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价50%,新三板定增的“实”与“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原文点击:网页链接

2014年A股定增依然火爆,但与A股相比,新三板爆发定增潮,仅8月定增33亿元,环比增长690%。且新三板定增价格由协议谈判,因此折价巨大,甚至接近50%,造成了巨大的赚钱效应,但未来新三板巨幅折价定增能否吸引资金,将取决于做市后的成交活跃度,目前许多新三板股票的成交量还无法支撑定增股冲击。

新三板定增潮

在A股定增火爆的背景下,机构资金纷纷瞄准这一市场。不论是基金还是券商都纷纷推出各种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定增。不过机构资金似乎忽视了新三板定增,其实这一市场的利润空间远大于A股。

2014年以来,A股定增汹涌,近500家上市公司公布定增预案,仅9月的前7个交易日就有39家公司发布定增公告。目前上市公司定增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达到3768.5亿元,而2013年全年上市公司定增规模仅3597亿元。

以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专户、券商资管为主的机构资金都基金介入定增领域。

对于参与资金来说,A股定增的折价是主要吸引力。根据相关规定,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增发行底价为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90%,因此定向增发价格往往拥有10%左右的折价,机构可以低价买入。虽然定向增发的股票有一年锁定期,未来面临一定的市场波动风险,但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可以发现,76%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份在解禁后都能获得超额收益。

不过,相对于A股定增10%左右的折价,新三板定增折价更为壮观,相比之下,新三板定增才是真正的金矿。

2014年以来,新三板一度爆发定增潮,春节前两个月定增募集资金接近5亿元,达到2013年的60%,此后8月,新三板公司定增51次,融资33.7亿元,环比增长690.42%。2014年1-8月,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完成股票发行154次,发行股数13.11亿股,发行融资金额达到89.77亿元。

不过做市制度实施之前,参与新三板定增的主要是A股上市公司和做市券商。其中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定增直接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参与企业最终退市。譬如A股上市公司东江环保通过定增收购了新三板公司新冠亿碳的两家下属子公司,收购万仇,新冠亿碳失去主营业务,终止挂牌。而做市券商参与定向增发则是为了囤积做市过程中的股份库存。因此做市制度实施前,新三板定增对谋求盈利的机构资金并没有吸引力。

新三板定增吸金能力取决于成交量

不过随着8月25日,43家新三板公司首试做市商之后,新三板交易格局出现变化,资金吸引力有所提高。一方面,在联合永道、英思科技等明星股带动下,新三板做市公司发起一波疯狂涨势,形成造富作用,做市首日,联合永道涨幅3557%,英思科技涨幅500%。另一方面,做市商公司成交量虽然无法与A股媲美,但与过去的三板相比,增长非常显著,尤其是明星股九鼎投资日成交量在数千万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三板,尤其是做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对于机构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自8月25日实施做市交易制度以来,43家做市新三板公司中,中海阳(430065)和铜牛信息(430243)先后披露定向增发方案,中海阳的定增价格为5.3元,当日中海阳新三板交易价格为7元,折价24.3%,铜牛信息定向增发价格4.5元,当日交易价格8.5元,折价47%。

目前,针对新三板的定向增发价格并没有严格的定价机制,不需要考虑二级市场价格。新三板定增价格由协议双方谈判定价。

高折价将带来可观的利润,二级市场的成交活跃度则是利润能够实现的主要考量。以铜牛信息为例,该公司9月11日成交量不足百万元,大多数时间日成交量在10-30万元,此次定增105万股。相比之下,这样的成交,即使获得了高折价的定增股份,未来二级市场也很难吃下105万股的巨大体量。

中海阳自8月28日起停牌,不过该股做市商之后,日成交量在300万元以上,有一定能力支撑定增股份的冲击。

因此对于新三板的定增来说,除了高折价以外,流动性将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即使折价巨大,若流动性不足,机构资金无法在二级市场脱手,也将无利可图,只有成交巨大的明星公司,才具备定增赚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