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加持,小老弟江小白能长大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最近在看《拜托了冰箱》。节目里有一些关于江小白混饮的内容,比如王嘉尔调制了一杯“夏雪的beach”,杨紫点头称赞。

再比如,毛不易用“江小白+柠檬+原味苏打水+糖浆”,调制了一杯“小绿”。这款混饮配方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效仿,网友大呼好喝。

看到明星们把江小白混饮玩得有声有色,我不禁想起去年到江小白参观时的感受。去之前,我本以为江小白是一个善于玩文案的互联网品牌,到了才发现,文案并不是他成功的关键。在内部,江小白很少提文案方面的事。

那么,江小白到底凭什么成功?

02

去年8月参访时,江小白安排了一个特别的议程,就是参观他们自己的高粱地。

初到高粱地,满满的不适应。一个酒企,竟然自己种高粱,而且已经种了好几年。规模还不小,其核心面积就达到5000亩。据说,江小白规划的示范种植面积是2万亩,要带动种植面积预计辐射10万亩。

当然,不少一线酒企都在种高粱。比如洋河外部签订30万亩高粱种植,泸州市也计划要搞70万亩高粱种植。比起这些,江小白这个行业小老弟的规模,确实不值一提。但好在他都是自己在育种,去研究最适合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的高粱。

此外,据说江小白还要搞“循环农业”。把江记酒庄的酒糟作为饲料,供江记农庄牧场食用;牧场的粪便,又能为高粱生长提供肥料。甚至,他们还要把农庄融入高粱文化与艺术展示、采摘体验、特色民宿等,搞农旅结合。

当然,我去的时候,这些还在规划建设中,要实现可能还要等三五年。

农业建起循环生态的同时,江小白的工业生态也没有落下。

参观时,江小白集中产业园正在大兴土木。据介绍,玻璃瓶、纸箱、瓶盖等配套企业,酿酒设备及研发企业,以及物流联运企业,都将集中在这个1300亩的产业园里,与江小白展开合作。如此一来,江小白把一、二、三产业都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无缝衔接。

看起来是个美好的故事,但是,江小白就不怕有风险吗?一个营收20亿的中小型酒企,花30亿建设上游供应链,涉足三大产业,战线是不是太长?

当年中粮搞全产业链,就遇到过不少问题,江小白为什么非要剑走偏锋?

03

其实,江小白的全产业链与中粮有所不同。中粮的全产业链核心是产品流通,其实就是无限多元化,反而不够专注。虽然渠道可以协同,但产品创新力往往变弱。

而江小白则是重庆江津区白沙镇来打造。白沙镇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是中国小曲清香高粱酒的主要产区。

围绕产区搞全产业链,既是生产链条的协同,也是品牌价值链的协同。他实际上是在增加品牌的厚度,相当于江小白在为自己的品牌打地基。

酒行业有个规律,产品品牌带动产地品牌,产地品牌又推动产品品牌上升到新高度。比如茅台镇因茅台酒出名,而茅台酒又因茅台镇的悠久历史为消费者所向往。离开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茅台镇的旅游产业每年有三四十亿,足以体现知名品牌与知名产地的互动效应。

在中国酒领域,特色小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贵州茅台镇、江苏洋河镇都极具产业示范价值。因此,江小白是想把白沙镇建设为中国酒业的一股新力量。去年,江小白就和江津区联合启动了互联网小镇的建设。

中国白酒头部企业大多围绕自己的品类和产区特色做足了文章。江小白要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挖掘产地特色。而小曲清香型白酒的酒镇布局,目前还是一个空缺,江小白算是走在了前面。

这些越来越重的布局,对江小白本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进化方面,江小白有两个思考:

第一个思考是,品牌总有一天会老化,如何避免快速老化?

江小白认为,品牌会老化,但电商平台、新型零售等渠道的话语权会变强;如果企业追求的是长期价值,无论新零售、社群电商、内容电商如何发展,必须确保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优质供应链;而供应链的建设需要时间、人才团队、产能、经营模型以及管理精细化的积累。

第二个思考是,企业如何不断获得量级的进化?江小白2018年的营收超过20亿,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

江小白曾对外表示,消费品品牌量级思维比数量级思维更重要。品牌的创新要走过三五年的试点量级,这个时期企业规模在千万级或亿元级。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逐渐清晰后,才算进入全国性量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形成自己的全产业链思维,不断聚集供应链、品牌塑造和渠道分销三种核心能力,达到产业链量级后,才可以进入百亿级市场规模。

没有产业链的企业,是不可能进入百亿级别的。加多宝就是一个消费品牌量级裂变的典型,从0做到10亿用了七年半,但从10亿做到100亿只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江小白而言,产业链就是实现量级突破的保障。

不过,产业链是保障、是门槛,但却不是江小白的成长基因。那么,这个行业小老弟要长大的基因是什么?

04

是“味道战略”。

从《拜托了冰箱》里,我们可以猜出一二。江小白通过“味道”,不断将新鲜的喝酒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传递给年轻人。

节目中,王嘉尔和毛不易的混饮佳作,就是江小白味道战略的一部分,属于混饮口味线产品。用江小白做基酒,任意搭配水果果汁等,调配出新口味,这是中国白酒的一种潮饮方式。

除此以外,江小白还有纯饮、淡饮和手工精酿三条味道线产品。

只是,江小白为什么要把白酒创造出这么多种喝法?这种喝法为什么又能流行呢?

江小白从诞生开始,就一直被质疑:一种白酒的喝法,能成就一个品牌吗?撑不过明年吧?

在这种质疑中,它“撑”了7年,而且连年持续稳定增长,不仅进入了全国70%的区域市场,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及地区。

市场成绩证明,味道战略是对的。年轻人更喜欢利口化的白酒,更喜欢自由地饮酒,对于传统白酒的高度数和硬劝酒的文化是抗拒的。

七年来,几百个城市市场的积极反应,让江小白坚定了清香型酒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同时,最近两年,江小白获得了60多个国际奖项,也证明了它是走出国门,打造世界性品牌的不二之选。

在酒行业,产区优势也常被提及。比如波尔多之于葡萄酒、苏格兰之于威士忌,小曲清香酒在国内崛起,其实也需要一个优势产区去酝酿,江津白沙实则充当这样的角色。

这层意义上,江小白在白沙镇搞全产业链,既能保障酒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其味道战略走得更远;还可以深耕小曲清香,恢复白沙这个酒镇100年前的荣光。

当品类、品牌、品质形成一股合力时,那会是江小白一个足够理想的经营状态。

05

整体来看,江小白目前布局了三条线:

第一是生产线,包括高粱育种、种植,酒厂酿酒,布局重资产为品牌打好地基。

第二是文化线。围绕高粱文化,做旅游、做博物馆;围绕包括动漫、潮流运动与音乐、综艺在内的青年文化,自己搞江小白YOLO青年文化节,目的是将江小白打造成一个超级IP。

第三是味道线,开辟了纯饮、淡饮、手工精酿、混饮等多种口味产品线,引领年轻人的饮酒和生活方式。

三者互相带动,让江小白的全方位立体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但是,这种布局,也不是没有风险,毕竟这是高速增长时期撒下的钱。江小白成立7年,每年都在持续增长。

而高速增长时,会觉得做什么选择都是对的。一旦增速变缓一半,配套设施将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窝工,协同效率就会下降。

目测江小白两年内拿下全国市场应该没问题,没有了空白市场,该如何维持翻倍的高速增长呢?

花钱投资不是难事,难的是让投资布局发生化学反应。江小白的全产业链投资若能持续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成为助推江小白巩固根基,实现内生式增长的“三级火箭”;反之,则会成为主营业务的拖累。

已经在路上,已经停不下来。后面,江小白能跨过全产业链这一关吗?

产业创新路上只有阶段性的成果,没有完美的成功。两年之内,应该会有一个结果,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