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十五载:从狂热到冷静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ETF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幼芽成长到如今的参天大树,然而ETF狂热发展的背后同时也频现隐忧,产品同质化、费率战等影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4年,我国境内第一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成立,从懵懂起步至今已走过15个年头,目前规模超400亿,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只50ETF。

经过多年发展,ETF在2018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新增近1500亿。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7日,今年新增83只,新发规模超1600亿,总规模逼近6000亿大关,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超越2018年。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ETF井喷式发展,背后隐藏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其中产品同质化严重、清盘现象屡屡发生、“无休”的费率战开始挤压基金公司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行业景气度高升后,ETF换购潮兴起,一些企业经营者超额换购导致部分产品跑输基准现象时有发生。

//第一只ETF萌芽于2004年//

中国证券资本市场起步于9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下资本市场快速成长,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2001年,上交所战略发展委员会提出设计ETF基金的构想。与此同时,老牌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会,开始着手研究ETF。

2004年1月,上证所推出上证50指数。当月华夏基金便获得ETF投资管理人资格,6月,监管部门核准其发行ETF。2004年12月30日,国内首只ETF基金——华夏上证50ETF正式募集成立。2005年2月,上证50ETF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交易。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投资者以“炒小、炒差、炒次”为主,再加之ETF作为舶来品,国内投资者并不了解其风险和运作模式。在此后的4年内,国内ETF市场一直处于低速增长期,ETF总数量未超过50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哀嚎遍野,大家“谈股色变”。此时的ETF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投资者逐渐了解了ETF,发现其具有分散风险、持仓透明、套利等优势。

2009年,ETF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之后几年,规模稳步上升,于2013年首次突破1000亿。在牛市的助力下,2014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所谓成也牛市,败也牛市,牛短熊长是A股的一大“特色”,而ETF的规模跟牛熊市挂钩。2015年至2017年,ETF总规模始终徘徊在2000亿元上下。

//换购,主题基金加码ETF逆势发展,迎“大时代”//

如果说2004年是ETF的创立元年,那么2018年则是ETF的发展元年。2018年,对于基金业来说 “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2018年的A股市场一片萧条,上证、深成指数分别下跌24.59%和34.42%,个股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由于股票市场整体低迷,200多只主动型股票基金平均亏损超过20%。

不过与股票型基金一片萧条不同的是,2018年ETF规模却逆势增长了约1500亿。与之类似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当年美国所有的公募基金规模都在缩水,唯独ETF规模出现逆势增长,此后,大部分的投资者都将资产转移配置ETF。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资本进出渠道的开放,国外投资机构开始不断进入A股市场“扫货”,而这类资金大部分是一些国外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大学基金等,它们的共同点便是认可价值投资。

同样,国内社保、险资和一些机构资金也在不断布局A股的核心资产,这一类资金的大量参与实际上提高了市场的平均投资水平,而国内大部分投资者的水平低于这类机构,导致市场的有效性越来越高,普通投资者的收益开始下滑甚至部分投资者出现大幅亏损。除此之外,ETF的交易成本也具有优势,因此,投资者开始转向配置ETF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ETF的规模增速再次“爆发”,不过与2018年稍有不同的是,此次的“爆发”是ETF换购、和行业主题ETF的崛起。

2018年,中国石油集团以合计11.33亿股的A股股份分别认购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和银华基金发行的央企结构调整 ETF份额。这一换购事件如同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其它机构纷纷效仿,部分机构将其当做减持的通道。

2019年5月,中兴通讯中国石油大股东换购工银瑞信沪深300ETF合计逾42亿元,占该基金首募规模60%以上;6月,中航系旗下7家上市公司换购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合计换购金额逾38亿元,占该基金首募规模的50%以上。

9月,大家人寿将持有的10.38亿股中国建筑股份换购成博时、嘉实、广发旗下的3只央企创新驱动ETF,合计换购金额约60亿元;此外,大家人寿还在9月将持有的1.96亿股万科A股股份换购成了平安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的基金份额,对应换购金额超过50亿元。

除了换购的助攻,行业主题ETF的崛起也是2019年ETF爆发的一个“爆点”。目前市场上宽基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市场接近饱和,因此很多基金公司另辟蹊径,跟踪行业风口,布局行业ETF。

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成立于2019年7月23日,于2019年8月26日上市交易,首募规模为72.02亿元,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军工主题ETF。而首只科技ETF——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最为吸金,上市以来场内交易份额增长了46.89亿份,按9月30日净资产计算,该ETF上市以来增长了54.7亿元。相较上市时的规模,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增长超过4倍,这也是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翻倍最快的ETF。

//狂热下的隐忧,费率战、超额换购频现//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ETF总规模为2267亿元,2018年逆势增长,2019年继续保持狂飙猛突的状态,截至12月,ETF总规模逼近6000亿大关。

一边是狂热发行,另一边却屡屡出现清盘现象,冰与火之间折射出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隐忧。

9月23日,诺安中证500ETF发布基金清算报告,成为市场上首只清盘的中证500ETF。从2017年基金份额低于1亿份,到2019年基金份额不足1000万份,诺安中证500ETF最终还是面临清盘。数据显示,截至9月,股票ETF数量超过200只,规模低于1亿元的股票型ETF超过50只,其中超过30只ETF规模不足5000万元,处于清盘边缘。

然而,清盘并没有冷却新进入者的躁动,即使是在竞争激烈的沪深300ETF领域,仍不乏基金公司布局。今年,国联安、汇添富、天弘和泰康资产等多家基金公司先后发行了沪深300ETF。

为了能够抢夺份额,泰康沪深300ETF将管理费率定为0.4%,远低于市场平均成本,而民生加银、汇添富旗下的沪深300ETF皆采用了更低的“0.15%管理费+0.05%托管费”的费率结构,竞争步入白热化。

在ETF市场飞速发展背后,部分基金公司一度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换购ETF视为规模增长利器,以致于超额换购的现象屡屡发生,引发相关基金净值明显跑输基准,暴露出背后的风险。

2019年10月9日,某一款中证800ETF发布合同生效公告,认购总规模为66.01亿元。有投资者反馈,这一款中证800ETF自今年10月8日成立以来,截止10月18日,跌幅超4.6%。同期,跟踪标的中证800指数张0.7%。而主要原因可能是超额换购所致。根据公司公告,超额换购的三只个股分别是深科技白银有色福斯特,在中证800的权重合计0.1%,但合计换购金额超9亿,占总规模约14%。

此后,监管出手,从换购比例和相关股东需遵守减持相关规定两方面入手来规范市场。

展望未来,ETF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若想在这个领域立足,需设计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来维护核心客户群,而不是通过同质化的布局、费率战和超额换购来饮鸩止渴。

@今日话题 @ETF拯救世界 @ETF和LOF圈 @ETF财经奶爸

$创业板指(SZ399006)$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