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板块持续暴涨,公募、私募共享“资本盛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房地产板块近期的强劲表现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相关个股股价飙涨背后是政策利好及需求回暖等因素的推动。这也意味着,提前布局的各路资金将共享资本“盛宴”。

近年来,地产行业的调整如同一头灰犀牛,让投资者避之不及。不过,近期房地产行业隐有“扬眉吐气”的迹象,这让此前埋伏的资金们迎来收获期。

5月16日,房地产板块再度暴涨,无一只个股下跌。其中,荣盛发展合肥城建滨江集团南国置业天地源等涨停,城投控股华远地产华夏幸福广宇集团大龙地产等跟涨。

消息面上,近日各类地产行业利好政策频出,不少楼盘开盘即售罄也表现出房地产需求的回升。

市场的热捧之下,埋伏已久的资金们,公募、私募等也迎来收获期。

房地产板块暴涨

近期房地产板块的表现引得投资者纷纷侧目。

5月16日,港A两市房地产板块再度暴涨。截至收盘,港股远洋集团涨46.15%,世茂集团涨17.92%。

A股房地产开发行业指数收涨3.77%,荣盛发展合肥城建滨江集团南国置业天地源等涨停,华夏幸福万科A、城建发展等涨幅居前。

事实上,房地产板块的这波上涨已持续多日。Wind数据显示,4月22日至今的16个交易日内,房地产开发行业指数上涨184点,涨幅为15.41%。

具体到个股上,同期港股世茂集团股价累计涨超300%,A股滨江集团南国置业涨超50%,多数地产企业股价均走出上扬曲线。

房地产板块暴涨的背后则是各类利好政策的推动。

15日,杭州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告称,将在临安区范围内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打响了房地产收储的第一枪。

市场分析称,此类政策信号意义极强,对地方去库存提供了信心,后续其他城市也有可能跟进。

事实上,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彼时市场便预期,“政府将收储存量房产以缓解市场压力”。

此外,各地的楼市新政也是花样百出。

杭州、南京、上海、青岛、成都等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放开或放松限购。佛山、上海等地还推出了住房“以旧换新”,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展存量房产置换新房活动。

在此前备受诟病的公摊面积上,多地公布新政以提高得房率。例如惠州等地提出辅助用房及无偿移交政府的配套设施等由开发商或政府承担,不纳入公摊面积,提高了业主的得房率。

此外,更早些时候北京、南通、上海等多地就调整了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前期系列政策。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叠加下,多地楼市成交行情回升,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北京新房成交面积1.65万平方米,日均成交面积0.33万平方米,日均成交面积较2023年同期增长19%,较2019年同期增长12%。

公募、私募共享盛宴

房地产板块近期在二级市场的出色表现,让提前埋伏的各路资金收获满满。

近日公募基金一季报陆续披露,多位顶流基金经理的最新持仓变化也随之曝光,不少基金经理都选择在地产颓势中逆势加仓。

天天基金网显示,丘栋荣管理的中庚小盘价值股票、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重仓了保利发展,持股数量分别为2934.88万股、1068.00万股。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则重仓了越秀地产,持股数量为4900.20万股。

兴全基金的百亿基金经历董理所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兴全轻资产混合同样重仓了保利发展,持股数量分别为1.09亿股、1741.7万股。

有着“价值一姐”之称的嘉实基金百亿基金经理谭丽则对万科“情有独钟”,其管理的嘉实价值优势混合嘉实价值创造三年持有期混合嘉实价值驱动一年持有期混合、嘉实价值甄选混合、嘉实价值精选股票、 嘉实价值发现三个月定开混合、嘉实价值长青混合均重仓了万科A,持股数量分别为832.88万股、231.68万股、2415.76万股、1424.33万股、2766.64万股、2010.24万股、2430.67万股。

工银瑞信基金经理陈小璐所管理的4只基金均重仓了多只地产股。例如,其管理的工银灵动价值混合重仓了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滨江集团、华发股份,持股数量分别为661.40万股、674.74万股、230.00万股、546.28万股、506.51万股。

此外,天弘基金谷琦彬、中航基金方岑、邓海清等也均重仓了房地产个股。

不少提前布局的私募基金也将迎来收获期。

以滨江集团为例,4月24日至今股价累计涨幅达58.13%,珠海阿巴马资产旗下的阿巴马元享红利72、74、71号私募基金分别位于该公司的第5、8、9位流通股东,持股数分别为3760万股、2895万股、2888万股。

银天使顺安2号私募基金则以6423万股的持股数新晋成为金地集团第十大流通股东。

房地产还能涨多久?

能让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一方面是政策春风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房产需求的回暖。

此前曾在三年前“精准预言”恒大事件的瑞银投资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John Lam也罕见地表达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乐观看法,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25年实现复苏。预计2024年房地产销量和价格降幅会收窄,到 2025年6月,中国房地产价格和新开工量将趋于稳定。

John Lam表示:过去三年的房价下跌周期导致购房者推迟购买,一旦房价稳定下来,被压抑的需求终将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4年,上海“豪宅”畅销。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总价2000万元以上的高端住宅成交量为2016年以来单季度最高。其中,3月份成交1079套,同比增长超4倍。

此前上海的楼盘中海顺昌玖里、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香港置地启元,均是开盘当天就售罄。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房地产企业也迎来业绩修复,一季度实现了业绩增长。例如,荣盛发展实现营业总收入111.14亿元,同比增长81.56%;归母净利润为5126.50万元,同比增长107.99%。滨江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37.01亿元,同比增长35.85%;归母净利润为6.60亿元,同比增长17.84%。

东莞证券认为,楼市优化政策持续加码叠加推出,预计政策成效将逐步体现,将带动行业加快走出本轮调整周期底部。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地产股股价对于政策的反应通常快于基本面的复苏,当前地产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水平,地产股的底部也已基本明确。高层会议对房地产定调的转变,以及对未来政策进一步释放的强预期或带动此轮板块上涨行情。随着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以及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持续跟进,尤其是核心城市在政策带动下,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