,这还不考虑年前的库存量,光23年的库存量就基本够卖一年的了。到此大家是否感觉到这家上市公司还是很有智商,很会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虽然停产可能是真的,但其实际的损失只是重启设备的物料损耗以及这一段时间部分人员的薪资付出,以此代价来叫板税务局让步,绝!

5. 我们再看一下公司22年重芳烃的产销数据,生产36.4万吨,销售23.38万吨。大家不仅要关注产销差值,更要关注的是23年对比22年销售量的巨幅下降(6.17万吨)。明细可以看到公司在重芳烃上的业务已经受到严重的阻力,而这个不是税务局造成的,可能是供应链需求下降,也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而业绩下降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

这么一分析,大家是不是很清晰的了解到,此次停产事件反倒对于公司来说是个契机,一来保证利润,二来避免因为持续的产能过剩造成物料的减值计提。

顺便提一句公司另一块“白油产品”,对比22年其销量及销售额也是大幅下降的哦(13.92亿元->9.43亿元)。好在其他品类产品的补充,让其23年营业额不下降太多,这就是公司所说的“环保芳烃油产品通过进一步深加工,向下游延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新增 DTY 油剂、基础油、橡胶增塑剂多种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虽然其他品类产品销售额可能能持续增加,但其两大权重产品收入下降是后续影响业绩持续性的潜在风险。

顺道再来分析下如果真执行消费税对公司的影响吧。根据公司的年报数据,税务局要求“2023 年 7 月以后生产销售的“重芳烃衍生品”需按“重芳烃”缴纳 2105.20 元/吨的消费税”,而公司预估对“23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产生-35,613.51 万元的影响”。拿出手中的计算机,可以算出被征税的重芳烃衍生品基数是16.92万吨。这里又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23年的“重芳烃衍生品”基本都是在下半年卖出的。

对于23年来说这额外的3.56亿税费是很重的。公司去年“重芳烃衍生品”的营业成本是5.61亿,营业额是6.21期元,按17.21吨年销量计算,每吨的成本是3258.62元,单价是3606.28元/吨,在此技术手需要增加2105.2元/吨的消费税。每产一吨需要倒贴1757.54。哈哈,不是下游要疯就是公司要疯。停产决策很英明很及时,在此也劝劝税务局,这羊毛撸得太狠可不好哦。

再看一下公司存货这块,这几年一直在增加已达到3.93亿,数字比23年剩余“重芳烃衍生品”的成本差不少,估计主要是在计算库存商品时用的“成本”价格不一样。如果放大“成本”这个系数,那公司的存货数值会非常大,看似资产增加了,但一旦减值计提,公司的业绩就要垮了。

综上可见,公司本身在业务经营上已经有颓势,再加之消费税事件这么一闹,虽然当下公司占了舆论的有力位置,但不管后续会不会加税,加多少税,还是要回到公司业绩上来。一旦公司真的舍弃“重芳烃衍生品”这个产品线,那其营业额的巨大缩减,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处置,对公司是非常不利的。公司现在要做的是在和税务局沟通好“合理”的征税税率外,更好关注好自己业务线的发展。

再回到可转债上,3.967亿剩余规模,28年8月到期,短期没有回售问题。公司8/21才会重新计算下修,不过从现在来看公司因为没有太大现金流问题,下修动力是不足的。而且公司应收账款很少,且没有任何抵押借款,6.27亿的净资产能大概率满足其必要的现金流抵押借贷需求。

考虑到公司业绩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个人觉得其可转债不具备长期持有的价值。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做多只能按到期赎回的115最高价来作为其价值天花板。而现在可转债价格已经达到96元,也只能说是比理财略好的品种吧。当然在现金流有保障的情况下,一旦市场出现情绪化问题把可转债价格又打回到70多,那还是有一定的短期投机价值的,但前提是现金流好哦,一旦业绩变差,现金流必然会出现问题,长期持有依旧不是好的选择。

全部讨论

07-05 19:05

写的很中肯

07-04 14:31

看了你的文章,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