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银行业净息差对比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30喜欢:32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挑战,随着贷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存款利率的压降需求也随之而来。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从负债端保护净息差的共识正被逐步被监管层及各家银行所认可。

本文通过wind数据库对比2015年以来中美银行业的净息差,中国的银行选择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美国的银行也选择市值前几名的四大金刚: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

一、国内四大行净息差

自2015年以来,四大行的净息差整体处于单边下降的趋势,从2.6%降到目前不到2%,下降幅度超过20%。建设银行的净息差保持相对还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整体较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净息差半斤八两。

二、美国四大行净息差

整体而言,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从2015年以来也处于单边稳中下行,2021年达到低点后触底反弹,从2015年接近3%下降到到目前2.0以上,富国银行的净息差保持较好,美国银行的净息差始终较低,花旗银行排名第二,摩根大通排名第三。总体而言,这些年下降幅度不到10%。

三、中美银行业净息差对比

1.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已触底反弹,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还在单边下行;

2.美国四大行的净息差整体水平除2021年外整体比国内四大行要高;

3.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有望在今年二季度触达历史低点后反弹。

精彩讨论

他乡客2023-06-12 21:46

能否再对比一下欧洲和日本,这样可能会更全面

博士王神经2023-06-12 21:34

感谢🙏看看这个,也是周期性的,目前应该是下行快到拐点了,按道理还有两三个季度$招商银行(SH600036)$ ,就会迎来再次的平台期或者上行期,利润也会上行

西风起2023-06-12 21:19

美国信贷市场利率数据

美股黑手2023-07-08 20:16

披露的90天逾期是过去数据,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高杠杆公司的风险往往来自隐藏的不可控,尤其是资产端大幅波动的不可控性,这种不可控到爆发可能是来不及反应的,比如硅谷银行挤兑前一季度的财报披露的账面数据也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内地银行资产端就面临这个问题,最大比例的房贷对应的抵押物房价波动已经不可控,第二大比例的城投债务对应的当地政府担保偿还能力和土地等抵押物的使用价值也在降低。如果你觉得房价不会大跌导致逾期增加,城投无限展期这个游戏只要基于某方面压力就可以无限玩下去,那么现在这个价格当然是便宜的,但是市场整体投票结果显然不太信任。

太湖小银鱼2023-06-12 23:25

零售同百姓收入增幅有关,
以前退休职工一年上调10%,现在3.8%,下降明显。招行至所以踩到零售金盆子,就是百姓收入快速增长,而今后大概率是5%左右中速了。
从现在的实践中看,对抗经济下行的利器就是对公贷款,而不是零售。
结论就是招行走下山路了。

全部讨论

2023-06-12 21:46

能否再对比一下欧洲和日本,这样可能会更全面

2023-06-12 21:34

感谢🙏看看这个,也是周期性的,目前应该是下行快到拐点了,按道理还有两三个季度$招商银行(SH600036)$ ,就会迎来再次的平台期或者上行期,利润也会上行

2023-06-12 21:19

美国信贷市场利率数据

2023-06-13 05:48

统计的非常棒

2023-06-13 15:57

谢谢分享。A股银行基本面好,低估低,股息高,但盘子大,弹性差,成长平淡,比较适应稳健超大资金配置

2023-06-13 12:03

文章不错,可惜有点儿短,只是简单对比,没有关联指标的深研。很多问题应该再展开详细一点。当然资料不够确实不容易弄。
简单的说:息差是信贷供求关系决定的,信贷需求强劲则息差逐步走高,信贷需求疲软则息差逐步走低。信贷需求与经济预期强关联,息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因为美国息差比我们高,就认为我们也会升高,而应该考察信贷需求,经济预期等多方面因素。。
当然,非市场化因素的逆周期调节是有可能的,但它在经济低迷时去逆周期加息差图的什么呢?

2023-06-13 10:18

不错,角度很好。

2023-06-13 09:47

存款利率下调对净息差低的公司业绩弹性更大。

2023-07-08 21:24

$建设银行(00939)$ $农业银行(01288)$ 净息差不良率估值比较

2023-07-08 16:28

不太熟悉美国银行情况,为$美国银行(BAC)$ 估值(从pe、pb和股息率)比$建设银行(00939)$ 高一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