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的冰川正在融化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24喜欢:26

香港楼市的冰川正在融化

作者:齐俊杰看财经

半年之前,我们就说过,全球楼市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我国的香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香港楼市有跟内地一样逆天的住房收入比。但他还必须跟随美国加息,之所以之前还那么强,就是预期在顶着,而现在这股劲终于开始泄了。

根据香港房地产信息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香港已经出现36起购房违约案例,而去年全年仅出现9起。这些违约主要发生于上车盘当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破小,属于最便宜的房子。一般房屋总价低于800万港元。

这种违约是认购的房子,到时候不要了,比如不久前,新界大铺一处楼盘,一间价值725万港币的房产被买家突然取消认购。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买家将损失5%的定金。相当31.6万元人民币。这在香港也差不多是半年到一年的收入了,大家宁可钱不要了,也不继续投入,可见,房价已经跌过了5%的幅度。而且让人看不到希望。中秋节之后,香港新界就出现了很多上车盘降价的情况,而且目前降价幅度已经超过了10%,降幅最大的地方,相比于7月最高价已经低了20%。香港卖房论的是平尺,差不多10平尺是我们说的1平米,所以香港房价近2万一平尺,也就是20万港元一平米,差不多17万人民币,在我们眼中,香港房价依然是天价。

前几天还有一个统计,瑞银集团发布了全球房价泡沫指数,香港排名第一,瑞银的研究表明,香港房价泡沫聚集速度快于其他城市。如果以房价收入比为指标,2008 年在香港市区买一套60 平方米的房子要攒12 年薪水,今年已经涨到22 年。但去掉房子面积和购买地点的限制,全港房价收入比达到46 倍。也就是香港市民平均46年的收入,不吃不喝才能买套房。有人说为什么没有我们内地的城市,因为按照瑞银的算法,以5倍房价收入比为基数(即五年家庭年收入可以买一套房),房价超过5年收入基数的有泡沫,每增加一年房价泡沫指数增加0.2,即10年房价收入比,泡沫指数为1,15年为2,20年为3,而超过20年就不予以评估了。如果按这个标准,北上深房价收入比都已经远超过了20年,因此,就不在评估之列了。不过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做了一个统计,我们还是很保守的,结果显示,从房价收入比来对比,我们的泡沫程度还真不次于香港。

在知识星球齐俊杰的粉丝群里,老齐说过很多次了,香港楼市的考验是最大的,首先,他是全球房价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是最高的地方。他们收入是很高,但买房负担更高,在香港买房的钱,已经可以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或者旧金山买更好的房子了。其次,香港经济明显失速,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了,这么多年香港还是在指望金融地产两大行业,他原来兴家之本,制造业已经因为高成本完全丧失优势,而贸易自由港,也已经随着内地一众城市的对外开放,而被抢生意。目前金融还能撑着,主要是国内的资本项目还不开放,但未来这种优势会逐渐的丧失。第三,香港在跟随美国加息,已经加了好几次了,目前香港按揭贷款利率最优惠的也达到了5.125%,加息是摧毁资产泡沫最有力的武器,所以房价已经压力山大。第四,内地楼市热潮褪去,外汇方面的管制也越来越紧,所以内地去香港买房的买家正在减少。香港楼市最大的资金来源正在消失。第五,香港最近还要征收空置税,这让囤房的炒家和开发商加紧出货。

总之,香港楼市目前是全球楼市最危险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有楼市崩盘的传统,每20年就会发生一次楼灾,香港上一次楼市惨痛的教训还是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中,这场楼灾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如今已经是15年,那么这次会不会在劫难逃呢,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最后说说影响,香港楼市是内地的标杆,特别是深圳会看着香港,如果香港楼市下来,那么深圳的楼市也会遭遇到极大的信心挫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了香港,深圳也就失去了涨价的方向。所以香港楼市下跌,很可能率先带动深圳,进而带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进入降价快行道。从这个角度看,明年起码一线城市的房价并不乐观。买房自住的刚需,没有办法,如果不早买,贷款可能会逐渐收紧,而投资客最好小心了,趋势已经发生了逆转。注意我们说的都是住宅,不要再问我商铺和公寓,商铺和公寓的还不如住宅,他们已经基本没有流动性了。也就是说你买来容易,脱手难。

全部讨论

2018-11-07 18:47

高价买房穷三代,苟延残喘去还贷。六个钱包被榨干,老人没有裤子穿。

2018-11-05 08:44

香港楼市泡沫比起大陆来还是黯然失色的,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

2018-11-05 09:24

希望你能看空,总能搞对一次

2018-11-05 16:50

经济学家马光远近日表示,中国房地产房价高不代表有泡沫,但大量库存的三四线楼市已经很危险,一线城市、热点城市、人口未来流入的二类城市,房价都很难跌下来。马光远说,楼市调控将会持续,但是千万不要期待房价会大降。每天喊房地产要崩盘,预测房地产崩盘的人,和当年牛刀谢国忠之流,不让别人买,自己却偷偷买了,都是骗子中的骗子。蓝洁瑛本人不善于理财,她当年有500多万的公寓,结果自己把她卖了住香港郊区的村屋,卖房理由拿来炒股,结果巨亏。

2018-11-09 11:09

买多亏多!下跌周期

2018-11-05 20:17

看楼市问题不能孤立的看,更不能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来看,举个例子,比如北京的教育资源,北大清华这些境内高校不是大陆其他地方可比,所以很多人会买天价学区房,这是全大陆的富豪在投资。香港的高校教育资源、金融资源、医疗资源、文明状态才是支撑房价的根本。尽管如此,月满则亏,波动或崩盘都会有,只是在一个中位线上波动,波动本身也是经济硬实力的表现(能够涨回来和崩盘同样是香港的传统噢)。

2018-11-05 09:58

最优惠按揭利率应为2.375%左右,空置税只针对一手新楼。主要为了防止发展商囤积待价而沽,二手其实意义不大,空置率本来就比较低了。但现在开始调整应该是势在必行,只是幅度上不好说,未必是大跌的情况。

2018-11-05 09:27

台北的早都跌了

2018-11-05 09:22

大类资产配置到了新的时刻,房产涨幅趋缓甚至下挫,吸引力逐步降低,而股市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国家队]

2018-11-06 08:25

用房价比收入来衡量大陆楼市的问题在于,和现价相比,大量房屋的实际购买价很低;和现在工资相比,预期工资上涨速度太快。简单说,就是发展太快。货币有超发,泡沫也是有的,但是发展抵消了很大部分。用不吃不喝40年来形容泡沫大就是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了。同样,经济新常态之后,回报也不会这么夸张了。十年三倍没有了,十年一倍还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