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风波远未了:中信集团“失守”2.95亿元抵押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原文点击:网页链接
青岛融资骗风波爆发后,大宗商品交易价格跌幅持续扩大。据路透报道,中信公告称,青岛法院未能对中信集团存放在青岛港的12.3446万吨氧化铝进行查封,成为首家公开承认青岛抵押物丢失的金融机构,中信或采取法律诉讼。此事进一步加深了业内忧虑,对该部分金属有贷款敞口的国内外银行均可能面临巨大损失,风波远未结束。

自从青岛融资骗风波爆发以后,包括铜,铁矿石,螺纹钢,橡胶,甚至棉花在内的大众商品交易价跌幅持续扩大。

大宗商品交易价跌幅扩大

根据中国棉花网6月18日报道,受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的影响,近日青岛海关召开“关于货权管理新政会议”,新政拟自7月起执行。新政一旦实施,外棉“寄售”或受到较大冲击,利空棉花进口。一些国际棉商一边通过降低预售或延后装运和交货期,一边等待相关政策和中国当局的调查变明确。

青岛港风波后,棉花成交价跌幅扩大



农业咨询网数据显示,6月上旬国内棉花价格出现下降,并对棉纺织企业产品带来负面影响,部分棉纱价格降幅较大。其中,普梳32支报价为25000元-25500元/吨,普梳40支报价为26500元/吨,精梳32支报29000元-29500元/吨,精梳40支报价为30000元-30500元/吨,价格旬比下降100-150元/吨。

青岛港风波后,铁矿石成交价跌幅也扩大



甚至连大豆和棕榈油交易价也已经有了明显下滑。

中信丢失过半氧化铝,或采取法律诉讼

根据路透6月18日报道,中信集团成为第一家公开承认青岛金属抵押物丢失的金融机构。

“中国中信资源(CITIC Resources)发布公告称,青岛法院在执行集团取得的查封令时,未能对集团存放在青岛港的12.3446万吨氧化铝进行查封。”

“中信资源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大宗商品贸易公司。中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国有金融集团之一。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持有中信资源11.46%的控股权。”

“在青岛港仓库中,中信资源拥有22.3270万吨氧化铝和7,486电解铜,只待买家付款和提货。”涉事氧化铝约占一半,若按照上海有色网6月18日氧化铝每吨2391元的均价来计算,这批涉事氧化铝的总价值约为2.95亿元。

“中信资源还称:将自行调查青岛法院为何未能执行查封令;在调查情况清晰之前,不能准确评估存放在青岛港的氧化铝及电解铜对集团的影响。如果有必要的话,将采取法律诉讼。”

市场纷纷猜测,是港口管理方把货物弄走,还是中信方面没有到货?如果是后者,那么是中信的责任,还是发货矿产公司责任,还是发货港的责任?发贷银行要如何点验货物?露馅出事的不是一个港口,而是全球金融事业无可对冲的烂帐假帐现状。

国内外银行风险敞口继续攀升

此事进一步加深了业内对于部分企业利用金属重复质押融资骗贷的忧虑,对该部分金属有贷款敞口的国内外银行可能面临巨大损失。

青岛港当前被卷入的国内银行贷款敞口已经超过百亿元。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金属融资骗贷案主角——青岛“德正系”骗贷案所涉及的中资商业银行为18家,贷款总额从此前的147亿元上升到160多亿元。各家银行的风险敞口还在统计中,目前约达到90亿元。其中13家银行已经向法院起诉,相关贷款总额已近52亿元,且这个数据可能还在增加。

华尔街日报引述西方银行人士话称,包括渣打集团和花旗集团在内的多家外资银行提供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贷款,而这些贷款都以青岛港的抵押品作抵押。

此外,银行也加大了信用证风控力度。21世纪经济报道还称,在“骗贷案”案发以后,银行也提高了金属贸易融资中信用证的保证金。“原来根据企业情况一般保证金约在10%-30%。骗贷案爆发后,各家银行都提高了保证金比例,最低的30%,高的能达到50%。”

中信资源也决定在后续采取更多风控措施。中信资源在该文件中指出,从青岛港仓库中提取任何中信集团的氧化铝和电解铜都必需出示所有权文件。(译自Zero H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