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常说业绩超预期或不及预期,到底指的是谁的预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期报告应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编制完成并发布。由于上市公司编制报表往往需要1个月多月的时间,因此每年的8月下旬成为了中报密集披露的时间。截止昨晚,正常的公司已经全部公布了中报,那些延期公布中报的公司,往往都是一些问题公司,大家在投资时应当注意。

在业绩披露期,常常有一些股票因业绩超预期大涨,也会有一些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遇到戴维斯双杀。这时一些新股民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亏损的业绩也可以被称为超预期,而同比增长盈利的业绩也可能会被称为不及预期,这里所说的预期到底是谁的预期呢?

在解释什么是市场预期前,需要提前了解一个理论,即“市场有效理论”。市场有效理论是指证券价格充分反应了市场中的可得信息,投资者基于现有的信息交易,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相信很多读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不认为市场可以有效。但我接触股市这几年,明显有一个感觉,市场虽不是完全有效,但大多数情况是有效的,基于一些接近公开的信息做出交易决策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并且市场会通过内部学习来提高有效性,减少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举一个例子,在2015年时,申购新股需要实缴资金,每次打新时股民们会先抛售了自己的持仓,缴款申购,打新结束后资金回到账户,大家会再买回股票。由于次新股在2015年被爆炒,大大激发了股民们打新的热情,导致每次打新时股民们都会抛售股票,筹措资金用于打新缴款,当中签结果公布后,未中签资金就会买回卖掉的股票,这一卖一买之间,就造成了股市波动。市场里聪明的资金发现了这个规律,于是在市场打新期间下跌后抄底,等资金回归时市场上涨抛售股票赚差价。这种方法很快尽人皆知,于是各路资金纷纷效仿,结果后来打新时市场不仅没跌,还上涨了,预期的差价也没有赚到。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一些优质公司在公布财报前,会有资金流入,并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于是有人猜测公司业绩一定很好,并跟着买入;当业绩公布后,大家发现业绩确实很好,等着有接盘侠来追高,结果没等到追高的接盘侠,自己却吃了大阴线。实际这也是市场有效的体现,大家都猜到了业绩向好,因此业绩向好的预期提前在股价中兑现,当公布时也就不算什么利好了。

A股市场虽然算不上强势有效市场,但被看作半强势有效市场,并无什么不妥。强势有效市场指市场价格包含了内部信息、公开信息和历史信息,无论掌握任何信息都无法获得超额收益率;而半强势有效市场指市场价格不包含内部信息,但包含了公开信息和历史信息,基于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而市场预期属于公开信息,因此业绩只要在市场预期内,股价在短期就不会有太大反应。

现在我们回归正题,什么是市场预期。预期是全体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或未披露数据的一种估计,个人、机构、产业资金都会对个股未来的经营有一个预估,一般大家喜欢把券商研究报告中对个股业绩的预估均值当作市场预期,当公司经营超出研报预估时,就称为超预期。

这种方法对一些有券商覆盖的公司有效,但对于无人问津的冷门股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建议大家关注上次财报公布,到现在为止股价的走势,如果股价跌跌不休,就表明市场预期公司经营变差,这时公司稳健经营就属于超预期;如果公司股价大涨,这时公司稳健经营可能就属于不及预期。另外,即使是大量券商覆盖的公司,因为股价在持续波动,市场预期在市场波动中早已变化,或者说市场预期变化带来了股价变化,券商预测的平均业绩也许早就不再是此时的市场预期。

投资者的预期往往过于短视,且难以捉摸,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方法将预期完全量化,过于在意预期,并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个人认为,方向比数量重要,市场预测的企业数据和企业真实经营数据相差多少,远没有企业经营能否长期向好重要。把投资的眼光放长远,把分析的周期拉长,获胜的机会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