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业双轮驱动,弘阳地产为何要打造差异化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7日晚间,弘阳地产发布公告披露了四月销售情况。 公告显示,弘阳地产2021年4月份的合约销售金额71.78亿元;销售面积为409,286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7539元。前四个月,弘阳地产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66.8亿元,同比增长126.39%。

颇有意思的是,在疫情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弘阳地产实现“三条红线”全部为绿,成为为数不多的全达标的开发商之一。并且在三条红线全部达标的情况下,弘阳地产的销售额排名闯进了前50。事实上,弘阳地产的优异表现,与其差异化之路有关。除了住宅销售,商业板块正逐渐增厚弘阳地产的安全边际。

“双轮驱动”战略

同其他房企不同的是,弘阳地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城市更新服务业态的房企,在上市前就已经提出了“商业地产双轮驱动”战略。这个的双轮,主要指的住宅和商业板块。

而双轮驱动的战略,经过多年的布局沉淀,已经开始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未来持续释放。业内一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将做住宅的比作小学生,而将做商业地产的比作大学生。商办地产虽然做为房地产领域的组成部分,但与住宅地产有着本质的不同,商业地产要比住宅难做。

数据显示,国内商业地产投资额增长率一直处于20%-40%的高增长区间,超过其他许多行业。不同于住宅,商业地产可以实现持续性收益、增值性收益和溢价性收益,现在商业地产已取代住宅开发成为市场上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之一。事实上,商业地产是城市运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重要抓手,相比住宅,各地政府更倾向于出让商业地产的开发用地,从而引导地产商去开发商业地产。此外,商业和地产的融合成为房企自身价值链的延伸,也让其成为资本眼里的香饽饽。

而现如今想要进入高能级城市拿地,规模想要持续做大的话,这两个业态都难以避免要做。但是从发展时机而言,商业地产又非住宅,这个行业具备一定的门槛,除了拥有充足的资金,企业首先必须有商业地产的基础和积累,在此之上,一些有品牌、有机制、有战略、有好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抓住机会,上升为行业的头部品牌。

其实,伴随着政策持续调控,行业增长放缓,平均利润下滑,房地产正从“土地+金融”政策红利时代,逐步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商业与地产、持有与开发的结合,更有助于提升销售物业的溢价,平衡现金流波动、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回报。

商业地产的基因

弘阳地产本身就有着做商业地产的基因,创始人曾焕沙于1995年成立南京红太阳商业大世界有限公司,并开始参与建筑及建材业务。1999年12月,曾先生成立弘阳置地,并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从事住宅物业开发。自2003年成立成立弘阳集团后,曾先生的业务主要侧重于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及物业服务。

公司董事梁又稳先生于中国房地产业拥有逾十五年经验。加入弘阳之前,梁先生曾担任上市房地产及商业物业开发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其中包括中国奥园;南华置地有限公司(现为南华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从创立开始,公司就对商业地产有所侧重,同时在资本和运营方面,弘阳在“投资、融资、管理、退出”等各个环节形成了闭环。

25年来,弘阳商业不断深入探索,从最初的家居建材批发基地,到2006年投建江北新区首家购物中心南京弘阳广场,接着又升级为目前涵盖购物、家居、酒店、游乐等多种业态的“弘阳茂”,形成了“双Mall(购物、家居)+游乐演艺”的弘阳特色产城融合模式。

而这种产城融合的规模,随着弘阳地产的双轮驱动战略而得到进一步拓展。

弘阳地产坚持“做透大江苏,深耕都市圈,做强中心城”布局战略,与众多一线品牌企业强强联合。这个战略下,弘阳不仅深耕聚焦现有区域,同时拓展具有经济霍地的节点性核心城市。而“做强中心城”的优势在于其有较高的安全边界,这无论是对于住宅业务还是商业地产都是一种保障,尤其是需要依靠人流配套的商业来说亦是如此。另外,“双Mall+游乐演艺”由于打通购物、家居、游乐三大业态,周边拥有大体量的住宅项目,因此天然地自带线下流量价值。中心城市的安全边界加之弘阳地产的差异化模式,让弘阳地产的版图迅速扩大。

截至目前,弘阳地产已进入全国60多座大中城市,累计开发面积2000余万平方米,正成为中型房企差异化竞争,可持续增长的典范,而商业板块的业绩也佐证了这一点。据财报显示,2019年,商业经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增加14.6%,酒店经营板块实现营收0.4亿元,同比增加7.5%。

要知道,获取土储过大的成本侵蚀了不少房企的利润率,而近几年弘阳地产规模在保持提速的同时,利润率却依然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与商业板块的贡献有很大关系。另外依托SOP管控体系,各项目持续高效运营,综合出租率超97%,租金收缴率99%,成本持续降低。

可以看出,弘阳地产的商业板块正逐渐为地产业务赋能。

差异化优势

截至目前,弘阳已开业六座弘阳广场,分别坐落于江苏南京(南京弘阳广场)、江苏常州(常州中吴弘阳广场)、山东烟台(烟台弘阳广场)、湖南衡阳(衡阳弘阳广场)、江苏扬州(扬州弘阳广场)、河北燕郊(燕郊弘阳广场)。

同时正在筹备开设徐州、济宁、烟台福山、烟台乐凯、常州大成、常州凤凰东、安庆、济南九座弘阳广场,弘阳广场品牌持续推广,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弘阳特色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也让其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南京弘阳广场、安庆弘阳广场是弘阳地产“双轮驱动”的成功实践案例。其中,“安庆弘阳广场”是弘阳集团首个外拓的产城融合项目,沿袭了“南京·弘阳”成功运营的打法,并在“双轮双翼”的战略指导下,商业与地产产生了协同效应,相互赋能。

2020年公司实现商业经营业务销售收入约人民币5.05亿,相比上年同期增加22.8%。增加乃主要由于南京弘阳广场C2C3馆于2019年8月开业新增贡献所致。

去年8月10日C馆开业,实现首两日客流超90万、销售额达2900万。2020年,南京弘阳广场年销售额约18亿元,年客流量3500万。

即便在2020年在疫境之下,弘阳商业抗住压力,已开业门店重资产出租率维持90%以上,与300+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凭借良好的发展势头,弘阳商业板块品牌和规模快速提升,2020-2021年,弘阳商业稳居“2021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TOP12”。

据悉,弘阳地产正依托“双轮驱动”及其在南京桥北区域成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真实案例,以“双Mall+游乐演艺”为商业模型,全力推进产城融合项目在全国更多的城市落地生根。

弘阳地产能商业引流赋能,而商业也能为其地产溢价赋能,由此商业与地产将发挥协同效应,打造差异化优势。无论是从弘阳扩大商业规模还是从引入商业地产高管来看,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