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胜率?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10

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位列之首。他所打的七十多场战役中,无一败绩,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但他最后为什么不得善终呢?

一般的解释是: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便已立刻着手实施围攻邯郸的计划,但秦相范睢嫉妒白起功劳太大,抢了自己的风头,便从中作梗,说服秦昭王撤军回国休整。白起对此很恼火,所以后面一直闹脾气,不愿意再领兵。最终,秦昭王被彻底惹恼,赐死了白起。

真的是这样吗?

回看《资治通鉴》中的记载,白起的表现真的是在作死,但总感觉怪怪的,哪里有点不对劲。

1、九月,五大夫王陵复将兵伐赵。武安君病,不任行。

【翻译】九月,秦国派五大夫王陵率兵讨伐赵国。武安君白起因病未能前行。

【解读】真的病了吗?权当这次是真病吧。秦昭王也理解,久经沙场的老将,身体有点毛病也正常。

2、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翻译】正月,王陵进攻邯郸,失利。秦昭王征发更多士兵到前线支援王陵,仍然不能取胜,损失了五校(四千人)。

此时武安君白起病愈,秦昭王打算派他替代王陵。白起道:“邯郸实在是不容易攻下,况且诸侯救兵随时就会抵达。这些国家对秦国的怨恨已经积蓄很久了,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可是自己的士兵也已伤亡过半。现在国内经济空虚,再要长途奔袭、翻山渡河去攻打别人的国都,届时赵国在内抵抗,诸侯在外进攻,则秦军一定会遭到失败。”

秦昭王见自己的命令白起不听,就让应侯范睢去请白起。白起始终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肯率军出征,秦昭王遂以王龁代替王陵挂帅。

【解读】假设我是秦昭王,遇到白起这样的下属,我会怎么想?

当初长平之战刚结束,你说要立马围攻邯郸的,当时我没让,那是考虑到咱们秦国国力也拼尽了,急需要休整。你作为下属,不体谅我的苦衷就算了。现在,我真的要攻打邯郸了,这可是你当初想做的,现在为什么觉得不行?仅仅是因为当初没让你打邯郸就记恨在心吗?

就算你有再多的苦衷,我们大军已经在前线拼命了,而且还有不小的损失,你难道不替我分担点压力吗?你心中难道没有国家利益吗?

我叫范睢去请你,已经是给台阶让你下了,也一点面子不给?你的病本来好了,现在又称病,这不得不让我怀疑,你第一次是不是真的病了,或者一直都在装病?

别以为立了点功劳就可以有恃无恐,我这就让王龁去担任主帅,我还不信这个邪,秦国离开你白起就不行了吗?

3、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翻译】王龁围困邯郸却迟迟不能攻克,与诸侯救兵交战,几场仗打下来也未能占到便宜。武安君听说此事后道:“大王不肯听我的建议,现在怎么样呢?”秦昭王听说后恼羞成怒,强迫白起到前线统兵。白起又称自己病重,不肯起身。

【解读】每次看到这段,都让我想起袁绍和田丰。

袁绍要打曹操,田丰拼命阻拦,袁绍一气之下把田丰关了起来。当袁绍在官渡被打得大败后,《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狱吏来见丰曰:“与别驾贺喜!”

丰曰:“何喜可贺?”

狱吏曰:“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

丰笑曰:“吾今死矣!”

狱吏问曰:“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

丰曰:“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狱吏未信。忽使者赍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

为什么“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大家想象一个场景,在牛市的顶部,有个同事劝你不要买股票了,现在风险很大。而你执意要买股票,而且恨不得加杠杆去买。最后遇到股灾,你亏了很多钱。

此时,再碰到这个同事,你心里是感激他,还是恨他?

如果赚钱了,你不会恨他,谁会跟见识浅薄的人一般见识呢?相反,他的存在会让你有炫耀的对象,会让你感觉自己很聪明。

如果亏钱了,你也绝不会感激他当初的提醒,相反,你会羞愤难当,总觉得他暗地里在笑话你。亏得越多,越是愤怒。跟他学习?别逗了,谁会觉得自己有错,最多只怪时运不济。

这个道理,田丰懂,但白起不懂。田丰什么都没说,都不免惹来杀身之祸,而白起却在一旁说着风凉话。

秦昭王听到后,已经是颜面扫地,恼羞成怒,就这还没杀他,比袁绍要大度多了。

此时,白起最应该做的就是主动请缨,但他没有,哪怕秦昭王下命令,他还是称病拒绝。

试问,这种下属,哪个领导能忍受?

4、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龁,龁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翻译】十月,秦昭王免除武安君白起的官爵,将他贬为普通士兵,放逐到阴密。十二月,秦王调集更多士兵抵达汾城旁。白起因病,未能起程,诸侯联军进攻王龁,王龁屡次败退,每天都派出使者前往咸阳求援。

秦昭王于是派人驱赶白起,不允许他滞留咸阳。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抵达杜邮。秦昭王与应侯范睢及群臣商议道:“白起对于被驱逐之事,内心愤愤不平,口中还有不满的言论。”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赐宝剑给白起,白起遂自杀。秦国人同情白起,乡亲们都为他祭祀。

【解读】如果秦军顺利攻占邯郸,白起还能有活路,因为秦昭王需要白起来衬托自己的英明神武。

但是,秦军围攻邯郸接连受挫,一切都跟白起预言的一样。秦昭王觉得白起肯定在家里笑话自己,战事越不顺,秦昭王对白起的愤怒就越大。

就这样,随着秦军的失败,白起必死无疑。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白起死活不愿去领兵?难道情商真的那么低,非要作死?

在一个庞大的组织中,能混到高层的都不是傻子,而一个统兵百万的大将,心胸应该不会太狭窄,总是闹小脾气好像也不合情理。

白起抗命这件事,背后也许还有别的原因。下面是我的一点主观推断:

白起判断,这次围攻邯郸失败的概率很大,虽然失败了秦王也不会怪他,但他的内心,真的经不起一丁点的失败。

驰骋沙场三十多年,胜率100%,对白起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再也不打仗了,把长平之战作为人生巅峰的最后一战。这样的人生太完美了,容不得一点点的瑕疵。

也许,这就是白起抗命的原因吧。

这对我们做交易的启示很大。今天上午我在星球中说:“行情分四种:多头,空头,震荡,还有看不清。看不清也是一种看清,代表你该空仓,等待能看清的行情出现。放弃看不清的行情,你的胜率就能大幅提升,就能少亏钱。特别是震荡行情,很多都是看不懂的,只做最标准的箱体震荡,就能少很多烦恼。”

我们不是白起,没有秦昭王在背后催我们非打不可,我们遇到看不懂的走势,模棱两可的机会,完全可以放弃,等看得懂的行情出现,赚轻松的钱。

每年都有一两次,那种看到就感觉非做不可,确定性很强,不做会后悔,哪怕最终止损出局也必须做的机会。看到了,就要果断去重仓做。在此之前,可能我们还是会分析各种机会,哪怕做也是轻仓,做好风控,不会太激动。

我一直有个想法,对平时分享的机会,附带个打分。比如,A股票走势太漂亮了,出现突破,是个8分的机会;B股票逻辑不错,最近跌到支撑位,可以试错看看,是个5分的机会;有读者问我C股票怎么看,我觉得还可以,是个3分的机会。

通过打分,可以表明内心的看好程度。但不代表分数低就不能走出大行情,也不代表分数高就一定能涨,它只关乎态度和仓位。如果3分的机会,轻仓试错后,走势不错,也可以进行加仓;如果8分的机会,买入后大环境不配合,没有预想的强,也可以减仓。

这是我的一点想法,不一定会公开这样做,因为要是打8分然后跌了,难免会招来某些人的恶意怀疑,而我也不能像六子那样剖开肚子以自证清白。

今天就聊到这里,晚安~

$中金黄金(SH600489)$ $长江电力(SH600900)$ $思源电气(SZ002028)$

全部讨论

05-26 22:18

看历史看出不一样的东西。佩服佩服!纵观史书,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感叹老祖宗前人留下的东西确实好。可以吸取很多经验教训。

05-27 16:1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05-27 12:03

05-27 06:46

受益了

05-26 21:54

挺好的!秦和赵确实是当时最能打的两个,秦因商鞅变法,赵因胡服骑射,其他都不行,以至于廉颇“入楚而思赵卒”。长平之战如果不是用计由赵括替下廉颇,秦也很难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