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6

2023年医保谈判预计将于11月开启,多个国产创新药将参加本年度医保谈判。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医保局进一步更新了去年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对续约规则做了进一步优化(例如新增纳入 4 年以上的品种降幅在原基础上减半、纳入8年的品种纳入常规目录等),有利于医保目录内创新药的长期持续放量。

近期、医保局最新表态:“在创新药上市早期,企业面临短期内通过商业化收益收回成本的压力,医保部门更多地关注这些药品的可获得性,并给予合理的价格回报。”

医保谈判机制优化引导创新药避免做低水平的重复内卷,引导企业更多关注药品真实的临床价值。在医保推动下,纳入医保的国产创新药,尤其是biotech公司近年推出的创新药快速放量,逐步实现了收入成规模,并逐步扭亏。同时,国家将引导资金配置到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进一步支持企业在原创性技术创新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攻关,更好促进创新资本形成。

简单来说集采对创新药的影响没有市场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说政策面还是在扶持创新药企业的发展。

其实国内的很多新兴产业,没有具体的估值框架,就像TMT里面的众多细分一样,参考的是海外同行的估值,锚定的依然是美债收益率。

海外映射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药的超长研发周期决定,它的前期投入严重依赖于投融资,美债利率变化关系医药投融资、新药的投资回报、biotech企业的估值,美元加息等因素对中国创新药的估值影响更为突出。

2020年3月美债收益率历史性的跌至0.5%,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是也是国内创新药第一个繁荣泡沫期,彼时创新药板块迎来了波涛汹涌的大行情,国内医药外包行业龙头药明康德从2020.3至2021.07一年多的时间股价大涨超300%。

随着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0.5%以下一路狂奔到5%以上,美联储开始了漫长的加息周期,全球生物科技进入寒冬,葛女神终变葛大妈。

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维持在5.25%-5.5%,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连续两次暂停加息,叠加美国10月失业率为 3.9%(预期 3.8%,前值 3.8%)市场加息周期结束预期增强。未来美债利率下降有望提升创新药的估值基础,生物科技风险资产将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BY:新作投研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信达生物(01801)$ $百济神州(06160)$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QDII基金释放仓位 低吸港股#

全部讨论

2023-11-10 21:09

请问贵基三季报显示的十大股东,为什么出现了两个药明生物,分别是第一的2269.hk,第三大的2269.hs,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追溯之前的半年报,百济,石药也出现过相同的问题,能否解释一下

2023-11-10 18:03

三季度医药基金占比整体加仓1%,到4%了$三星医疗(SH601567)$ $太极集团(SH600129)$ $广誉远(SH6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