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巨头中石化“下场”干私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石化“下场”干起了私募。事实上,这家能源巨头已在股权投资领域布局多年,并收获了多家IPO公司。如今继续通过私募基金来延伸布局,投资更多的新兴赛道潜力企业,或是为了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

能源巨头中石化的私募基金呼之欲出。

5月27日,中石化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处完成备案登记,机构类型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类FOF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类FOF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本就依仗旗下中石化资本对新兴行业的潜力企业予以布局。本次又新增一个私募管理人平台,或意味着中石化希望在“未来领域”获得更广的战略投资覆盖面。

梳理近年来中石化借助中石化资本的直投项目发现,其布局的领域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而这其中的“优等生”——中控技术瑞丰新材海正生材甚至已经成功完成上市。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上述一切股权动作的背后,或预示着中石化正在加速转型的步伐。

中石化私募“上线”

中石化私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5月27日,中石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登记,正式成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据了解,中石化私募诞生于2019年11月,由中石化资本设立,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法人为中石化资本董事长周美云。

由于备案登记刚刚完成,因此中石化私募尚无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此番情形下,目前中石化私募仍是通过其2020年出资的1000万元,取得另一家由中石化资本实控的基金管理人——石化海河(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公司50%的股份,来实现对306家企业的间接投资。

企查查数据显示,中石化私募由中石化资本全资控股,而中石化资本的注册资本高达100亿,背后股东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它们分别持股51%和49%。

事实上,此前中石化就已专门依托中石化资本,通过财务投资来实现对潜力赛道的产业布局。

中石化资本描述,其主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其他领域等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未来行业。

中石化借中石化资本进一步创建中石化私募的考量或有意以基金形式引入外部投资者来布局新兴行业。

另外,中石化资本也可在中石化私募的基础上,发起各类基金,覆盖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优质企业,进而与原有的直投业务形成更为良好的协同效应。

中石化资本庞大的股权布局

近年来,中石化持续加强资本和金融板块布局的目标已不是一句口号,其对于众新兴赛道内潜力公司的投资范围正持续加大。

企查查统计显示,2022年至2023年,中石化资本就已完成16家企业的直投,等同于1998年至2021年的总和。

具体来看,2022年2月5日,中石化资本完成对飞泽科技的投资交割,并获得49.91%股权。自此,飞泽科技成为目前中石化资本直投公司麾下持股占比最高的一家公司。

由于飞泽科技“接手”的是原康得集团碳纤维核心企业康得复材,因此其核心业务仍为碳纤维轻量化复合材料。进一步看,该公司现拥有30万件复合材料部件年产能,且已为蔚来ES6车型累计交付超8万余套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后底板。

2022年4月20日,主营低温装备制造、且在绿色气体及氢能领域拥有一定建树的“瞪羚企业”——中科富海,亦获得中石化资本B轮引战融资。而在中石化资本领投后,包括诚通混改、建信股权、工商银行、兴业国商、国投招商、恒邦资本等机构也纷纷进入该公司不同轮次的投资序列。目前,公司已经位于C轮融资阶段,估值约70亿人民币。

2022年11月25日,中石化资本还以3.4013元每股的价格对中材锂膜进行增资,累计使用15亿元获得10.56%的股权。资料显示,中材锂膜是一家新能源材料“独角兽企业”,主营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现有投产产能超40亿㎡,在建产能超20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5.02亿元,净利润7.44亿元。

2023年,中石化资本继续加大股权领域的投资,并先后入股力控科技、玖行能源、捷杰西、埃力生、青昀新材、浙江蓝能等公司,分别取得前五家8.33%、6.15%、4.85%、3.43%、1.48%的股份,而氢能产业链企业浙江蓝能已启动A股上市辅导。

2024年元月,中石化资本再次启用数亿资金参与领充新能源战略融资,并领投海隆塞能新材天使轮融资。交易完成后,其对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达22.22%、18.18%。

其中,领充新能源中石化在充电桩领域的第一笔投资,也深受多路资本“热捧”。在中石化“出手”之前,鋆昊资本、菁英汇资本、朗玛峰创投、正轩投资、陆石投资、中兴通讯就已在Pre-A、A轮融资中实现提前布局。

业务侧来看,目前领充新能源客户已覆盖广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国网、徐工等大型央国企。

海隆塞能新材则是一家工业重防腐新材料供应商,为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51亿元,净利润1228.23万元。

而除了发展潜质被中石化认可外,海隆塞能新材还生产石油专用管材防腐产品,这与中石化当下的主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中石化表示,对该公司的新一轮投资将有效推动集团上中下游企业在油气藏增产及相关油气田化学品、特种新型涂料、高性能功能树脂及固化剂等技术上的开发。

此外,2024年3月,中石化资本又出资2亿元,领投湿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商西安吉利新材。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资本多年前的布局,已开始开花结果。

2019年9月25日,中石化资本与中控技术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敲定战略融资一事项。一年零两个月后,中控技术正式在亮相科创板,最高市值曾达640亿;截至目前,公司股价虽然较顶峰期呈现缩水,但市值仍有330余亿。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中控技术2020年上市之际,中石化资本持有中控技术4.95%的股权,直至2023年二季度,其开始减持中控技术。按照一季度持有2851.09万股计算,中石化资本持仓市值超13亿。

中石化资本投资的瑞丰新材海正生材亦已上市。

2019年9月30日,中石化资本向特种化学品公司瑞丰新材进行增资,交易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20%的股权。彼时,有声音曾担心瑞丰新材旗下子公司业绩亏损或造成其IPO进程中受阻,但在2020年11月27日,公司还是顺利登陆创业板。

上市之后的瑞丰新材股价表现出色,截至5月31日,相较发行价涨幅达212.2%。而按照中石化资本持有的3992万股计算,持仓瑞丰新材市值18.5亿。

2020年12月,中石化资本出资1.2亿元认购海正生材1568.63万股股份。一年多后的2022年8月16日,这家主营高端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的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截至发稿,该公司股价报收9.57元,按此计算,中石化资本所持股份价值约合1.5亿元。

加速转型步伐

“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一行大字,展现在中石化官网公司简介的显眼处。

所以,无论是中控技术、瑞丰新材、海正生材,亦或是中石化资本直投的其余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类非上市公司,这一切股权动作的背后,实则皆预示着中石化在加速转型。

作为石油产业链的霸主企业,中石化将与原油炼制紧密相关、且能显著帮助减排的氢作为转型的重要抓手。

2021年,时任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表示,在“十四五”期间要建成1000座加氢站。

2024年4月17日,中石化宣布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28座,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因此,倘若最初的目标还需实现,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内,中石化要建成872座加氢站,相当于现有存量的6.8倍。

根据亚化咨询公司测算,投资一个600kg/d的高压气氢加氢站总计需要约2000万元,远高于加油站投资成本。因而在此番情形下,中石化加氢站建设进度偏缓。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电解水制氢依据谷电和工商业用电的价格不同,成本约在23-50元/kg不等,天然气制氢成本约为15元/kg。总体来看,与加氢站情况类似的是,制氢成本同样略显高昂。

不过,中石化在制氢方面倒有不少“喜讯”。

截至2024年5月30日,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立方的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已安全平稳运行335天,鄂尔多斯3万吨/年绿氢项目也已在年内开工建设,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也已经获批。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将超百万吨。

氢能之外,中石化还将转型的方向瞄向新材料领域。

据中石化官方,镇海基地二期1100万吨/年炼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已投入建设,完成后将产出ABS、蛋氨酸等高端合成新材料的原料。而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中石化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也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