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2
所以,简单到令人发指的估值方法就是:
1.对于已经上市多年的股票(N>3),我们可以结合整个行业的历史估值曲线+公司自身的市盈率估值曲线来确定未来N年后市场可能会给出的PE倍数。
2.对于上市3年以内的次新股,那就只能根据整个行业的历史估值曲线来进行确认了。
3.最后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作一个保守/中性假设:
中性假设:取行业平均PE
保守假设:取行业最低PE
举个例子。
医疗行业过去10年的平均估值是在50-60倍,最低估值区间是在35-40倍,这一个最低估值区域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在2018年底大熊市环境下极度恐慌的情绪下产生的,一般不太可能见到。
因此,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假如我们通过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后锁定了一家未来成长确定性很高的医疗细分行业龙头,给它进行定价时直接就是50倍合理,40倍以下低估。诸如我在2.0专栏中写的某家心血管器械龙头和某家大型医疗设备龙头估值时都是采用了这一依据。
还是那句话,时间跨度超过10年以上,两轮牛熊后所形成的历史数据无疑是比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断更加可信的。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67/mRVWavQxehljUmqbMcsyrD0kolU.cnt

再举一个例子。
A股可选消费行业最近10年的平均估值为25倍左右,最低估值区间为15倍左右,分别出现在2012年底和2018年底——市场最恐慌的时候。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一家基本面还算不错的可选消费品公司,一旦跌到15倍PE,估值可压缩的空间就不会太大了,只要我们通过深入的基本面研究确定它未来2年还能维持增长(这才是重点),这个时点进去大概率是能赚到钱的。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35/_RVKZszPbuc4j51mkJPsj_PuMgM.cnt

例如我去年在1.0内分析过的某家定制家居龙头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46/oYck6msun8afOKxWPiagwujeyis.cnt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29/0o5zWm3jXjf6SaZj4hsQmGsZhlQ.cnt

再比如我最近开始买入的一家按摩椅龙头。

file:///data/user/0/com.xueqiu.android/cache/image/image_cache/image_cache/v2.ols100.1/28/23KQK16TYkshFx6Ds7h0npFFXUA.cnt

这样的投资标的如果亏钱,最大的可能性我想应该是来自于“未来2年还能维持增长”的判断出现错误。关于如何判断企业增长的确定性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限于篇幅,无法展开来讲。
请注意,这个方法也存在适用性,因为行业估值曲线体现的是行业中所有公司的平均水平,对应到具体的公司上,那么自然就有高有低。但,如果你找出的这家公司属于细分行业龙头,那么未来更多地会站到“高于平均水平”的那一方。
总结一下,给一家公司估值分为简单4步
1.定性研究:确定对象为行业龙头,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强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2.估算它未来3年/5年能赚到多少钱(取决于你的投资周期)
3.用“2”估算出来的净利润*行业平均PE倍数(保守的人可以换成行业最低PE倍数),得到3年后的期望市值,同时如果公司上市时间超过3年,也可以结合参考公司自身的历史PE曲线。
4.将“3”的结果反推回来,结合自己的收益预期,判断应该以什么价格买入。(比如你的预期收益是3年一倍,那就以“3”的结果除以2)
按照我给你的这种方法,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从一开始就已经得到了一个“大概率不会吃亏”的估值常数,然后把你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正确的事情上——判断一家公司的成长性空间和成长的确定性。
我之前说过,定性研究决定的是大方向的问题,而定量研究决定的是赔率和幅度问题,只有先选对路,再看看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才是行得通的。
而我看过太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估值”和“价格”上,而不是放在“正确地选择好公司”上,这种肤浅的认知导致即使他们学会了关于估值的方法论,在他们身上也无法起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
太简单了吧!是的,简单到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