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海通卷入违规套利风波,背后“隐现”中核钛白定增迷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95后王泽龙入主中核钛白第五年被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违规非法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的股票。而被调查的不仅有王泽龙,还是其“同伙”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其中中信证券是保荐机构兼股东,海通证券则是股东。

入主五年,高调的“95后”实控人被查。

4月15日,中核钛白开盘跌停。周五消息,公司实控人王泽龙,以及两家知名券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均被监管机构立案调查,涉嫌违规非法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的股票。

定增前夕,公司的融券量激增136倍,而在锁定期解禁前后,融券量却回落至定增前,或有“融券+定增”的套利嫌疑——折价定增前借券,解禁后用认购股还券,以对冲股价下跌风险。

而此次巨额定增的由来,是中核钛白2021年宣布的“百亿新能源项目”。当年公司对外投资增资总计投资额接近300亿元,而在上一年底,中核钛白总资产仅为81.75亿元,激进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多次修改融券相关规则,其中就包括了对限售股出售进行监管。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袖善舞的“潮商二代”王泽龙或将面临监管的“重锤”。

三方“心照不宣”

4月12日晚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同时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同与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一事相关。

焦点集中在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上。虽然目前还未披露具体细节,但蹊跷的是,在中核钛白定增前后以及解禁期前后的融券量异常变化,这与此前市场上的“融券+定增”套利模式有着相似之处。

2021年5月25日,中核钛白公布了定增预案,计划募资70.91亿元,投向三个扩产新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到了2023年2月23日完成定增,募资总额降至52.88亿元,发行价格每股5.92元,发行数量8.93亿股。

最终16名投资者参与了认购,阵容十分豪华。包括UBS AG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知名机构;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甘肃长城兴陇丝路基金、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等国字头资金;上海优优财富投资、富国基金、金鹰基金、财通基金、诺德基金等公募私募,以及牛散郭伟松、魏巍。

其中,海通证券5.47亿元认购9239.86万股,认购金额排名第3。定增完成后,海通证券持有中核钛白2.39%股份,位列中核钛白第4大股东。

公告显示,上述定增锁定期为6个月,即2023年3月3日至2023年9月19日。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联席主承销商)。

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信证券新进成为中核钛白第8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0.54%,并在2023年一季度“闪退”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中核钛白实控人在2020年认购的定增于2023年10月17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自此其持有的无限售股份数量占总股本33.45%。

于是王泽龙提前几天出具了“不减持承诺函”,承诺在六个月内(即2023年10月13日至2024年4月12日),股价低于13元时,不会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所持股份。

化工巨头发布巨额定增,诸多头部金融机构认购,实控人还主动承诺解禁不减持,似要为市场提振信心,一切似乎稳定向好。

然而,公司同期融券数据却出现异常波动。

从股价来看,2022年8月13日,中核钛白非公开发行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后,公司股价从9.12元一路下跌到6元,在次年2月出现一波拉升后继续下跌,9月再出现一波拉升。

从融券交易角度,在2023年2月定增完成前夕(2月9日至2月21日),融券余额由500万元左右迅速增长至6.8亿元。此后六个月,中核钛白的融券余额持续维持在4-6亿元。

到了2023年9月14日机构解禁期前后,融券偿还量大幅增加,融券余额迅速降低。9月27日,中核钛白融券余额仅剩910万元。

对于相关方而言,由于中核钛白期间股价跌幅超过50%,若在2023年2月9日前后融券卖出,并在9月22日前买入偿还融券,刨去融券成本及交易成本,仍可获得正向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核钛白曾在2023年三季报披露了部分融券的来源。根据公告,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合计转融通证券出借5836万股;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合计转融通证券出借2964万股,截至报告期末,前述证券出借的股份已全部收回。

中核钛白“四处出击”

上述“巨额定增”的背景,是中核钛白近几年激进的对外投资。

中核钛白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中核404所属的钛白分厂,是国内较早全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金红石型钛白粉企业,2007年实现上市。

2012年,中核钛白通过发行股份收购金星钛白完成破产重整,企业性质转为民营企业,时任安徽金星钛白董事长李建锋持股31.71%。2019年,现任实控人王泽龙通过协议受让前者股份实现入主。

2022年,中核钛白实现营收54.81亿元,但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下降47.14%。公司表示,已形成近40万吨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年生产能力,产能位列国内第二、全球第六。

王泽龙接手后,这家老牌化工巨头也大跨步开启“产业链投资”,仅2021年就抛出近300亿元投资计划,进军锂电、新能源发电、钛白粉扩产等。

2021年2月3日,中核钛白一连发布四份涉及扩产和新项目的公告,包括通过全资子公司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循环化钛白粉深加工项目、水溶性磷酸一铵资源循环项目和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

上述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150.12亿元,其中121亿元涉当下火热的“新能源”产业链——磷酸铁锂。

9月18日,中核钛白又宣布在白银市景泰县合资投建 “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发电项目,涉及项目投资100亿元,将建设1500 兆瓦光伏发电、500 兆瓦风力发电以及配套 400 兆瓦储能。

公司称,这一项目主要是满足子公司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项目的用电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中核钛白2021年对外投资、增资总计投资额接近300亿元。而在上一年底,中核钛白的总资产为81.75亿元,激进程度可见一斑。

在宏大的投资扩产计划背后,公司的主业经营却并不顺遂。2021年财报显示,中核钛白当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14%,出现五年来首次业绩下滑,存货也处于历史较高水位,高于同行同期。

唯一快速推进的是,是与扩产项目同步的募资计划。

2021年5月,中核钛白宣布将发行股票不超过6.16亿股,募资不超过70.91亿元,均指向上述扩产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该轮融资在去年2月宣告结束,最终募得资金52.88亿元。

而从财报数据来看,中核钛白当时(2022年三季报)货币基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共计约为44亿元,对应的长短期债务合计为17亿元,加上近53亿元的融资资金,手头可谓相当“宽裕”。

长袖善舞的95后

上述激进又纯熟的资本运作背后,实控人王泽龙年仅28岁。

其1996年出生,父亲为知名潮商王德亮,早年以化工品贸易起家,后以“骄龙系” 叱咤资本市场。

王泽龙的投资生涯始于20岁。2015年,佰利联(后更名为龙蟒佰利)为“蛇吞象”并购龙蟒钛业定向募资,王泽龙以14.31亿元“入场费”参与了这场并购盛宴,持股比例9.24%,一举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这次投资不仅让他在20岁时就跻身亿万富翁行列,更是在通过三年解禁期后迅速减持和高额分红,获得了超16亿的丰厚回报,如今已彻底退出。

在福布斯公布的2021年全球最年轻亿万富豪排行榜中,王泽龙以15亿美元的身家位列第二。王泽龙直言:“投资龙蟒佰利是在父亲王德亮授意下做的第一个重大财务投资决策,也无疑是个成功案例”。

减持龙蟒佰利同年,23岁的王泽龙来到下一站。

2019年,王泽龙以每股3.8元合计16.36亿元的价格,接手了中核钛白27.05%的股份,成为其实控人和控股股东,不担任高管职务。

由于中核钛白龙蟒佰利同处钛白粉行业。而与其父相关的“骄龙系”资金早在2014就曾现身中核钛白十大流通股股东,故市场认为,王泽龙此次入主或也有所助力。

2020年9月,王泽龙通过包揽定增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核钛白的控制权,个人出资16亿元,即以每股3.47元认购了非公开发行的4.61亿股股票,持股比例增至43.48%。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定增募资中,85%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仅有2.3亿元计划投资于年产20万吨钛白粉后处理项目。

而2023年3月,公司宣布上述扩产项目终止,仅投入募集资金8200万,结余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3月,中核钛白再度公告称,齐峰新材拟向公司实控人李学峰以及中核钛白定向发行A股股票。发行完成后,中核钛白将持有齐峰新材超过5%的股份,这也意味着,王泽龙本有望再添一家上市平台。

不过,齐峰新材也在4月15日在互动平台第一时间撇清关系,表示公司和中核钛白没有股权合作关系,中核钛白只是公司的供应商之一。此次被立案调查的是中核钛白实控人,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订单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