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季报,我们在读什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2

上市公司有年报,通过它可以全面准确的了解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而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
想深入了解一支基金的好坏,也要去仔细品读一下基金的定期报告,就像医生查看个人的体检报告一样。

过往,公募基金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市场话语权,基民没有看季报的习惯,基金经理也没有写季报的动力。 
如今,公募基金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加上公募基金也陷入了内卷模式,基金经理都会更加认真对待投资者,愿意敞开心扉,如今不少都开始像给投资者写情书了。

 
图 1公募基金规模与数量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2010.1.1-2021.6.30

本着对自己投资负责的原则,我们也要多阅读基金的定期报告。

当我们读季报,我们读的是什么 ?

公募的季报需要公布在季度结束的15个工作日内。也就是说,一般在1月20日、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前后公布

基金产品的定期报告不仅是业绩的一个展示,还是基金经理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更是投资者了解基金经理投资理念迭代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么,我们读季报的时候,需要关注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主要财务指标中的已实现收益、本期利润和基金过去的净值表现,也就是看这个基金赚钱了吗?

2、管理人报告:通过对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可以了解这只基金业绩表现,过往的运作和对未来的展望,看下是否与自己的投资理念相符合。

3、投资组合报告:可以了解清楚资金的资产组成状况,投资的主要领域,前十大持仓股票以及债券品种等,搞明白这钱都花在了哪里?

4、基金份额变动:反应的是报告期内新增基金申购份额和赎回份额,现有基金份额总额,这是判断该基金受欢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期末基金份额减少很多的话,你需要格外留意了。

二季度的A股市场,板块分化极其显著,医美、新能源、半导体等热门赛道强者恒强;而稳健增长板块走势犹如股灾,估值躺平在历史低位。这种分化也让基金二季报充满了充满思辩色彩。可以看到:
1、基金整体规模还在扩大,A股的机构化进程在加速
2、二季度大部分基金股票仓位还很高
3、基金经理的调仓逻辑与行业呈现出高度相似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阅读季报不仅可以了解基金产品上一季度的整体表现,还可以借助基金经理对未来A股市场走势的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


情绪多变、平静的心应对一些基金经理想不通,为啥我买的低估值板块就是不涨;一些基民也想不通,明星基金这么好,为啥一买就亏
市场剧烈震荡下,部分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相对抗跌的基金产品。部分基金资金净流入过快, 

扛得住市场的剧烈震荡,却扛不住基民突如其来的偏爱,面对来自基民的申购热情,一些抗跌基金主动开启了限购模式


人都会有思维惯性,看到指数长期上涨时,会认为这种趋势很有可能继续保持,而导致过度乐观;看到连续下跌时,又认为股价有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走低,而又导致过度悲观。


去年底今年初抱团股,明星基金涨势最凶的时候,恰恰是多数投资人容易上头,容易犯错的时候。

虽然很多人都会脱口说出“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金句,但投资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往往是“别人贪婪我更贪婪,别人恐惧我更恐惧”。

尤其是在发现周边的人都在赚钱而自己不赚钱,或者赚得比别人要少得时候,心态很容易不稳定。

情绪管理是投资中的必修课。我们除了知道市场是在贪婪还是恐惧以外,我们还要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知道自己当下有没有“上头”。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自我观察,总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然后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

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者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未来的收益藏在现在的情绪里,情绪稳定,才是基金投资的正确态度。

 $富足人生(CSI1103)$  $富国滚滚红利组合(CSI1027)$  
风险揭示:组合投资策略仅供参考,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组合投资策略一定实现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资策略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根据届时的监管要求,富国基金存在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全部讨论

2021-07-30 18:00

你们的报告就很值得看。

2021-08-15 22:27

好的很