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寿迎新帅,“新华系”陈国平能否补个险“短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紫光集团涉足保险行业的关键人物王慧轩,选择卸任幸福人寿董事长一职。这或说明紫光集团对该保险公司失去了热情。旧帅退场之际,市场也对新帅充满好奇。接棒者陈国平具有丰富的个险经营经验,这或能弥补幸福人寿在个险渠道的不足。

在短时间内令幸福人寿的保费规模从96.5亿元突破200亿元的关键人物王慧轩选择退场。

3月18日,根据财联社报道,新华系旧将陈国平成为幸福人寿新的董事长。其在个险经营上极为擅长,且战果斐然。

而幸福人寿的保费规模则是依赖于银保渠道,相应的在个险渠道极为羸弱。众所周知,银保渠道有其明显的缺陷,比如规模贡献显著但价值贡献有限。

因此,对于陈国平将成为幸福人寿一把手,有市场人士认为,其丰富的个险业务管理经验被幸福人寿寄予厚望。

而此次紫光系王慧轩的离任,或也意味着幸福人寿在紫光集团的版图上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幸福人寿“空降”董事长

3月18日,根据财联社报道,原复星保德信人寿总经理陈国平将成为幸福人寿新的董事长。

据悉,王慧轩在2020年9月份成为幸福人寿董事长,其任职期间该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尚可。

2020年幸福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为96.5亿元。此后的三年间,其保费规模迅速膨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幸福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31.3亿元、198.3亿元、224.87亿元。

也就是说,王慧轩掌舵下的幸福人寿保费规模跨入百亿元门槛后,又以突飞猛进的姿态迈入200亿元的关口。

与此同时,其三年整体业绩也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上述阶段幸福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5.16亿元、1.71亿元、-2.78亿元。虽然在2023年由盈转亏,但是其三年整体的净利润约为4.0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幸福人寿第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王慧轩除了任职幸福人寿的一把手之外,还是其第一大股东诚泰保险的董事长,后者系紫光集团旗下的平台。而王慧轩也是紫光集团的执行副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

同时王慧轩也是紫光集团涉足保险领域的关键人物,这家集团在保险领域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王慧轩的身影。

就在2016年,王慧轩从人保资本的掌门人位置辞任并火速加入紫光集团,后者开始筹备设立中青人寿,不过该计划最终折戟。

此后在2018年,紫光集团又将目光转向了诚泰财险。2018年紫光集团成为诚泰财险第一大股东后,次年年初王慧轩成为这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到2019年6月份,王慧轩成为诚泰财险的董事长。

此番紫光集团将“自己人“调离”幸福人寿,或也意味着这家保险公司在紫光集团的版图上已处于边缘化。

个险渠道短板明显

旧将离任之际,新帅陈国平更是被寄予厚望。

其履历颇具看点,2002年陈国平新华保险出任江苏分公司总经理。5年后,又成为新华保险浙江分公司总经理。

有业内人士称,陈国平带领下的新华保险江苏分公司两年的保费规模超过100亿元,在当地市场排名第四。

此后在2019年4月其又成为复星保德信人寿的总经理。个险经验极为丰富的陈国平也在复星保德信人寿发挥了自己的专长。

就在加入复星保德信人寿的2个月后,陈国平强调了个险渠道的重要性,他表示,队伍建设是保险公司最大的护城河,公司要建立的是一支高收入、高产能、高留存的“三高”团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0年到2022年,该保险公司年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 5 位的保险产品中,个人代理渠道的存在感逐步加强。

具体来看,在上述阶段,其收入居前5位产品的合计金额分别为20亿元、23.6亿元、14.3亿元。其中2020年、2022年,个人代理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45亿元、3.7亿元。而在此前复星保德信人寿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而根据该保险公司近期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发文,“2023年,个险、银保、专业经代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均实现显著正增长。”

基于此,对于陈国平加盟幸福人寿,分析人士认为,幸福人寿很可能是看重陈国平个险队伍管理经验,或意味着公司可能转变经营思路。陈国平是否会带领幸福人寿从银保渠道为主向个险渠道倾斜转变,增加个险经营的底色,也有待观察。

事实上,幸福人寿与其他中小险企一样,“重银保、轻个险”。

根据其2022年的年报,当年其居前5的产品保费收入分别为552,770.36万元、523,529.70万元、269,061.19万元、218,379.81万元、122,153.23万元,前三个的渠道均为银保/个险,后两款产品的渠道则是银保。

此前联合资信的报告中也显示,2020-2021年,幸福人寿银保类渠道占比分别为71.1%、77.79%;2022年一季度占比进一步增至85.51%。联合资信表示,幸福人寿保险业务销售对于银保渠道的依赖度较高,渠道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

银保渠道让幸福人寿的保费规模一路攀升,如上文所述其保费规模在2023年年底已突破200亿元。

然后,该类渠道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此前表示,银保产品本身的预定利率和结算利率预期相对较高,长期来看,有可能让险企承受利差损。

再加上保险领域“报行合一”的政策对该渠道也有较大的冲击力。据初步估算,执行“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0%。

这也意味着,此前险企们依赖银保“撑场子”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着重发展个险渠道成为新的选择。

颠沛流离的幸福人寿

逐渐被紫光集团远离的幸福人寿在其成立的16年中,充满颠簸。

2007年是保险行业突飞猛进的一年,彼时国寿与平安登陆A股。

老巨头在资本市场初露锋芒的同时,新险企数量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当年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

幸福人寿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由中国信达、中国中旅集团、大同煤矿集团以及奇瑞汽车等15家公司发起设立。根据幸福人寿官网2011年5月中旬的文章,其当时的注册资本23.18亿元人民币。而到2016年,其注册资本已增至60.0992亿元,到次年8月这一数据已涨至101.3亿元。

可以说,幸福人寿背景强大且资金雄厚。

其中,信达可谓大手笔。据悉,仅在2016年、2017年的两次增资中,中国信达先出资3亿元认购1.93亿股,后出资32.56亿元认购21.01亿股,共计出资35.57亿元认购22.94亿股。

有意思的是,信达在保险业的动作可以总结为减财增寿

在大力增持幸福人寿的同时,其选择抛售手中财险的股权。据悉在2016年10月下旬,信达欲转让信达财险10.8亿股~12.3亿股,合计占总股本的36%~41%。

而除了在股权上加码之外,信达还在业务上扶持幸福人寿。

此外,还在业务上扶持幸福人寿。比如,在2011年同样隶属于信达旗下的这两家公司订产寿交叉销售全面合作协议。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信达对幸福人寿的重视度可见一斑。

然而,一路为幸福人寿撑腰的中国信达却在2019不得不黯然离场。当年6月中旬,中国信达在港交所公告,拟出清所持幸福人寿全部股权。有业内人士称为监管要求AMC回归主业的要求。

到2020年,中国信达完成转让幸福人寿股权,诚泰保险和东莞交投集团接手这部分股份。

如上文所述,迎来新主后的幸福人寿显然并不幸运。2021年7月份,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而完成重整后的幸福人寿逐渐被其忽视。

也就是说,在幸福人寿成立的16年中,两任东家都将其置于版图上的重要位置,最终却不得不因客观因素选择“放手”。

同时,根据幸福人寿2023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股东中三胞胎集团、深圳市亿辉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所有股份悉数被质押,三家公司持有股份占该保险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4.182%、9.271%、2.171%。

此外,股东深圳市拓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7.2亿股,其中53027.768万股被质押,9135.8025万股被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