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垃圾的“投机者”——帝欧家居 白手套还是野蛮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7

上周五写的《笃笃笃,帝欧家居的家门被敲响了》,被某球的小伙伴留言提醒说可能忽略了另一个可能——上市公司利用第三方变向低价买入自家转债从而解决后续要到来的债务回售或到期问题。这种策略有个洋气的专业词“白手套”。

自身认知的不足,必然会造成分析上的缺失或漏洞,好在有这些专业小伙伴的提醒,让我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还有机会重新评估之前被自己评估为“没有投机的机会”是否是好的投机机会。

整理下思绪,启动分析:

就现在我的认知而言,这次买入事件大概率只有两种目的,要么是为了“鸠占鹊巢”,要么就是“引水自救”。那哪种概率更大些呢?

先分析下“引水自救”。因规则制约,上市公司不能买卖自家可转债(但大股东可以哦),于是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买入,这样花点“辛苦费”就能低价在市场上买入可转债,从而解决债务问题,玩得溜得甚至可以不付“辛苦费”,实现各方共赢。

如果第三方大举买入可转债会出现几个问题:1. 买入需要占用资金,即使现在帝欧转债已经是骨折价,但15亿的发行体量,即使部分买入也是非常耗钱的,而这部分钱大部分需要私募公司自己筹得,毕竟帝欧自身运营已经困难;2. 当持债比例超过20%,后续5%增减都需要公告,这本是暗搓搓的行为,在超过20%需要公开,那必然会吸引不少豺狼来抢食;3. 后续双方结算会是个问题,本身就是见不得光的勾当,我总不能以辛苦费的名义直接打款吧,你当ZJH是hellokitty么?何况这本就是行业灰色产业链,如果被你这一单搞糟了,这家私募必然会被行业通缉的。

那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在公众还没搞清楚白手套还是野蛮人之前快速增持,并利用好公告时间、低流通量吸引力和下修等一切手段把可转债价格(最好顺带正股)做上去。到时再高位一抛,解决了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私募的本金和辛苦费一并到手、可转债和正股价格上去后散户们也看似赚钱了,一举多得,真是业内“市值管理的典范案例”啊。

当然这看似容易的策略在执行过程中还是有些操作难度的,比如:1. 到时要卖出可转债每减持5%都需要公告(理论上可以一股脑抛,但市场承接能力大概率无法满足),游资们的嗅觉可是灵敏的,到时比如比你跑得好看,那很容易出现被迫掉坑里的情况;2. 如何能高效推动股债价格上涨呢?现在转债价格50出头,持仓成本在60多,考虑到其他隐形成本及逃跑的安全垫,至少得在85以上跑路才好。

对此我倒是有一计,望采纳。在7/29前(即满足15个下修计算交易日+15个自然日等待下修周期),把可转债持仓量从20%增加到24.99%,避开公告要求的5%规则,然后上市公司公告修底到4.96,私募则在7/30对4.99%进行转股的同时继续继续买入4.99%可转债。这样私募实际等同持有可转债29.98%,而又完美避开持股和持债的公告要求。虽然4.99%转股的的话按今天的收盘价来看是“不合算”的,但这也是策略的成本之一呀。咱们把格局再放大些,倘若我们在7/29前把仓位增加到39.98%的,也就是期间触发两次持仓公告。看到有如此大手笔的资金进入,再看看市场上为数不多可流通转债(十大持有人大多是基金公司,占了26.72%,也就是说剩余流动的只占34%不到),大家的心就燥热起来喽,再加上像我这样的“伪分析师”一吹捧,买买买!

这样一通操作,到8月中估计就可以鸣金收兵回家数钱了。

YY到此为止,咱们还是回到投机者的角色,来看看如果真是白手套,如何作为一只小奶狗抢点肉吃吃。

首先私募公司需要安全退出,必然需要把可转债价格推得越高越好。上周20%的公告一出来,可转债盘中反弹了一下,然后继续下行。原因可能如下:1. 大家没看懂这是出什么戏;2. 市场环境实在太不友好,特别是对于低价债,利好被情绪掩盖了;3. 我觉得这也是私募公司希望的,让价格继续低迷以便低成本捡筹码,筹码越便宜越方便逃跑,期间我猜私募通过对敲在故意让可转债继续下跌。

我建议我们可以持续观察,一看持仓比例公告信息;二看可转债量能和走势。7/12(下修公告日)和7/29(下修股东大会)会是比较重要的节点。

上述是对于引水自救的分析,那再分析下“鸠占鹊巢”。之前分析过,想要鸠占鹊巢的话时间点必然是在转股价下修日。前文分析过,按现在的可转债持仓,到时转股后的持仓比分别是:14%、6.93%、6.79%、6.71%。因为不知晓这个巢是原大股东故意让出来的、原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如何,故我无法判断这个14%的比例是否能让新东家站稳脚跟,亦或是需要再买入些可转债来保障下觉得的话语权。我们来按24.99%的持债比例进行转股计算下稀释后各方的持股比例吧。可转股7557.46万股,即总股本变为46057.46万股。新主人的持股比例将达到16.31%,而其他三位老股东的比例降为:6.74%、6.60%、6.53%,合计19.87。快速计算了下当持债比例接近30%进行转股的话,新东家的持股量就会完全超过三位元老的总和,剩下的就是如何争取小股东的投票权了,这就看谁给的糖多咯。这些计算是有各方不是“一家人”为前提的。如果早有私情的话,那理论上私募公司只需经过精密计算,用最少的钱拿到足够的投票权即可,完全不用多花钱还冒着信息披露的风险持债达到了20%。故我个人更加觉得前期两边应该没有沟通过、或没有达成一致、又或者是醉翁之意确实不在占巢上。

如之前所提,不管是想借壳注资还是想掏空核心资产,前者需要有资源和经验、后者需要时间和手段。我不了解这个大户,故不能做出判断。但到时必然会有迹象。

考虑到“鸠占鹊巢”对于投机者基本无利可图,我就不多加分析了。

那什么时候能确认双方唱的是哪出戏呢?我觉得最晚在8月初应该会有初步结果。因为那时是下修后的转股期,当出现大于5%的转股即股票增持公告后,基本可以确认是鸠占鹊巢。其实还有个更早的信号:那就是7/12是否下修,以及7月底是否修底。股权的博弈必然会围绕下修价进行。

希望这次是分析全面了。后续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买卖策略。

全部讨论

你说的有道理。私募买这么多,不会无缘无故。不赚钱它不可能走。

06-25 21:55

你在雪球写小说有点屈才了。

06-25 09:43

有没有可能是这家私募就是专门买垃圾的,毕竟以前可转债违约概率低,闭眼无脑买可以到期连本带利回收。
没想到现在市场这么激烈,这家私募被深套,只好越跌越买摊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