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得时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15
你发帖子是为了寻求你理解的漏洞,而不是寻求对你理解的认同。
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常识,就是甚至融创,恒大这种最早爆雷的开发商,房地产的烂尾项目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很少听说有一二线的呢?
注意房地产开发大多是按项目的。就是融创在济南开发一个楼盘会成立一个项目公司,在河南周口开发会成立另一个项目公司。河南的烂尾,和济南的正常开发,并不冲突。如果是你理解的,那么应该是完全相反的结果啊。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家房企土地储备的金额,注意是金额,都是3000亿。前者在一线,后者三四线。那么前者完成后续开发,可能只需要1000亿就够了,而后者则需要上万亿。这里面有十倍杠杆的差距。
恒大为什么先倒闭?难道是因为拿地成本么?恒大2到3亿平的土储拿地成本只有1000到2000元。他倒闭的原因是支撑不起后续3年高强度的开发杠杆,是拿地金额的数倍不止。
房企拿地的钱必须是自有资金,可以用永续债,信托。但不能从银行贷款。
你可以这么理解,房企拿地的钱基本是自己的本钱,而后续开发可以拿地后开发贷,借美元资产,占用上下游资金,等等。
所以恒大,碧桂园这种在三四线地产牛市的时候涨的最凶,难道是因为房价涨的凶?非也,三四线房价基本没怎么大涨,他们吃的是高达10倍甚至20倍的杠杆而已。
所以,你理解了吗?拿地成本越高,风险越低。
还有,基本不存在你说的,拿地成本低了,不开发的现象。因为低线拿地的民营企业,拿地高峰是18到20年。21年以后,基本就没什么地拿了。中国的地产是预售制度,越低线拿地后开盘的时间越短。碧桂园可以做到拿地后4个月开盘,恒大是6到8个月。周转最慢的开发商,也没有超过1年的。就算开发在1线,也不会超过1年半到2年。也就是说,就算把一线也算上,最晚20年拿的地,最迟在22年,都已经开工预售了,所以才有保交楼啊。你以为内地的开发商像香港一样,土储拿来晒太阳吗?内房的土储平均的消耗年限就是3年左右,长不过5年。
为什么18到20年开发商疯狂拿地,因为他们是按照那三年的销量,储备的土储啊。可是销量不是线性的,再遇上3年疫情,原来准备3年卖光的土储,其实都已经在预售中了。不过,比如,在建的有100套,结果只预售了30套,资金链可不断了么,楼不就烂尾了么。保这30%预售款的楼,盖多出来的70%的库存,可不就把开发商拖成僵尸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